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王财贵老师2010年论语一百夏营主题演讲.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9663511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1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王财贵老师2010年论语一百夏营主题演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学》——王财贵老师2010年论语一百夏营主题演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学》——王财贵老师2010年论语一百夏营主题演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学》——王财贵老师2010年论语一百夏营主题演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学》——王财贵老师2010年论语一百夏营主题演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王财贵老师2010年论语一百夏营主题演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王财贵老师2010年论语一百夏营主题演讲.doc(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2010“相约论语一百”大学生夏令营闭营仪式主题演讲主讲人:王财贵时间:2010年8月18日地点:北京新英才学校各位嘉宾、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 主办单位要求我来做一场演讲。在这个场合做演讲,好像不大适当,因为我们这次的活动叫作“论语100”,“论语100”的意思就是希望能够以诵读为主,而不是以讲解为主。不过,既然再三要我讲,推辞不掉,只好做这场演讲。于是,我就讲一个没有讲过的题目,刚才介绍人说,这个题目非常简单,只有一个字,叫做“学”。这样就能够符合我们这个活动的初衷,以诵读为主,以讲解为次,所以讲一个字,等于少少地讲。 不过呢,各位年龄都已经超过13岁了,所以现在

2、也可以稍微讲一讲。我们本来提倡读经,是只管老实地读,潜在的意思是不需要急着求了解。但是我们读书总是希望能够学以致用。不了解、只读书,叫做死读书、读死书。只会背书而不能了解、不能运用的人,我们称他为书呆子。如果讲话的时候,只会引用他所背诵的文章,我们把他叫做“有脚书橱”他是一个书架,但是这个书架是活的,有两只脚,所以叫做“有脚书橱”。当然这些都是在讥笑那些只会死读书、只会背诵,而不能够了解、不能够运用的人。 既然是这样,我们为什么还要提倡读呢?因为读是理解的基础,尤其语文就应该这样学。现在,我们整个国家的国民,语文程度是不及格的。不要说义务教育下初中毕业的国民,语文程度不及格,纵使高中、大学乃至

3、于研究生毕业,语文程度还是不及格的;不只是普通的科目的语文程度不及格,纵使是文科、乃至于是中文系毕业,他的本族语文也很少是及格的。什么叫做本族的语文呢,就是我们是中华民族,我们对所谓的汉文的程度,应该达到一个相当的高度才能算作及格。要达到什么高度才算作及格呢?我有一个很简单的标准,就是能够读“经、史、子、集” 把经史子集翻开来,能够像读小说、读报纸一样地读下去,这个人的语文程度就是及格的。如果达不到这个程度,他就对不起这个民族的祖先,也对不起自己,因为他把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拒之门外,或者说,他连一把钥匙都没有,打不开五千年的智慧之门。 有人或许会马上想到,所谓的经史子集,叫做古文,古文很难,怎么

4、可能让我们国民,而且是希望普遍的国民,都达到阅读理解的程度呢?其实,这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并没有好好地把握语文教育的要领所造成的,而并不是古文很难,不是经史子集很难。所以,我刚才说人生常常做糊涂的事,也就是说人生常常做对不起自己生命的事,浪费生命的事。我们读书,为的就是要明理,从今以后,我们做人做事,都应该去想这个事情的道理在哪里,依照道理而行。比如说语文教育,就有语文教育的道理,不按照它的道理做,就会出问题。所谓出问题就是浪费我们学习的时间,而没有达到学习的效果。 2006年,台湾的教育部要修正高中的国文教学纲要,叫做“九五课纲”,它的意思是要降低文言文的比率,提高白话文的比率。本来文言文和白话

5、文的比例是65:35,至少是55:45,现在要把这个比例调整一下,让古文比例少一点,占45%,而白话文占55%;而且本来每周五节课,降低为四节课。有一些高中国文老师就起来抗议,也邀请我参加,他们成立一个所谓“抢救国文联盟”,我是这个联盟的一分子。有一次我们到教育部去,面对教育部的领导开会,大家发言,都希望能够把文言文的比率提高,至少是恢复到原来的65或者55,然后把国文课的节数恢复到每周五节。大家都这样讲,讲完以后,我一直还没有发表意见。后来主持人叫我讲一讲我的意见,我说我的意见跟大家不一样,也不好在这里说。他说既然来了就说一说。我就说,第一点,到高中还要教国文课,那就代表这个国家的语文教育是

