高中体育课教学设计石庄中学蔡红梅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9709962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体育课教学设计石庄中学蔡红梅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体育课教学设计石庄中学蔡红梅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体育课教学设计石庄中学蔡红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体育课教学设计石庄中学蔡红梅(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体育课教学设计挺身式跳远 一、教材内容:高中体育课(必修模块教学-挺身式跳远)1、简介跳远概况及锻炼价值2、学习挺身式跳远技术。二、教材分析:跳跃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之一,属于周期性和非周期性相结合的运动项目,是克服人体重力的运动。学生在初中已经进行了蹲踞式跳远的技术学练。因此在高中阶段把挺身式跳远作为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发展和提高跳跃运动能力的方法。三、学情分析:本次课的授课班级为高一九班学生,共72人。学生来自全区各个初中,体育的运动技能虽然有差异,但学生总体身体素质都比较好,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很强,有比较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善于学习,加上高中学生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本

2、课采用了讲解、示范、启发、模仿、创新、竞赛等教学方法,以及各种新颖的练习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四、场地器材分析本节课学生人数多,只有一块标准沙坑,所以教学时让学生按“循环法”进行练习。五、教学目标的确定:1、认知目标:培养学生对跳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体验跳跃运动的乐趣,激发参与学练的主动性。2、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挺身式跳远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发展体能,提高运动技能水平。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迎接挑战的精神。六、本课的重、难点确定:重点:掌握助跑和起跳的结合技术,改进与提高完整动作

3、和进一步发展跳跃能力。难点:掌握平稳的挺身式空中姿势。七、教学策略: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全课的组织结构不拘泥于过分的统一规整,而以服务练习与教学为目标,力求合理、紧凑、流畅、新颖。全课教学的内容及手段,用循序渐进、分解和组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八、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2)1、课堂常规2、本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及要求【二】准备部分(8)1、学生成四路纵队绕操场慢跑两圈,慢跑时速度均匀精神饱满,队列步调一致。(3)2、协调性和弹跳能力辅助练习(5)教师先进行各种练习方

4、法的讲解,然后学生自由模仿并进行创新练习。组织形式为散点。学生通过各种练习,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弹跳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兴趣,进一步热身同时活跃课堂气氛,为基本部分做充分的准备。【三】基本部分(30)1、学习挺身式跳远技术(1)助跑动作要求:一般采用站立式,助跑距离为1216步。重点:助跑途中上体逐渐抬起,后蹬充分,前摆积极,重心较高、身体平稳、节奏清楚。难点:最后四步的节奏组织:全班四人一组在跑道上练习教法:A.讲解技术要领B.给学生做正确示范动作C.学生练习时,巡回辅导,纠正错误动作要求:认真听讲解,仔细观察教师示范,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2)踏板、起跳、腾空和落地动作要求:A.上板快,摆臂

5、摆腿快,蹬伸起跳快。B.摆动腿下放,展髋挺胸。两腿放松手臂上斜举成空中挺身式姿势,维持身体平衡。C.落地前,两臂下摆,同时收腹屈髋,大腿上举。D.落地时,向前伸小腿,低头,上体前倾同时两臂向体侧后摆。两脚并拢,脚跟触沙后脚掌下压,同时屈髋、屈膝、两臂向前回摆,帮助身体重心快速前移,用前倒或侧倒的方法落地。组织:全班排成单列按“循环法”练习教法:a)讲解技术动作要领b)教师示范c)全班排成单列按“循环法”练习,每人体验一次。2、教学比赛组织:挑选5-6名基本掌握技术要领的同学进行比赛目的是培养大多数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通过比赛,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技术动作,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同时培养学生机智果断、勇于克服困难,敢于迎接挑战的精神。【四】结束部分(5)1、伸展放松操(3)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模仿练习,促使学生消除肌肉的疲劳,身心得到恢复。2、对本课进行小结,布置收回器材(2)九、场地器材:1、场地:标准沙坑一块;2、器材:平沙板一个、铁锹和扫把各一把十、预计教学效果:预计平均心率为:130-135次/分,最高心率为180次/分,出现在第二十、三十五分钟运动密度约为55%,运动负荷为中等稍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