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信用档案管理项目资料整理总结1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9694897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信用档案管理项目资料整理总结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信用档案管理项目资料整理总结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信用档案管理项目资料整理总结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信用档案管理项目资料整理总结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信用档案管理项目资料整理总结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信用档案管理项目资料整理总结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信用档案管理项目资料整理总结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信用档案管理”项目资料整理总结一、食品安全信用体系(1) 国家政策:2004年4月7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部、农业部、商业部、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指导意见,明确了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主要内容和保障措施。我国正逐步完善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制度,食品安全监管机关和部门、食品行业协会定期向社会披露食品信用信息,供社会随时查阅食品安全信用状况。建立对长期守法诚信企业的长效保护和激励机制,对失信企业实行重点监管,可以采用信用提示、警示、公示、取消市场准入、

2、限期召回商品及其他行政处罚方式进行惩戒,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要接受社会舆论和媒体的监督,使诚信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失信企业从市场中消失。意见指出:各地区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由食品放心工程牵头单位负责,组织制定本地区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最后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计划从2004年至2008年,为全面推进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五年。通过五年的建设,要逐步建立起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2)食品企业资信评估体系中的“食品安全”指标:“食品安全信用”是信用一词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和衍生,是“食品安全”和“信用管理”的融合。基于这种信任,授信方给予受信方的不是资金和

3、原料方面的便利,而是市场。因此在考察食品企业资信状况时必须重视对企业食品安全的分析。1.食品安全内部信用。食品安全信用的内部评价主要是衡量企业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控制能力,为此,目前我国在食品行业已普遍推行了危害分析关键点控制的管理体系,即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基于HACCP,食品安全内部信用具体可通过采购环节控制、生产质量控制、流通过程控制、食品生产经营的追溯体系和召回制度等方面来评价。2.食品安全外部信用。食品企业安全信用的好坏最终归结于外部的评判,这是企业资信的重要表现要素。外部评价重在分析企业所提供产品的安全水平,具体可

4、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三个层面来评价。 食品企业资信评估体系研究(硕士论文),刘玲,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09二、国外食品监管体系1、各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构建食品安全第三方监管的研究(硕士论文),莫勇师,吉林大学管理学院,2009(1)美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1、做到了“分工明确、权责并重、疏而不漏”美国食品安全体系是基于权威的、灵活的、有科学依据的联邦法律和产业部门生产安全食品的法定责任之上的。联邦、州、地方各级政府在管理食品及食品加工等方面分担着各自的食品安全管理角色。2、重视预防措施和具有科学根据的风险分析。3、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美国建有与联邦、州和地方政府既相互独

5、立又相互协作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网络”,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负责食品安全监管的部门构成了一套综合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对食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实行严格的监管。与整个食品链条安全监管相关的政府部门主要有人类与健康服务部(HHS)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负责FSIS职责之外的食品掺假、不安全隐患、夸大宣传方面等工作。主要负责各州际贸易中出售的国内生产及进口的食品(包括带壳的蛋类食品)、瓶装水及酒精含量低于7%的葡萄酒饮料的监管。农业部(USDA)食品安全与监测服务部(FSIS)-主要负责国内生产与进口的肉类、家禽及相关产品、蛋类加工品的监管。动植物健康监测服务部(APHIS)-主要是保护动植

6、物免受害虫和疾病的威胁。环保局(EPA)- 主要维护公众及环境健康,避免农药造成的危害,例如饮用水的监管。加强对宠物的管理。同时,海关定期检查、留样监测进口食品。此外还有其它部门,如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国家健康研究所(NIH)、农业研究服务部(ARS)、国家研究教育及服务中心、农业市场服务部、经济研究服务部、监测包装及畜牧管理局、美国法典办公室、国家水产品服务中心等部门也负有研究、教育、预防、监测、制定标准,对突发事件做出“应急对策”等责任。(2)欧盟的食品安全监管方式1、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标准。成立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2、完善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3、统一协调机构。欧盟委员会决定

7、成立一个名为“欧洲食品权力机构”的组织,统一管理欧盟内所有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事务,负责与消费者就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对话,建立成员国间食品卫生和科研机构的合作网络。这一机构下属若干专家委员会,直接就食品安全问题对欧盟委员会提出决策性咨询意见。欧盟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三部有关食品安全的新法规,即有关食品安全的法规2004/852/EC;规定动物源性食品特殊卫生安全法规的法规2004/853/EC以及人类消费用动物源食品官方控制组织的特殊规则的法规2004/854/EC。4、注重风险管理。(3)日本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1、部门职责明确。日本负责食品安全的监管部门主要有直属内阁的食品安全委员会、厚省劳

8、动省、农林水产省。食品安全委员会主要承担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对食品卫生与安全管理部门(厚生及劳动省、农林水产省)进行政策指导与监督,以及风险信息沟通与公开。农林水产省负责食物的生产和质量保证,厚生及劳动省负责稳定的食物分配和食品安全。2、法规统一。日本的食品安全监管主要依据食品卫生法进行,许多管理规则和程序都是按照食品卫生法开展的。(4)加拿大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1、统一管理。1997年加拿大政府为了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解决食品监管职能交叉、权责不清、体制不顺的问题,将农业与农产食品部、卫生部、工业部、渔业与海洋部中与食品监管和检验工作相关的部门统一起来,组建了加拿大食品检验署(CFIA),作为

