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艺术的奇葩.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9662996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民间艺术的奇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民间艺术的奇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民间艺术的奇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民间艺术的奇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民间艺术的奇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民间艺术的奇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民间艺术的奇葩.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民间艺术的奇葩亳州双沟“鬼会” 亳州市谯城区双沟镇居亳州市南20公里处,面积180平方公里,耕地14万多亩,辖4个居委会、 14个村、人口8.7万,是“安徽棉花生产加工基地”、“亳州农产品加工基地”、“亳州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亚洲最大的核桃种植基地”。双沟是安徽“双百”工程试点,文化站是全国先进单位,民间舞蹈名扬中原。是全省“历史文化名镇”、“安徽民舞之乡” 。双沟是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也是全省综合改革试点镇和全省中心建制镇之一,辐射范围1000多平方公里,是皖北商贸大镇。到2011年5月, 镇区建成区面积5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近3万人。镇区初步达到“净化、亮化、绿化、美化”,2

2、0多条主要大街全部硬化,现已成为谯、涡、太、郸、鹿五个县区交界处的区域中心小城镇,是安徽省“旅游文化之乡”,被中国名镇称为“皖北重埠、边贸商城、中原名珠、棉花之乡”,现是皖北最大的小城镇。双沟交通区位明显,镇域境内现有京九铁路、105国道、亳古公路纵穿镇区,西有双郸公路连接106国道和京广线,东有双师公路连接307省道直达合肥,三申公路和双李公路构成我镇北部交通干线,是亳州市南部的交通枢纽,南距南洛高速G105入口40公里,东距济广高速亳州南入口25公里,北接许泗高速和连霍高速。到2010年全镇18个村、居委会全部通公路,通路里程70多公里双沟镇原名双阁集(因建有南阁和北阁而得名),是一个历史

3、悠久、商业繁荣的大镇,是亳州的南大门,因双沟镇地处交通要道,河南、山西商贾云集,南北物产汇聚。集镇的建设和布局,颇具规模,向有四关五门之称,即南门、北门、东门、西门,东门又分大东门、小东门。宋时各门建有门楼和瓮城,(上述景点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飞机轰炸被毁)。各关门内塑有神像,北关玄武、南关祝融、东关速报神、西关牛瘟神,建有多处庙宇,最早的是双沟寺,群众性的迎神赛会频繁。阴历正月初七日火神会;二月十九日白衣庵庙会,会期四至六天;三月二十八日天齐庙会,会期五至七天;四月初八日大佛寺庙会,会期三至五天,以天齐庙会为最盛,每逢会期必有四门五会演出,以“鬼会”最受欢迎,从清中期至今一直盛演不衰。大班会

4、是由双沟清朝乾隆年间民间艺人创建,亳州有位知州名叫余汉,他一身正气,善恶分明,嫉恶如仇,刚正不阿。他对民族英雄岳飞崇拜至极,一心效仿岳飞精忠报国。余知州又是出了名的孝子,一日他见母亲身体不爽,就陪其母到书棚散心。一评书老艺人在说“岳飞传”,当老艺人绘声绘色的说到忠臣岳飞被奸相秦桧密谋暗害,皇上又被其蒙蔽欺瞒,忠奸不辨时,她义愤填膺,怒不可遏,又联想到自己的儿子像岳飞一样正气凛然,如遇权奸,下场亦不堪设想。此时顿觉头晕目眩,险些倒地,从此一病数月,百医无效,余汉更是为母尽心,昼夜不宁。从此,余汉一心想惩恶扬善,为国雪耻,以平民愤,医母心病。再说双沟杂耍老艺人王拥政和唐忠齐,二人各携其子,为谋生计

