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诊疗常规考试题(三).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9684112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诊疗常规考试题(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内科诊疗常规考试题(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内科诊疗常规考试题(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内科诊疗常规考试题(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内科诊疗常规考试题(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科诊疗常规考试题(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诊疗常规考试题(三).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科诊疗常规考试(三)科室: 姓名: 成绩: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70分)1.以下哪种病变预计不会引起昏迷:( )A.小脑出血、继而压迫脑干 B.桥脑出血C.右侧大脑半球成胶质细胞瘤引起钩回疝 D.优势大脑半球梗塞E.巴比妥中毒引起两侧大脑半球代谢性抑制2.某病人入院时昏迷或住院时陷入神志不清状态,首先应:( )A.确保吸呼道通畅B.治疗感染和惊厥C.做腰穿D.给予静脉注射葡萄糖25gE.服纳洛酮3.有关脑血栓形成不正确的是:( )A.脑血栓形成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常见类型 B.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C.在安静状态下发病 D.无明显头痛、呕吐、意识障碍E.脑脊液正常4.脑出血最常见的原

2、因:( )A.动脉粥样硬化B.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C.脑动脉炎D.脑动脉瘤 E.脑血管畸形5.脑卒中最强的单一危险因素是:( )A.高血压 B.高年龄 C.吸烟 D.糖尿病 E.心脏病6.脑栓塞的临床表现中,下述不正确的是:( )A.起病急骤B.年龄多较轻C.多有脑膜刺激征D.常见局限性抽搐、偏瘫、失语 E.多有心房纤颤7对脑动脉瘤破裂预后的估计,最重要的是:( )A.意识障碍的程度B.血压上升的程度C.脑动脉瘤的大小D.偏瘫的有无E.脑动脉瘤的多少8.大脑前动脉阻塞时出现小便失禁,是由于损害了:( )A.额极B.旁中央小叶C.胼胝体前4/5D.扣带回E.额叶底部9.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主要机理是:

3、( )A.脑动脉外膜不发达,管壁较薄,易致破裂出血B.动脉硬化内膜粗糙,形成内膜溃疡,在高血压作用下而血管破裂C.在高血压基础上,合并脑内动静脉畸形,故易出血D.高血压可使小动脉硬化,玻璃样变,形成微动脉瘤导致破裂E.实质上是脑内静脉循环障碍和静脉破裂10.脑血栓形成的最常见病因是:( )A.高血压B.脑动脉粥样硬化C.各种脑动脉炎D.血压偏低E.红细胞增多症1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每次出现神经症状的持续时间不应超过:( )A.60秒B.60分钟C.6小时D.12小时E.24小时12.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复发的最根本措施是:( )A.应用抗纤溶药物B.治疗高血压C.病人安静、卧床休息D.

4、对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早期手术治疗E.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13.患者男性,46岁,近3个月来走路不稳,走路似踩棉花样,尤以夜间为重。查体:双下肢位置觉、振动觉消失,Romberg征阳性。余神经系统检查正常。病变可能在:( )A.前庭神经B.小脑C.脊髓后索D.锥体外系E.皮质脊髓侧束14.患者男性,78岁,有高血压病史20年。数天前出现口角偏左,右侧鼓腮不能,右侧鼻唇沟浅,双侧闭眼、皱额正常,病变位于:( )A.右侧面神经 B.左侧面神经C.右侧皮质脑干束D.左侧皮质脑干束E.双侧皮质脑干束15.患者男性,35岁,有时右背痛,右下肢逐渐无力,伴左足麻木,并向上扩延半年余,背痛夜间明显,呈烧灼

5、样,于咳嗽时加剧。查体:右下肢肌力4级,肌张力增高,膝腱反射亢进,运动觉及震动觉消失,左平乳头以下痛温觉消失,腰穿脑脊液蛋白0.65g/L,椎管不全梗阻。最可能的疾病是:( )A.慢性脊髓炎症B.脊髓压迫症C.脊髓血管畸形D.多发性硬化E.脊髓蛛网膜炎16 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 )A 高血压 B 脑动脉粥样硬化 C 先天性脑底动脉瘤D 脑血管畸形 E 血液病。17 脑出血的内科疗法中,最重要是:( )A 降低血压 B 控制出血 C 控制脑水肿,预防脑疝D 加强护理,注意水与电解质平衡 E 气管切开,吸氧18 一位脑出血的病人,很快昏迷,双侧瞳孔极度缩小,四肢瘫痪,高热,呼吸障碍,出

6、血部位应考虑:( )A 内囊内侧和丘脑附近 B 外囊附近 C 桥脑 D 小脑E 内囊内侧扩延至外囊附近19患者女性,32岁,出现剧烈头疼和呕吐24小时,经过检查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下述不属于该病常见临床表现的是:( )A.无明显的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 B.明显的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C.有脑膜刺激征 D.血性脑脊液 E.可以出现意识障碍20.患者男性,65岁。右利手。反复发作性左眼失明1月余,每次持续5分钟左右。2天来言语表达困难伴有左侧头痛,右侧肢体肌力减弱。最可能的诊断是:( )A.左侧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 B.左侧大脑后动脉血栓形成C.左侧颈内动脉血栓形成 D.左侧大脑前动脉血栓形成E.偏瘫型