6、失败的。到了高中,已经不是学语文的时代了,语文应该在13岁之前就学完了,13岁以后就应该有他要做的其他功课,不可以还在语文这里打转,而且不只是本族的语文13岁之前要完成,就是外族的语文,比如现在中国人都想要学英文,所谓的世界通用语言,也应该在13岁之前完全学好一辈子要用的英文,这才合乎教育的道理,合乎人性发展的规则。所以到高中还在讨论国文课的问题,我觉得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不过,面对当前这个时代,因为我们13岁之前的语文教育失败了,15岁以前也失败了,到了16岁高中的时候,难免还要补一补功课,因此我们还是需要有语文课程。现在要讨论高中国文课的课程,其中文言文和白话文的比率,以及每周的时数,我是认

7、为每周教四节课就够了,甚至三节课也没关系,最主要的是课程的问题。课程怎么调整呢?我认为文言文和白话文的比率应该调整为1:9,就是10%的文言文跟90%的白话文。 大家一听都觉得很奇怪,我怎么会这样主张呢?我说意思是这样的,我们教语文要按照语文教育的规律,10%的文言文是指,高中三年、六个学期、六册课本,全部都是文言文。六册课本堆起来是这么厚(用手比划),这么厚的书,全部都是文言文。而白话文呢,就是由政府统一或者是由各个学校、老师来选出六十本文集或者小说,每一个学期至少读十本,三年之内读六十本,这些政府或者老师认为最重要的文学作品,可以都是白话文。六十本加起来就是这么厚(用手比划),比起六册文言

8、文课本,是它的九倍。如果我们这样来安排课程,老师怎么教呢?老师是不需要教的。假如我们能够在初中三年里,也让他读六册的文言文,大概等于一百篇古文,高中再读六册的文言文,一百篇古文,要是初中没有读这一百篇,高中读一百篇也就够了。怎么读?很简单,就把这六册全部背完了就好了,老师是不必讲解的。老师不讲解,做什么事呢?老师跟学生讨论,学生有问题就问老师。还有另外一个,就是学生所看的这些文言文的著作,以看书来写心得,作为他的作文成绩。还有,同学之间可以把他看书的心得拿来讨论,老师参与讨论。如果这样,高中三年能够背一百篇古文,看六十本师长推介的好书,我相信一个年轻人到了大学的时候,他的语文程度就及格了。 这

9、是合乎道理的一种教育模式,但是我这种建议是不可能被接受的。我在台湾教育部做建议,不可能被接受;如果我来大陆,在教育部做建议,我相信也不可能被接受。不可能被接受,就注定了中华民族的子孙,语文程度永远不及格。我们的国民很难能够吸收古人的智慧,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也就很难在世界上立足,很难有你的成绩来贡献给世界。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现在我们的环境不可能提供给我们这种机会,但了解了这种教育的道理,我们每个人也都可以按照教育的道理来自我做教育,尤其是已经成熟的心灵。我们说一个人什么时候算作心灵成熟?现在法律规定是18岁成人,其实,一个人的心灵能够自我反省,自我改善,他才可以算作成熟。一个

10、能够自我反省、自我改善的生命,是可以跳脱环境的限制的。我们这次所举办的“论语100”夏令营,乃至于现在有许许多多的孩子正在接受的“读经教育”,就是教我们如何合理的去面对自己的人生。 读经教育,我们可以首先看成是语文的教育,而且是高度语文的教育,然后我们才从高度语文当中认识到智慧的内涵。从智慧的内涵当中,我们又发现它能够开启一个人的原创心灵,原创心灵其实就是人类最原初、最内在,也可以说是最光明、最广大的心灵。有了这样光明、广大的心灵,我们就可以去面对我们的人生,来提升我们生命的价值。这种能够面对自己人生、提升自己人生价值的活动,就叫做“学”。 刚才是通过我们的这次夏令营活动,说到语文教育,从语文

11、教育说到经典教育,再从经典教育说到人生生命的成长。而生命的成长,用一个字来说明,叫做“学”。今天定这个题目,不只是跟整个人生有关,跟我们的活动也有相当的关系。中国古人写书著作,有的是自己写的,写完了自己编辑完成;有的人是他的弟子后学记录、编辑的。有些书,我们发现在编辑的时候,好像没有什么次序,其实多多少少有一点次序。 比如说孟子。孟子的次序都是“孟子曰”,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义理的连接。但是,我们看孟子的第一章:“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是从这几句话开篇的,后人研究孟子,发现这篇是孟子学的要点,称为“义利之辩”。虽然“义

