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白县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9665164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白县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吉林省长白县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吉林省长白县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吉林省长白县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吉林省长白县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白县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白县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白县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地点: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建设单位: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农业特产科学技术推广总站编制时间:2012年10月8日一、总 论(一)项目概要1、建设名称:吉林省长白县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2、主管单位:吉林省长白县农业局3、建设单位:吉林省长白县农业特产科学技术推广总站4、建设地点长白朝鲜族自治县6、建设规模在全县建设农业病虫害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综合技术应用示范区,建设田间标准病虫观测场2万平方米。购置测报、防控等仪器设备 15台(套、件),监测面积2万亩,有效防控面积10万亩。7、工艺技术方案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建立完善

2、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及物资保障体系,对区域内的农业病虫害进行监测调查、室内培养分析和农药残留测定。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和预测预报,发出预警信息,制定防控方案,搞好培训和防控物资保障,联合统防统治,达到预期效果。8、主要建设内容(1)建设农业病虫害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综合技术应用示范区,总面积10万亩。(2)建设田间标准病虫观测场2万平方米。购置测报、防控等仪器设备15台(套、件),监测面积2万亩。9、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25万元。其中,田间工程11.5万元,仪器设备购置13.5 万元;预备费2万元。10、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25万元,即预算内专项投资25万元11、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二年,即

3、2012年-2013年。12、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项目建成后,全县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将大为提高,对各种病虫草鼠害的综合防效提高到80%以上,防治技术到位率提高30%,可使每年全县因各种有害病虫害造成的损失由10%降至2%,每年农业可挽回经济损失315万元,而且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有效地保护农业生产安全。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农业病虫害综合示范区项目建成后,测报准确率提高3040%,对各种病虫草鼠害的综合防效提高到80%以上,防治技术到位率提高30%,各种有害生物造成的损失由10%降至2%,每年农业可挽回经济损失315万元。(二)结论与建议1、综合评价建设农业病虫害综合防

4、治示范区项目,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可对全县农业病虫害实施有效的预警和控制,加强统防力度,提高综合防治效果,增加粮食产量,改善粮食品质,保护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2、结论意见建设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是一项公益性较强的项目。项目立项依据充分,符合吉林省长白县农业发展及生态建设的需要,能够有效地保证长白县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安全。项目建设规模适度,能够完全满足全县农业需要。项目承担单位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并有丰富的项目建设和实施经验。本项目的建设实施,将

5、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通过对该项目的技术、工艺、服务前景等方面进行可行性研究,认为项目切实可行。希望上级尽快批复所申报建设项目,使项目尽早投产,发挥作用。(三)编制依据 1、农业部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2、全国植物保护工程(二期)建设规划3、吉林省农业经济发展十二五 规划4、吉林省生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5、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通知6、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材料及生产实际情况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一)项目区农业病虫害现状长白县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各种病虫害的危害是制约长白县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其造成的粮食大幅度减产时有发生

6、,损失较大,教训比较深刻。长白县农作物的主要害虫有稻水象甲、玉米螟、粘虫、水稻二化螟、水稻潜叶蝇、大豆食心虫、蚜虫、地下害虫等,主要病害有玉米丝黑穗病、稻瘟病、水稻纹枯病、大豆灰霉病、大豆霜霉病等。近年来,随着气候条件异常和其它因素的影响,一些迁移性害虫,如美洲斑潜蝇、稻水象甲、蝗虫等的危害逐年加重,一些常发性病虫害也越来越重。由于现有测报手段的落后,一些已被控制的病虫害又明显回升,一些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且发生趋于复杂化,新的农业有害生物在长白县也时有发生,造成了多种病虫害、新老病虫害并发、突发的严重态势,长白县的农业生产面临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因此,在长白县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农业病虫害

7、综合防治示范区区,提高对农业有害生物的预警与控制水平,建立各种主要检疫性病虫和危险性病虫的有效预警系统和专家系统,针对一些主要病虫害拓宽和加大生物防治的领域和范围,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对新的病虫进行预警与检测,科学组装综合植物保护措施,已成为长白县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是确保长白县农业乃至吉林省农业生产安全的根本保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位于吉林省东南边陲,地处中华十大名山,五大山水风光旅游区之一的长白山南麓和举世闻名的鸭绿江源头。与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两江道“一市五郡”隔江相望,幅员面积2497.6平方公里,人口8.4万,其中朝鲜族占16.9,是全国唯一的朝鲜族

8、自治县,边境线长260.5公里.是吉林省边境线最长的县份之一,鸭绿江源头第一县,长白山脚下第一站。素有“长白林海.人参之乡.天然氧吧.绿色宝库之美称”。是联合国确认的自然保护圈,是世界生物物种基因库。是中国的精品人参基地和全国安全健康食品生产基地,进出口贸易额位居吉林省第二位。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朝之间的农产品交流及双边贸易更加活跃,使国际上的一些有害生物如稻水象甲和美洲斑潜蝇等相继传入我县。并通过我县陆续传到我省,严重危害到整个吉林省的粮食生产安全。我县对朝鲜已有的有害生物疫情测报不了,预防不了,也控制不了,从而使我县乃至我省时刻面临着有害生物入侵的危险。虽然我县的植保工作人员具有较高