7、偏头痛21.男性, 47岁,糖尿病10年, 因发热、咽痛3天, 神志不清4小时住院. 血糖33.3mmol/L(600mg/dl), CO CP13.5mmol/L(25vol%). 给予输液、青霉素、小剂量胰岛素治疗, 神志清, 血压12.8/8kpa(96/60mmHg), 腹胀, 脐耻间可及边缘光滑包块,叩诊实音, 心电图示心率128次/分, 频发室早, QRS波增宽, 继发ST-T改变, 发现u波, 立即应用:( )A.大剂量胰岛素治疗 B.按公式计数给碱性药 C.及时补钾, 必要时吸氧D.庆大霉素抗感染 E.利多卡因, 吸氧22.男性, 46岁, 多饮多食10年, 治疗后血经常为空腹

8、7.0mmol/L(140mg/dl), 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 近两个月来眼睑及下肢轻度水肿, 血压21.28/13.3kPa(160/100mmHg)尿蛋白(+), 颗粒管型少许, 最可能的诊断为:( )A.糖尿病肾病 B.糖尿病肾炎 C.糖尿病肾盂肾炎 D.肾动脉硬化症 E.肾炎23.糖尿病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是:( )A.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 B.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C.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D.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 E.肾上腺素分泌过多24.磺脲类降糖药作用原理为:( )A.主要作用是刺激胰岛细胞释放胰岛素 B.抑制胰岛细胞分泌胰升血糖素C.促进肌肉外

9、周组织摄取葡萄糖 D.抑制或延缓葡萄糖在胃肠道吸收 E.加速无氧糖酵解25. 不符合1型糖尿病的特点是:( ) A. 患者多为青少年B. 胰岛无明显病理变化 C. 血中胰岛素明显降低 D. 易合并酮症甚至昏迷 E. 治疗依赖胰岛素 26. 不符合2型糖尿病的特点是:( )A. 患者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B. 肥胖与本型发病有重要关系 C. 血中胰岛素可正常或增多 D. 一般可以不依赖胰岛素治疗E. 胰岛B细胞明显减少,胰岛数目亦减少 27. 2型糖尿病的胰岛的主要病变是:( )A. 胰岛内淋巴细胞浸润 B. 胰岛进行性破坏,B细胞减少C. 胰岛细胞无明显减少 D. 胰岛纤维化 E. 胰岛变小

10、 28. 符合1型糖尿病的病因的描述是:( )A. 与胰岛素作用不足有关 B. 与自身免疫有关 C. 与胰岛素抵抗性有关 D. 与肥胖有关 E. 以上都不是 29. 糖尿病引起的动脉病变是:( ) A. 结节性动脉炎 B.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C. 动脉中层钙化 D. 中等动脉炎 E. 动脉粥样硬化及细动脉玻璃样变 30. 不符合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病变是:( )A. 弥漫性肾小球硬化 B. 细动脉硬化 C. 结节性肾小球硬化 D. 脂性肾病 E. 肾脏体积增大 31、 关于糖尿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论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病过程 B、主要与遗传及免疫因素有关 C、遗

11、传易感性是其主要发病因素 D、自身免疫反应起主要作用E、环境因素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32、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是:( ) A、胰岛B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不足 B、胰岛B细胞自身免疫反应性损伤 C、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 D、胰岛B细胞遗传性缺陷 E、胰岛素拮抗激素增多33、 1型糖尿病的两种亚型是:( ) A、免疫介导和特发性 B、MODY1和MODY2 C、MODY和线粒体DNA D、IGT和IFG E、MODY和GDM34、 IFG是指:( ) A、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突变糖尿病 B、青年人中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 C、妊娠期糖尿病 D、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减低 E、空腹血糖

12、过高35、 IGT是指:( ) A、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突变糖尿病 B、青年人中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 C、妊娠期糖尿病 D、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减低 E、空腹血糖过高 36、 病因学将糖尿病分成的四大类型是:( ) A、1型,2型,其他特殊类型,GDM B、自身免疫,特发性,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缺陷 C、正常葡萄糖耐量,IGT,IFG,糖尿病 D、正常血糖,IGT,IFG,妊娠糖尿病 E、1型,2型,IGT,IFG37、 胰岛素抵抗是指:( ) A、机体对胰岛素超常反应 B、机体对胰岛素超常敏感C、机体对胰岛素的生理效应增高 D、机体对胰岛素的生理效应降低 E、机体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减少 38、 胰岛素分泌缺陷表现为胰岛素的:( ) A、早期时相缺如或减弱,第二时相高峰延迟B、早期时相增高,第二时相缺如或减弱 C、早期时相和第二时相缺如或减弱D、生理效应低于预计正常水平 E、需要量增加 39、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两个基本环节是:( ) A、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B、高胰岛素血症和糖耐量减低 C、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D、胰岛素抵抗和糖耐量减低 E、高胰岛素血症和糖耐量增高40、 引起糖尿病代谢紊乱的主要是:( ) A、胰岛素拮抗激素增多B、胰岛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