9、联邦政府一个副部级机构,负责统一管理加拿大全国食品安全、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CFIA是加拿大联邦政府中科学性、技术性特点十分突出的管理部门,他的一项重要职责和工作就是发挥自己技术优势与食品产业界合作,积极帮助和服务企业建立和采用更为科学的管理规范,如鼓励企业采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QMP(质量管理计划)等先进管理方法,并计划首先对肉制品、禽肉制品的生产企业实施强制性的HACCP体系管理。2、分级负责。3、相互合作。主要体现在加拿大卫生部和CFIA在食品安全工作方面的分工合作。1997年以前,加拿大负责食品安全工作的部门主要有卫生部、渔业部、工业部、农业部等4个部门。CFIA成立后

10、,加拿大渔业部、工业部、农业部等部门原有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职责都集中到CFIA,所以目前加拿大负责食品安全工作的部门主要是卫生部和CFIA。但卫生部主要是负责食品安全标准的制订,与CFIA在分工明确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共同开展食品安全有关活动。4、广泛参与。加拿大食品安全局(CFIA)约有5000个雇员,这些人包括行政监管人员、检测人员、专家、研究人员,占总人口比例的六千分之一。欧盟的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被认为是最完善的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这个体系逐步趋向于统一管理、协调、高效运作的架构,强调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食品安全监控,形成政府、企业、科研机构、消费者共同参与的监

11、管模式,在管理手段上,逐步采用“风险分析”作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基本模式。2、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主要有以下变化趋势:一、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卫生监控法律法规,制定严格的食品卫生标准,最大限度降低食源性疫病发生的风险;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日益完备,条款更加详细,指标先进性进一步增强;二、食品安全认证体系得到进一步推广,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控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实行问题食品的追溯制度,建立和实施HACCP管理体系;三、加强食品及食品用原料中农药、兽药残留、毒素及放射性污染物的监控;四、建立风险分析机制,加强官方管理机构的监控。五、食品安全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日益增强,政府监管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提

12、高;六、预防为主,发现食品与饲料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将启动快速预警系统,并采取终止或限定有问题食品的销售、使用等紧急控制措施,并将危害情况通知公众。七、建立食品进出口的控制体系。食品贸易的全球化,各国为保证本国消费者的利益对进口食品作出相关规定。三、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头监管体制开始转变,积极引入第三方监管。我国的食品检验检测网络由政府、企业、中介组织等多种投资或管理的食品检验检测资源构成,具有以国有资产为主、投资主体多元化、成分复杂的特点。由于投资渠道不同,造成了我国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布局不够合理,重复建设问题严重;由于管理系统不同,相互之间检测信息难以共享和互补,也造成资源的浪费;产地、集

13、散地和农贸市场、批发市场,以及生产、加工环节等食品安全监控的检测力量薄弱,农村市场更是监管的盲点;由于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的落后,不能满足及时、快速、准确检测的需求;部分政府所属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装备整体水平不高,自我发展能力不足;检测机构(实验室)资质审核的有效性不高,没有建立和运行动态化的认定评价机制;检测方法和标准不同统一,准确性不高。(1)我国目前采用的是多头分散监管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多个监管部门都是政府部门,整个监管过程都由政府部门来操作,属于政府垄断型管制模式。 从单一主体到多元参与-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管制模式及其转型,耿弘、童星,2009其弊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 政府垄断型管

14、制模式的问题首先体现在,政府监管部门的行为目标与公共利益存在不一致性。2. 政府垄断型管制模式的问题还体现在,政府监管部门能力的有限性。3. 政府垄断型管制模式还存在监管部门信息的不充分性。多部门、分段监管对食品产业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各环节受力不均,既存在重复监管,又有监管疏漏。不仅如此,政府监管部门既是食品安全的行政监管者又直接面对企业进行食品安全的检测,而从国外来看,政府在食品安全的职能上主要是负责制定法律和适当的行政监管,而将技术推广、市场监管和企业审核责任交给非官方组织。 食品外部监管:从政府到第三方,中国企业家,2011年5月30日在欧洲,拥有丰富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和强大的食品安全

15、标准检查能力的组织正是那些处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第三方机构和非官方组织,如DNV、SGS、TUV和全球食品安全倡议(GFSI)组织。而目前中国具有食品相关检验能力的技术机构近7000家,大部分隶属于卫生、农业、质检、粮食、食品药品监管、环保等部门,从业总人数达15.04万。由于各有关部门分头建设,带来了资源分散、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引入多元参与机制第一,多元参与机制是制约公共权力的一种外在力量。第二,多元参与机制能弥补政府能力的不足。第三,多元参与能提供更广泛的信息,做到集思广益。(2)食品安全第三方监管的重要作用1、发挥行业协会的有效作用加强行业协会的监管协作能力,加强食品行业的自律。行业协会要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应按照“企业创办、市场运作、政府扶持”的原则,培育行业协会,建立竞争机制。2、推动第三方检验机构的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可为政府执法监督、企业合法经营、消费者维护合法权益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是对行政执法检验检测体系的重要支持,也是食品检验检测服务贸易市场发展的方向。鼓励第三方公正检验检测机构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取得相应资质,承担政府行政部门委托的执法性检验检测工作。附1:国内标准制定主管部门,及主要的独立食品检测认证机构(1)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局)为国家质检总局管理的事业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