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神经调节第二节 脊髓和脊神经.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9703488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神经调节第二节 脊髓和脊神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九章神经调节第二节 脊髓和脊神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九章神经调节第二节 脊髓和脊神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九章神经调节第二节 脊髓和脊神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九章神经调节第二节 脊髓和脊神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神经调节第二节 脊髓和脊神经.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脊髓和脊神经 教学目标1了解脊髓和脊神经的基本形态、结构;2理解脊髓和脊神经的基本功能;3学生做简单的脊蛙反射实验。说明:本节是继第一节学习了神经调节基本方式一一反射与反射弧的有关知识之后的教学内容。对脊髓与脊神经结构与功能的认识,是使前面学习的知识能够具体化和深化的进一步要求。因此,了解脊髓与脊神经的形态。结构知识就要密切结合反射与反射弧的认识,把神经调节基本方式与脊髓,脊神经的形态结构联系起来,使反射调节的认识具体化;理解脊髓在神经系统中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对应关系,就会使神经调节整体性的认识有可能深化。正确的认识首先源于对客观对象的观察与体验。因此,学习必要的实验方法、手段也应是基本教

2、学目标之一。脊蛙反射实验方法简单,结果确实,分析和形成结论认识也较为明确。教学应要求学生通过领会实验方法形成有关脊髓功能的认识。但要特别注意教育学生珍惜实验材料。无论是使用青蛙或是蟾蜍,都应适当向学生介绍有关生态知识,强调爱护它们、保护自然的情感、意识,强调对实验现象的领会的教学要求。难点、重点分析1难点:脊蛙反射的实验方法的掌握与实验结果的分析。分析:学生对实验方法的掌握主要是体现在操作技能的形成上,而这就需要领会操作方法的原理并形成动作经验。出于爱惜实验材料和提高教学效率的考虑,不可能让学生有较多的练习机会,因此,实验方法的教学要求成为难点,建议教师在操作定向方面下功夫,即强调使学生首先建

3、立对实验操作方式的顺序、要领的明确认识,然后在教师示范指导下分步骤顺次完成操作。倘若材料理想、方法得当,实验结果确定,则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并不困难。但如果实验中在材料生理状态和方法上有不妥之处,或有其他偶然影响因素使结果不按期望出现,可能会给分析带来困难。建议教师在讲解操作要领的同时,特别将“怎样判断除脑是否成功?”“为什么在每次用硫酸纸片刺激后都要用清水冲洗受刺激的部位?”等问题加以说明。并且最好对“实验为什么要去脑?”、“搔扒反射的反射弧由哪几部分组成?”、“损毁脊髓后不能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是什么?证明什么结论?”等问题与实验现象同步讨论,使结果与结论及时对应,认识明确。2重点:脊髓与脊神

4、经的结构与功能的对应关系。分析:本节的核心问题,是使反射与反射弧的认识具体化,使关于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关系的认识深化。因此,认识脊髓结构、脊髓与脊神经的联系方式、脊髓与脑的联系方式就必然是教学的重点问题。建议教师从特殊实例介绍出发,直接引出脊髓功能问题,再在认识脊髓、脊神经结构的基础上说明其功能的例证。这样就自然使脊髓结构与功能的对应性被突出。在分析脊蛙实验时,同样突出脊髓在结构上与脑和脊神经的联系及其基本中枢作用的功能地位。教学过程设计这部分内容教学参考课时为1课时。一、基本内容与程序:某些反射实例与人的神经损伤病症介绍 脊髓与脊神经结构 脊髓功能 脊蛙反射实验及其分析。二、教学过程:1引入

5、新课:从反射与反射弧的知识出发,提出“神经系统各组成部分在反射调节中分别起什么作用呢?让我们先来看几个实例。”(1)教师先请一、二位同学来配合,演示“针刺一缩手”反射实验,请被试同学谈自己受到针刺后,是立即缩手的还是感到“刺痛”后才缩手的?(2)教师可介绍截瘫及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病例表现(最好出示有关图片资料)。 教师提出,对以上实例怎样解释呢,这都与脊髓和脊神经的结构与功能相关。2了解脊髓与脊神经的基本形态、结构:出示神经系统模型或挂图,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认识脊髓的形态,位置和脊神经的大体分布情况;出示脊髓大体解剖结构挂图和模型,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并由教师讲解:脊髓横断面、前后方位、灰质和白

