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300吨皂素清洁生产迁扩建项目可行申请立项可研报告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9675883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300吨皂素清洁生产迁扩建项目可行申请立项可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年产300吨皂素清洁生产迁扩建项目可行申请立项可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年产300吨皂素清洁生产迁扩建项目可行申请立项可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年产300吨皂素清洁生产迁扩建项目可行申请立项可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年产300吨皂素清洁生产迁扩建项目可行申请立项可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产300吨皂素清洁生产迁扩建项目可行申请立项可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300吨皂素清洁生产迁扩建项目可行申请立项可研报告(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产300吨皂素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年产300吨皂素清洁生产迁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一章 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81.1 项目承办单位概况81.2 企业负责人概况8第二章 项目基本情况102.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02.11 是促进甾体激素类药物发展和增强人类抗病保健的需要102.1.2 可提高黄姜资源综合利用率112.1.3 可为项目提供优质稳定的原料和促进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122.1.4 实现清洁生产,保护两江流域生态环境132.2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142.2.1 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142.2.2主要建设内容142.2.3 产品质量标准142.2.4 原、辅材料需求量及供应

2、条件152.2.4.1原料152.2.4.2辅助材料、燃料152.2.5 原辅材料供应方案152.2.6 节能162.3 环境影响与综合利用评价162.4项目投入总资金及资金筹措162.5 项目综合分析172.6项目准备情况18第三章 项目工艺193.1项目概述193.2、应用领域203.3、技术方案及原理203.3.1、基本原理:203.3.2、工艺流程:213.3.3、主要技术指标243.3.4、技术鉴定的主要结论和鉴定证书243.3.5、知识产权及所属关系253.4关键技术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创新性253.5、应用情况及分析273.5.1、应用条件273.5.2应用此技术的主要企业283.

3、5.3、技术应用情况对比28第四章 工艺技术比较分析304.1 产品用途304.2 市场分析304.2.1 国际市场分析304.2.2 国内市场分析314.2.3 本项目产品市场定位314.3 市场竞争优势324.3.1新工艺物耗少324.3.2旬阳县是我国黄姜主要生产县之一324.3.3政府支持33第五章 项目解决的主要问题345.1 基本原理345. 2 主要技术指标345.3 技术鉴定的主要结论和鉴定证书345. 4 知识产权及所属关系35第六章 项目可实现性分析376.1应用条件37第七章 项目实施中的环境影响分析387.1 环境保护387.1.1 环境保护标准387.1.2 环境现状

4、387.2 本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387.3 环境保护措施397.4 生产废水来源及处理分析407.5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417.6 污水处理设备清单427.7 污水处理站平面示意图43第八章 项目效果分析448.1成本与效益448.1.1产品效益对比448.1.2物耗指标448.1.3改造前后经济效益比较448.2盈利能力比率458.3社会效益458.4生态效益45第九章 项目示范效果评价和推广应用前景46第十章 项目对提升产业的作用和影响49第十一章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5111.1 财务分析依据和范围5111.2 参数及基础数据的确定5111.2.1基准参数的确定5111.2.2计算期的确定5

5、111.2.3规模确定5111.2.4有关负荷计算5111.2.5企业所得税的计算5111.2.6有关税费的确定5211.3 财务测算5211.3.1 年销售收入、税金及附加的估算5211.3.2 产品总成本及费用估算5311.3.3利润总额5411.4 财务盈利能力分析5411.5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5711.6 财务盈亏平衡分析5711.7 经济评价结论57第十二章 社会效益分析5812.1 壮大主导产业和促进结构调整5812.2 产、加、销各环节的利益联动5812.3 辐射带动作用5812.4 农业生产市场化、组织化程度的提高59第十三章 项目实施方案6013.1 工程建设方案6013.1

6、.1 工程方案选择的基本要求6013.1.2 工程建设内容6013.1.3 总图运输6013.1.4 土建工程6113.1.5 公用及配套设施6213.1.6 生产线组成6313.1.7 设备配置6313.2项目节能与安全6513.2.1 国家节能的相关法律及设计规范6513.2.2 项目的能源消耗情况6513.2.3用电量6513.2.4用水量6513.2.5用煤量6513.2.6 120#溶剂油用量6613.3 项目的节能降耗措施6613.3.1 节地6613.3.2 节水6613.3.3 建筑节能措施6613.3.4 节电措施6613.4 企业组织结构和劳动保护6713.4.1 组织机构

7、设置6713.4.2 人力资源配置6813.4.3 劳动制度6813.4.4 人员培训6813.4.5 劳动力来源6913.4.6 劳动危害因素6913.4.7 劳动安全措施6913.4.7.1机构和职责6913.47.2教育和培训7013.47.3设备仪器和劳动场所7013.4.7.4生产中安全注意事项7113.4.8 劳动卫生的保护措施7113.4.9 消防7113.4.9.1 消防设计依据7113.4.9.2 消防措施7213.5项目建设进度安排7213.5.1 项目建设工期安排7213.5.2 施工进度7213.6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7313.6.1投资估算7313.6.2 资金筹措7

8、4第十四章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需解决的问题75第十五章 企业清洁生产简要远景规划7615.1总体目标7615.2阶段目标767 年产300吨皂素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1 项目承办单位概况名称:旬阳县*有限公司 住所:*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壹佰万圆整实收资本:贰佰贰拾叁万捌仟圆整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范围:黄姜、粮食、油料、淀粉及其制品、农副产品收购、加工、销售。1.2 企业负责人概况第二章 项目基本情况2.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1 是促进甾体激素类药物发展和增强人类抗病保健的需要黄姜为草质藤蔓状薯蓣类植物,长35米,粗25毫米,在分枝或叶柄基部

