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9683237 上传时间:2024-02-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加快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加快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加快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加快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加快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加快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快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加快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 李长江(202X年月)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安排,为掌握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对劳动力吸纳情况,找出转移中存在的制约因素,研究进一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措施,我们采取调查统计与典型分析相结合的形式,就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的带动和影响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查的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吸纳农村劳动力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调整分析,全市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在消化吸收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呈现

2、出领域不断拓宽、容量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但就总体上看,通过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农业产业经营对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吸纳能力不够强,消化吸收的农村劳动力数量不够多、质量不够高,无论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还是与农民收入快速增加的要求都不相适应。范文写作其主要原因:一是农村劳动力的思想观念落后。受传统陈旧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影响,认为在农业内部从事种养业生产经营,是没有出息和没有本事的表现,主观上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二是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低。从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受过专业技术培训学习、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特长的仅50左右,有相当比例的

3、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没有一定的技术特长。由于文化素质低下、专业技术水平差,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三是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目前就全市来讲,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农业结构调整的数量规模小,农业结构调整的质量档次低,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度和广度不够,这些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对农村富裕劳动力的消化吸收。四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小、规模小、带动能力弱,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小、档次不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发育缓慢,造成农业产业化工水平提升不快,影响了农村富裕劳动力的消化吸收。 1 下一页 市直事业单位农林渔工养老保险问题的调查报告近几年来,*林场等市直事业单位农林

4、渔工多次到市政府上访,强烈要求认定为全民所有制职工,并以全民固定工身份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我作为主管全市企业改革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负责人,深深体会到市直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既势在必行,又任重道远。如何在全力支持事业单位推进改革和尽量保障广大群众基本利益这两个方面,范文p100搭建一座和谐桥梁,实现二者的双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选择了农林渔工的养老保险改革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和认真解剖。 一、情况复杂市直事业单位农林渔工主要分布在*林场、林场(即市林科所)、市农科所和市水产良种场四家单位,共45人,其中在职农林渔工6人,已退休农林渔工189人;市农科所还有移民农工14人,其中在职115人,已达

5、退休年龄、人事未办理退休手续29人;其中市水产良种场名渔场工人已于2X年1月按工龄每人每年109元,另加1万元养老保险费实行了“买断”。未参保的农林工人数较多,情况复杂。 、政策依据不足。全省是从199年元月起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依据是湘政发1963号文件,只明确机关事业单位的国家干部、全民固定工、劳动合同制工人和人事、工资关系挂靠在机关、事业单位或在人才交流机构的人员为参保对象,而农林渔工不属于此参保范围。但这四家单位的农林渔工相继进入被冠以“事业单位性质”帽子的事业单位工作,因而不属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范围。致使这些人一直被排斥在两个养老保险之外。他们强烈要求比照同单位职工

6、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但政策依据不足,因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全国没有统一的政策,全省仍处于试点阶段。 2、改革方向不明。当前,全国事业单位改革尚未出台,将事业单位划分为行政职能性、社会公益性和生产经营性三大类的改革方向尚未确定。市农科所是我市唯一正处级差额拨款的农业科研机构,改革走势不甚明确。市林科所也是我市唯一科级差额拨款林业科研机构,市政府已于22X年将*林场、*林场确定为公益性林场,拟由市林业局主管转交市建设局主管,市政府已委托市建设局拟定接收。 、身份参差不齐。这些农林渔工中既有建场初期的老资格,可以追溯到50年代,又有自然增长的;既有棉科所、旱科所和农科所合并而来的,又有从外地

7、移民而来的;既有下放知青,又有从外省区调入的;既有编制部门签发编制计划、劳动部门批准招收的,又有主管部门批准招收的;既有按事业单位固定职工管理的,又有分配给土地按农民对待的。若按资历深浅、年龄大小、进场时间长短确认其身份,无法做到公正、公平,相关职能部门也不好操作。 4、收入来源不一。*林场每年财政拨款15万元,无自营收入,人平每月338元。*林场每年财政拨款104万元,自营收入5万元,人平每月61元。市农科所每年财政拨款10万元,科研经费10万元,人平每月374元。水产良种场每年财政拨款0.5万元,自营收入5万元,人平每月43元。 5、参保成本不低。如果比照同单位固定工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

8、险,按在职人员月平918元作为缴费基数,现行缴费比例27%,离退休人员月平1012元养老金标准,仅对*林场、河洑林场和市农科所进行测算的结果表明,这三家单位46名在职农林工月缴养老保险费6973元,179名退休农林工月支养老金11148元,每月收支两抵缺口102X元,全年收支缺口141元。现有在职农林渔工年龄普遍偏大,收支缺口会呈直线上升趋势,给同级财政背上沉重包袱。类似这部分农林渔工,部分区、县(市)还有近2人,牵一发而动全身,势必引起连锁反应。 二、问题突出1、参保无门。在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之初,农林渔工的问题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由于国家、省均无明确政策,一直被耽搁下来。近几年,这部

9、分农林渔工一直向市政府、相关部门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保处反映,希望能按湘政发19963号文件精神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保处也积极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汇报,至今未能很好解决。 2、生活无助。这些农林渔工虽然高高兴兴地在人事部门领回了退休证,却没有享受到应有的退休待遇;虽然按时,却不能足额领取退休费,仅为正常退休费的57%左右,*林场和河洑林场农林渔工人平退休费分别为40元、00元,市农科所最低,仅为200元,该单位移民农工到退休年龄,只能享受一次性补助300元;*林场在职不在岗的农林工,单位仅仅发给每月5元生活费,远远低于城镇低保水平。 3、心理失衡。这四家单位的国家干部、固

10、定工和合同工都已在机关事业单位参保,其中*林场已实行了社会化发放,退休人员人平领取基本养老金分别为75元、123元、077元和45元,而退休农林渔工(除水产良种场退休渔工外)仅为450元、00元、200元,对比同一单位农林渔工退休费相差一倍以上,最多的相差5倍以上。收入差距过大,心理严重失衡。 4、缴费无力。*林场、河洑林场和市农科所的246名农林工,全年需缴纳养老保险费71676元,而已参保的国家干部、固定工和合同工每月需缴纳养老保险费3476元,全年需缴4012元,两者合计共缴纳养老保险费1133388元。若将移民农工计算在内,全年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在 2 下一页 第 1 页 共 2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