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二)(第三至第五章)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9692051 上传时间:2022-08-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二)(第三至第五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二)(第三至第五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二)(第三至第五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二)(第三至第五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二)(第三至第五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二)(第三至第五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二)(第三至第五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二)(第三至第五章)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长江荆江南岸洞庭湖四口水系是指松滋、太平、藕池、调弦(现已堵口建闸)4条分流长江洪水入洞庭湖的洪道,长江洪水通过四口水系分泄至洞庭湖调蓄,对于荆江的防洪至关重要。四口水系分流分沙的变化受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20世纪60、70年代藕池口至城陵矶河段实施了裁弯。下图为洞庭湖区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四口水系分流分沙主要在()A.37月B.510月C.812月D.10月次年2月2.荆江裁弯取直后对藕池口的分流分沙能力产生了影响是因为()藕池河河道淤塞藕池河河道加深藕池口水位下降藕池口水位上

2、升A.B.C.D.【解析】1选B,2选A。第1题,长江流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510月降水多,为河流的汛期,河流水位高、水量大,四口水系分流分沙作用显著。第2题,荆江裁弯取直后,水流速度加快,导致藕池口水位下降,使藕池河水流速度减缓,泥沙不断淤积,导致河道淤塞。2015年9月17日,图示甲国发生8.3级地震,并引发海啸。读图回答35题。3.甲国附近海域的洋流是()A.自北向南流、暖流B.自南向北流、寒流C.自北向南流、寒流D.自南向北流、暖流4.甲国沿海多雾,主要发生在()A.夏季B.冬季C.秋季D.春季5.甲国北部海域靠近世界著名的大渔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次大地震后,渔场消失B.

3、渔场的形成是因为寒暖流交汇C.渔场的形成是因为该处有众多河流汇入D.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渔场产量下降【解析】3选B,4选A,5选D。第3题,从陆地轮廓可以判断甲国是智利,附近洋流是秘鲁寒流。第4题,寒流多在夏季产生雾,是由于夏季陆地温度高,寒流降温,形成雾。第5题,秘鲁渔场是由于秘鲁寒流是上升流造成的,不会因为地震发生就消失,但是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渔场产量就会大幅下降。【加固训练】(2017安徽六校联考)东海北部海域汇聚了多种水流,如长江冲淡水,台湾暖流、中国沿岸流、东中国海沿岸流以及日本暖流分支,这些水流相互作用,加上风的作用力,使得该海域具有丰富的冷暖水的生成、消散现象,从而形成与常见天

4、气系统类似的典型锋面涡。读6月份东中国海的主要水流分布图,完成(1)(3)题。(1)下列水流对应正确的是()A.中国沿岸流B.东中国海沿岸流C.长江冲淡水D.日本暖流分支(2)甲、乙、丙、丁四海域,最容易出现典型锋面涡的是()A.甲B.乙C.丙D.丁(3)典型锋面涡形成产生的影响最有可能是()A.有利于海洋航运B.有利于污染物扩散C.吸引鱼群聚集D.形成连续性降水【解析】(1)选D,(2)选D,(3)选C。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为长江冲淡水,为中国沿岸流,为台湾暖流,为日本暖流分支。第(2)题,甲、乙海域为东中国海沿岸流,洋流性质稳定,不易形成锋面涡;丙海域只有台湾暖流经过,没有其他水流进

5、入,也不易形成锋面涡;丁海域是日本暖流与长江冲淡水相互穿插区域,所以是锋面涡的多发海域。第(3)题,该区域的锋面涡是由日本暖流西侧伸出一股逆时针的暖水舌,先向西北,后转向西南,与黑潮西侧封面之间出现冷水舌交汇,有利于鱼群的集聚。(2017河南百校联考)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剖面地层结构和地形。读图,完成6、7题。6.甲处地形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崩塌作用B.冰川侵蚀作用C.流水沉积作用D.冻融作用7.图示湟水谷地为()A.断层谷B.背斜谷C.向斜谷D.风蚀谷【解析】6选C,7选A。第6题,地质作用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甲处为河漫滩平原,由流水的沉积作用而形成。第7题,湟水谷地两侧岩层呈水平

6、状态,所以不可能出现褶皱,因此排除背斜谷和向斜谷,再根据谷地两侧相同岩层出现错位,可判断该谷地断层谷,该地风力作用不明显,排除风蚀谷。【加固训练】2015年3月,黄河兰州段出现河床“露底”现象。许多市民纷纷踏入裸露的河滩,希望能从中淘到“黄河奇石”。据此回答(1)、(2)题。(1)形成“黄河奇石”主要的外力作用是()A.流水侵蚀B.固结成岩C.流水搬运D.风化作用(2)“黄河奇石”最有可能出现在_上()A.三角洲B.“V”型谷C.河漫滩D.冲积扇【解析】(1)选A,(2)选C。第(1)题,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棱角被磨去,形成了千奇百怪的石头。第(2)题,黄河三角洲在河流入海口,这里不可能有三角