9、有短刺,盾形,叶面常有不规则块状的黄白色,无限花序。三棱形蒴果,干后黑色,表面常有白粉。黄姜中富含的皂素,是生产甾体激素类药物的最主要原料。甾体激素类药物是世界上仅次于抗生素类的第二大类药物,具有很强的抗感染、抗过敏、抗病毒和抗休克的药理作用,在国内外临床医药上广为应用,是计划生育防治男性及女性疾病、治疗风湿病、心血管病、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用药。另外,甾体激素类药物在调节人体机能及脑神经、防病抗衰老、减肥、补钙保健等方面以及在日用化学工业和养殖业中也得到广泛应用。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开发,目前已形成种类繁多、临床应用广泛和需要旺盛的甾体激素类药物。生产甾体激素类药物必须以皂素或甾醇作基础原料。自甾

10、体激素药物发明以来,一般都是用植物皂素生产甾体激素类药物,故植物皂素有“激素之母”之称。植物皂素主要有三大类,即薯蓣(黄姜)皂素、剑麻皂素和番麻皂素,其中薯蓣皂素是生产甾体激素药物最理想的基础原料,世界上三分之二以上的甾体激素药物是以薯蓣皂素作基础原料生产的。因此,栽培黄姜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根状茎,提取皂素,用于生产甾体激素类药物。世界上薯蓣皂素含量较高的植物资源不多,主要分布在我国和墨西哥。在我国,含薯蓣皂素的植物有十七种,但含量较高、具有工业开发价值的主要为黄姜和穿地龙。其中穿地龙皂素含量不及黄姜的一半(黄姜皂素含量约3.0%,穿地龙含量为1.2%),且生长周期比黄姜长(黄姜为2年,穿地龙为

11、45年)。因此,黄姜成为我国提取皂素的最主要植物来源。因此,实施本项目,有利于促进甾体激素类药物发展,可为生产甾体激素类药物提供药源,是促进医药学进步和增强人类的抗病保健的需要。2.1.2 可提高黄姜资源综合利用率黄姜中除了加工皂素之外,还可通过综合利用深加工技术获取淀粉和纤维素,从而达到清洁生产,减少废水中的有害物质。黄姜中除了皂素外,还含有4550%的淀粉。黄姜淀粉可广泛应用于酿造工业酒精、酵母粉、肌苷粉、葡萄糖等生产领域。由黄姜淀粉转化成淀粉糖所制成的各类食品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而利用淀粉生产的酒、酒精及葡萄糖,市场前景也相当广阔。此外,从黄姜中还可提取出大量的纤维素,用于加工培养食用菌

12、、生产羧甲基纤维素,或制成有型燃料等。纤维素还是饲料和造纸的好原料。目前,陕南的黄姜加工企业,除少数几家正在尝试下游产品的深加工外,其余厂家只能提取皂素,剩余部分全部随污水排放,不仅污染了汉江、丹江的水质,也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不符合当前国家提倡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通过综合利用获取淀粉和纤维素,从而提高黄姜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本项目的实施,不仅提取出皂素、淀粉、纤维素等多种经济物质,与过去生产皂素单一产品相比较,已产生了新的经济效益,大大降低了皂素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1.3 可为项目提供优质稳定的原料和促进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年生产300吨皂素

13、所需黄姜约为4万吨,现当地黄姜留存面积约2-4万亩,可产黄姜6万吨,从总量上看能满足生产所需,但现在黄姜品种良莠不齐,部分出现了退化,品质难以得到保障,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为保障黄姜品质,建设单位在全县建立5万亩“安姜3号”黄姜种植基地,实施优良品种的推广和订单农业,建设万亩黄姜良种示范基地,年可产新鲜黄姜7.5万吨,不足部分通过严格把关,从市场购买,因而可充分保障原料的数量和品质。陕南地区(商洛、安康、汉中)的土壤、气候、水利等自然条件是黄姜种植的优生区。通过黄姜良种示范基地建设,不仅可为企业提供优质稳定的原料,而且由于黄姜的质优价高,有利于提高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加快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推动

14、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目前,黄姜已成为陕南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但由于一度曾“姜贱伤农”,因此,也成为了区域经济发展中倍受关注的热点难题。以旬阳县为例,自1990年开始人工种植黄姜,到2003年全县留存面积约25万亩,成为全国黄姜种植第一大县,全县90%农民务姜,有初加工企业14家,年生产水解干燥物能力760吨,皂素生产能力320吨,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黄姜在县域经济的贡献率约为21%。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作用,种植面积盲目扩大,产品过剩,黄姜品质下降,加之资源利用率低,产品成本高,迫使黄姜收购价格一低再低,一度仅为0.45元/kg,多数姜农血本无归,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从而威胁着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项目建成后,可通过示范指导、技术培训,提高当地农民对现代农业及生物育种技术的认识和接受能力,提高黄姜产品品质,保障农民生产的黄姜销路稳定、进而提高黄姜收购价格,促进产业尽快走出低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 2.1.4 实现清洁生产,保护两江流域生态环境黄姜传统加工工艺技术落后,不能综合利用是造成污染严重、效益低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