6、质形态结构、脊神经后根和前根与脊髓结构的连接关系以及脊神经的构成等知识。讲解时,结合具体反射弧说明:后很的性质、前根的作用。脊髓灰质中相应神经中枢的联系等问题。然后,说明脊髓白质传导束神经纤维的上传。下达作用。并简略说明,针刺手指引起的感觉传入冲动,可通过脊髓自质上传于脑,才在大脑产生感觉疼痛的意识;大脑发出的意识指令也要通过脊髓白质下达于脊髓相应节段的灰质前角运动神经元。而且也要对前面提到的截瘫与脊髓灰质炎病例加以解释。3学习脊蛙反射实验:教师指出,科学结论不仅依据原始现象的观察,而且还更重视实验结果的分析。脊蛙反射实验就是采用实验方法研究脊髓功能的。教师介绍脊蛙反射实验。最好配合录像使介绍

7、生动、具体,或者由教师直接演示实验的操作过程。介绍实验前,应简要介绍一些有关蛙的生态知识,还应说明蛙的有关解剖结构知识。然后请学生观察整体蛙的反应性,可用硫酸纸片刺激其背部皮肤引起其反应,使学生首先形成对整体蛙反应性的感性认识,这是对后面将要进行的实验现象观察,分析所做的必要认识准备,即对脊蛙反应特点做出分析时,应具有的对照实验背景认识。教师在介绍或演示实验操作时,要注意说明操作的步骤顺序与动作要领。如:制备脊蛙,左手如何待握才能很好控制住蛙的肢体、右手如何持握解剖剪才能使剪断部位准确,蛙的鼓膜后缘如何识别,等等。让学生的实验操作一步步地受到教师的指导,并且应该对每一步实验现象作及时指导性观察

8、。讨论。分析,及时得出适当结论。这样,使学生实验过程有较强的定向性,提高教学效率。4总结归纳脊髓的功能及其结构基础: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脊髓具有反射功能和传导功能的结论。并且,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对脊髓结构的认识,指出脊髓作为基本反射中枢的功能,其结构基础是脊髓灰质中神经元的联系;脊髓传导功能的结构基础,是脊髓白质纤维的上。下行传导束;脊髓通过脊神经与身体大部分器官的感受器与效应器相联系,通过白质传导束与脑部高级中枢相联系,使脑中枢对躯体。内脏的调节控制作用得以实现。小资料1脊髓节段为什么与相应椎骨位置不平齐?脊神经共31对(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分

9、别对应31个脊髓节段。但由于脊髓长度短于椎管长度,使脊神经根囱脊髓相应节段发出后,从胸段至尾段,越来越倾斜,在椎管内行走若干节段后才从相应椎间孔发出,而且腰至尾神经根还于脊髓未端(平第12腰椎)之后在终丝周围组成“马尾”。为什么脊髓节段没能与对应脊椎位置平齐呢?原来,在胚胎早期脊髓确曾与脊柱等长。但从胚胎四个月起,脊髓的生长速度就低于脊柱,致使脊髓的下端逐渐相对上移,至出生时,脊髓下端已平第3腰椎,成年人则位于第1腰椎下缘。在脊髓终未,脊膜组织继续下延成为终丝,终丝止于骶骨背侧骨膜中。2脊髓上的两个膨穴与四肢相关:脊髓全长在形态上有两处膨大:上部膨大位于第4颈椎至第2胸椎范围,称颈膨大;下部膨大称腰膨大,自第10胸推开始,以第12胸椎处最粗,向下渐缩小成脊髓圆锥。这两个膨大的形成与四肢相关,前肢发达的动物其颈膨大明显,后肢粗壮的动物则腰膨大显著。如长臂猿。黑猩猩,由于前肢发达,颈膨大就明显。蝙蝠前肢更为发展,颈膨大也特别显著。相反,袋鼠有强壮后肢,善于跳跃,其腰膨大就特别粗壮。据有关研究资料,恐龙后肢的强大与其腰膨大程度相应,腰膨大甚至超过了它的脑。而四肢退化的蛇类则不见这两个膨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