9、的专业技术和多年的实践经验,但由于近十年来没有资金投入,致使基础设施薄弱,植保专业仪器和病虫预警预报手段落后,无法对随时入侵的有害生物和突发的重大疫情进行及时的预警和防控,严重地影响了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预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及参谋职能作用的发挥。因此建设现代化、标准化的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采用先进的测报技术,及时发布预警和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是实现农作物病虫害预警与控制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关键,是实现工作调查技术标准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服务可视化的前提保障,是实现对病虫害早预警、早发布和及时控制治理的重要保证 ,从而能够大幅度减少病、虫、草、鼠造成的农作物产量损

10、失,保证我县乃至全省农业持续发展。2、是确保吉林省农业生产安全的根本保证。长白县对外与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毗邻,对内与临江、抚松两县相连,与梅河口、辉南等国内粮食主产区相近,使这些地区与朝鲜交往的必经之地,也是吉林省对朝主要贸易口岸。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朝两国的经济、文化等交流更加深入,更加广泛,更加活跃,促进了两国经济的发展,增强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了解。但是伴随两国人流物流交往的增多,一些外来有害生物也相继而来,如美洲斑潜蝇、稻水象甲、蝗虫等的危害逐年加重,一些常发性病虫害也越来越重,因此加强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的建设,对外来生物和突发的重大疫情进行及时有效的预警和

11、防控,可以有效地阻断外来有害生物与辉南、永吉等内地粮食主产区之间的通道,保障全省粮食生产安全,促进我省农业持续快速发展。3、是保持长白山区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物种基因库的完整性的根本保证长白山,是我国是大名山之一,是世界同纬度带野生动植物资源最丰富,物种最齐全,遗传基因最多样的地区。据有关部门统计,仅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就又有真菌430多种、地衣210多种、苔藓310多种、蕨类120多种、裸子植物17种、被子植物1460多种,野生植物计2540多种,高等植物1600多种,野生药用植物800多种,脊椎动物300多种,浩瀚的长白山林海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遗产。然而多年来,

12、由于植保专业仪器简陋,病虫预警预报手段落后,一些外来的有害生物不仅给本县的农业生产造成损失,而且还严重威胁着长白山区野生物种生存,因此加强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的建设,对外来生物和突发的重大疫情进行及时有效的预警和防控,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长白山区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物种基因库的完整性。4、是实现长白县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长白县农业特产科学技术推广总站承担着全县的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任务。通过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的建设,将有效提高有害生物预警水平,使长白县的农业病虫害防治朝着综合治理的方向发展,为农业防灾增产、节本增效和发展生态环保农业做出积极贡献。5、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

13、效措施该项目实施后,对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进行预警,发布病虫发生预测预报及防治预案,把病虫危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对农作物病虫预报的准确率可以提高3040%,防治技术到位率提高30%,各种有害生物造成的损失由10%降至2%,每年农业可挽回经济损失315万元,从而为长白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6、是实现原有植保技术升级换代的重要基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要求植保技术也要不断创新。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农业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有利于植保技术的更新换代,有利于植保新技术的储备,有效推进植保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可以实现由传统数量型植保向现代

14、质量型植保的转变,保证长白县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7、是发展生态环保型农业的基本保障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农业也必将融入世界农业大潮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增加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已势在必行。进入二十一世纪,资源、环境和经济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代和未来发展的主题。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发展无公害的绿色精品农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建设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的建设,提高病虫预警水平,通过发布病虫发生指数和综合治理措施,加大统防统治力度和无公害的生物防治力度,才能真正实现有害生物无害化治理,大幅度减少高毒、长残留化学药剂的使用量,保证生态农业和环保农业在长白县的健康发展。(三)项目建设的

15、可行性1、项目区良好的建设条件长白县地处吉林省东南部,素有绿色立体宝库和长白林海之称。是白山地区的粮食、特产主产区,所产的水果、蔬菜、中药材,尤其是具有长白山特色的农特产品倍受青睐。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全县各族人民大力实施通贸兴边、资源转换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入开展结构调整和项目开发建设,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形成以林业、人参、水电、医药、矿产和边贸旅游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框架。植物种质资源的交流和农产品的流通以及边境贸易的异常活跃,使国际上的一些有害生物如稻水象甲和美洲斑潜蝇等重大疫情相继传入我县,其中,稻水象甲是1995年发生特大洪水时由朝鲜传入我县,(该虫主要危害水稻等禾本科植物),当年,我县水稻受害面积达80%,第二年,受害面积达100%,密度最高时每平方米达200头之多,而美洲斑潜蝇是1999年春季由南菜北运传入我县,当年,使我县蔬菜的受害面积达100,这两种有害生物直接危害我县的米袋子和菜蓝子,每年损失近百万元。近年来,我县常出现半翅目昆虫蝽蟓和鞘翅目昆虫瓢虫大量飞入城区,飞入居民住宅,聚集在墙根和墙体阴面,有聚集性、趋光性,身体散发出臭味。给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正常生活造成极大隐患和不便。目前,我县正面临美国白蛾、菜豆象以及当前广东正发生的红火蚁的潜在威胁。长白县农业特产科学技术推广总站在有害生物的预警和控制工作当中,虽然发挥了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