12、利之辩”不是孟子学的核心,不是孟子学的基础,但是它却是孟子学的发用。尤其是中国儒家的学问,不只是内圣,还要讲外王。“义利之辩”就是外王精神的表现。而这个外王精神是源自于内圣的,内圣当然是“性善”,当然是“良知”,当然是所谓“尽心”。从性善发出来的良知而尽其心,表现就是从仁到义,表现的从仁到义,就成为政治上所说的仁政,表现为仁政,就可以治国平天下。因此“义利之辩”是孟子学很重要的观念,孟子一书就把它放在第一章。其实,往往古书的第一章都很重要。 跟孟子齐名的荀子,整部荀子的书一打开,第一篇就是劝学,因为荀子劝人家要好学,所以他把劝学放在第一篇。再看老子,老子第一章一开口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

13、,非常名”。老子要说“道”,所以把“道”放在了第一句,而“道可道,非常道”,这两句就分清了超越界和现实界两层的学问,能够分清两层的学问,才可以称为是一个真正的哲学家。要判定这个哲学成熟不成熟、是不是富有哲学的深度,就要看这一种学问有没有两层的开启,所谓“一心开二门”,有超越界、现实界的分别,老子一开口,就做出了这种区别,有可道的世界,有不可道的世界。所以老子不简单,第一句话就不简单,第一句话就表现了他的智慧。他可以说是纯哲学家式的哲学家,真是了不起,一开口就可以分出两层世界。而要了解老子,一定要非常清楚明白地把握他的两层的世界,才可以了解他的语言,不会被他所迷惑。但是也可以说,老子并不高明,没

14、有多么了不起,因为老子只是高明,只是高明就不够高明了。老子的第一章表现老子最重要的观念道,以及道的不可道。不可道还要道,这就告诉你,这五千言都是废话,因此要读老子的书,只要把第一章读通就可以了,这是古人编书的用意。 譬如再说佛经。佛经有所谓的“经、律、论”,“经”摆在最前面,而“经”的最前面的一部书,是佛陀当年自己说法的记录,叫做阿含经。阿含经的记录比起后来的经典,比较朴素,可能也比较真实,类似论语,是弟子对老师的记录,所以阿含经应该是听佛说法的这些弟子所作的上课笔记。阿含经中有一部叫杂阿含经,杂阿含经的第一篇,也就等于说你要学佛学,要听释迦牟尼佛说法,第一篇就是佛告诉比丘:“当观色无常。如是

15、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生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这是第一篇,也就是说,佛一开口说法,第一句话就是“无常”。如果不了解“无常”,就几乎不能够了解佛教,不从“无常”这个地方起修,就不是在修佛法。什么叫做无常?无常即苦,苦是用无常来规定的。要了解苦,要了解无常,从而才能了解佛法,所以佛的弟子把这一篇放在阿含经的第一篇,其实也就是所有佛法的第一篇,第一句话。如果我们能够这样读书,就比较能够把握一本书的要领。 我们今天读论语,请问论语哪一句话最重要?(台下:学而时习之。)你很了不起,很能推理。(笑)陆象山当年教学,常常提到中庸这本书,弟子有一次问老师,说你常常教我们读中庸,请问

16、中庸哪一句是要语?最重要的话。陆象山一时没回答,停了一阵子,才跟弟子说,句句是要语,每一句都是最重要的话。我刚才问,论语哪一句话最重要,大家顺着我刚才说的第一章最重要,而且往往第一章的第一句话最重要,所以你就说“学而时习之。”告诉各位,论语每一句话都是最重要的!(笑,掌声)这种书叫做经典,经典有一个共同的意义,就是它是智慧的结晶。经典所记载的是智慧,智慧可以散落在每一个地方,可以用各种方式表达,一个有智能的心灵,一个富有原创性的心灵,他的一举手、一投足,他的每一句话都是从生命的深处、从智慧的源头发出来的,所以每一句话都是智慧,每一句话都通于他的心灵,每一句话都通于所有其他的每一句话,叫做“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一句话就是一部经典。懂得一句话,就懂得全部的经典,这就是智慧之书的特色。因此读论语,从哪一个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