7、洲;“V”型谷在河流发育初期,这里不可能有该类型河谷;在枯水期露出水面的是河漫滩,“黄河奇石”应该出现在河漫滩上;冲积扇在河流流出山口处,这里不是冲积扇。 (2017湖南联考)下图表示某岛屿的等降水量线分布图。据此完成8、9题。8.该岛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A.东西差异小,南北差异小B.主要表现为沿海和内陆的差异C.东西差异大,南北差异小D.东西差异小,南北差异大9.该岛屿生物多样性、独特性十分突出,与其关联较小的因素是()A.地形、气候条件复杂B.地质条件复杂C.热带丛林广布D.与大陆分离早【解析】8选C,9选B。第8题,从岛屿河流分布看,中部有山地分布;山地东侧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东

8、西差异大,自然地理环境的东西地域差异较大;而该岛纬度跨度不大,南北差异较小。第9题,该岛地形、气候条件复杂、热带丛林广布,因此,生物多样性好;与大陆分离早,生物独特性突出。而地质条件复杂与生物的关联性较小。(2017山西大学附中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山地植被带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10.图中甲带是()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B.山地针叶林带C.山地常绿阔叶林D.山地草原带11.图中山地()A.各植被带间有明确分界线B.植被带间的分界线随季节变化C.可能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D.植被带更替以水分变化为基础【解析】10选B,11选C。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带位于山地针阔混交林带和高山灌丛

9、带之间,可能是山地针叶林带。第11题,图中山地各植被带间没有明确分界线,植被带间的分界线比较稳定,该山地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可能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加固训练】(2017益阳模拟)下图为某山地自然带及积雪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1)该山地最有可能位于()A.非洲B.欧洲C.南美洲D.澳大利亚(2)图中自然森林是()A.针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常绿阔叶林【解析】(1)选B,(2)选A。第(1)题,读图可知,该山地有积雪分布,同时有灌丛草甸分布,出现积雪的海拔约为2 300米,海拔不高,说明该山地所在纬度较高,最可能位于欧洲。第(2)题,图中的自然森林在灌丛草甸带以下,最可

10、能为针叶林。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能力挑战题)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区域示意图,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读图回答问题。(24分)(1)指出该湖泊最高水位出现的时间并说明原因。(2)该湖泊冬季湖陆风较弱,请说明原因。(3)湖泊东侧的盐度大于西侧,从水循环的角度进行说明。【解析】第(1)题,该湖泊水位的高低主要与补给水源的多少有关,该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为高山冰雪融水。第(2)题,湖陆风的强弱主要与湖泊面积、湖泊与陆地的温差、盛行风的强弱等因素有关。第(3)题,湖泊盐度的高低主要与水体的更新速度和蒸发有关。答案:(1)夏季。注

11、入该湖泊河流的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夏季气温高,河流径流量大,注入湖泊的河水多,因而湖泊水位高。(2)冬季湖水量最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冬季湖面结冰,湖陆温差小;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昼长短,湖区获得的热量少,湖陆温差小;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答出3点即可)(3)湖泊西侧有河水注入,且有河水流出,水体更新速度快。湖泊东侧无河水的注入,水体更新慢;气候干旱,湖水蒸发旺盛。13.(2017东莞模拟)读世界区域略图,完成下列各题。(32分)(1)结合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论分析,A区域地表景观的成因。(2)说出B处自然带在全球的分布规律。(3)D、E两处自然带相同,试分析其成因的差异

12、。(4)在图中用斜线标出与C处植被类型相同的区域。(不少于两处)【解析】第(1)题,从气候、植被、水文等方面分析。第(2)题,B处为在地中海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第(3)题,两处都为热带雨林带,一处是在赤道低压控制下形成,一处是在信风的迎风坡和暖流的影响下形成。第(4)题,该处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是在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答案:(1)A区域受副热带高气压及信风的影响,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稀少,因而地表河流稀少,地表水缺乏,植被覆盖率低;气候干燥,降水少,植被缺乏,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显著,形成大面积的沙漠,在风力作用下,沙漠、戈壁面积不断扩大。因为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肥力不足。(2)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3)D处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发育成热带雨林带,体现了地理环境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E处主要受信风的迎风坡与暖流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发育成热带雨林带,体现了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4)标记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