5、,走南闯北,合伙演些捉妖拿邪的鬼把戏,民间喜闻乐见,倍受欢迎。一日,正在亳州大街上玩耍,巧遇余知州派老班头为其母请郎中,老班头被掌声、喝彩声吸引,钻进人群一看,正演到判官促妖,于是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判官能捉妖,就不能捉秦桧?”立即跑回衙门,找到余汉,说了在街上的所见所闻,又说,何不把他们请来合演一场捉拿秦桧的好戏,老夫人的病不治自愈。二人一拍即合,余知州立即派老班头去请王拥政和唐忠齐,一场为国除奸,为民平怨的“鬼戏”在这里拉开了序幕。于是,杂耍戏班会同班房所有人员,通过紧张编排,因人而宜饰演,又从狱中选了一服刑犯人扮演秦桧,州府变成了“地府”。子夜,余汉请出了母亲。“地府”里蓝光悠悠,阴风

6、飕飕,大堂上,判官把惊堂木拍得山响,飞签火票掷出,急命阴差捉拿秦桧阴魂,一时间灯光恍惚,鬼影乱窜,令人毛骨悚然。少倾,在哗哗的铁索声、群鬼吆喝声、鞭打哀嚎声中,千古罪人秦桧被拉上审判台。秦桧百般抵赖也无济于事,判官厉声高喝:“拉出去斩首”,余母拍着巴掌道:“可解了我的恨了!”从此余母的病不治自愈。这事使大家都很开心,于是又连演数场,民众欢欣鼓舞。受这场鬼戏的启发,王拥政和唐忠齐等人更是欣喜万分,他们回到双沟(原名双阁集)便迫不及待的召集族人和爱好者办起了“鬼会”班,一听说要捉拿秦桧,给忠臣岳飞报仇伸冤,群情激愤,人人踊跃,个个争先。双沟镇“鬼会”自清朝乾隆年间组建至今,除“文革”期间被迫停演外

7、,一直在四邻省、县盛演不衰,赞誉有加。双沟镇鬼会在世代传袭中,不断改进、完善、创新,这台“鬼戏”越演越传神,内容越来越丰富,剧情越来越合理,世世人喜爱,代代相传承。整个演出共有十场。第一场:判官升堂,将捉拿秦桧的传票交给阴差二百钱。第二场:阴差搬兵,二百钱带游荡鬼分别邀请黑白无常,风流鬼,土地神,阴差,大妈妈等众鬼神,齐到秦相府。第三场:醉鬼、花鬼、大妈妈戏耍风流。第四场:鬼姐妹、土地神同往秦府。第五场:马叉亮相,马叉组磨刀擦枪准备出发。第六场:醉鬼大闹酒店。醉鬼路过酒店要酒喝不往前行,惹出大闹酒店一场。第七场:秦桧看书,小鬼吹灯,秦感厄运临头,欲拉王氏惊慌出逃。第八场:全场人员拿秦桧、王氏。

8、第九场:过奈何桥,第十场:全场转回酆都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千百年来,双沟深受中原文化滋养,勤劳智慧的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许多优秀的民间特色文化,包括大班会、龙灯、高跷、狮子舞等;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文化艺术活镇、大力发展文化艺术产业、培植经济发展的亲和力,形成以浓厚的文化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格局,具体做法:一是领导重视:双沟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建设工作,为了加强领导,镇党委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李炳兰任组长,镇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落实了领导责任,镇、各村、各单位把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工作纳入总体规划,提到议事日程,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分析建设情况

9、,落实具体措施,推动民间文化艺术活动深入健康开展。二是打造品牌:镇极力打造“民间文化艺术”品牌,组建了“双沟民间舞蹈大队”现有会员3000多人,下辖4只专业队伍,每年都大力发展民舞队员,每年新发展会员200多人 ,在全镇形成了民间艺术的中间力量。三是加大投入:几年来,双沟镇党委政府对文化工作极为重视,逐年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努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使文化直接为建设新农村服务,为发展农村经济服务。07年以来,每年用于文化事业设施和民间艺术的投入达9万多元,2011年初,又投入了200万元进行文化艺术活动中心的建设,估计到今年10月份,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可投入使用。四是开展活动:建设“中国民间文化

10、艺术之乡” 是提高知名度的烫金名片。自创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以来,省、市、区领导及有关部门多次到双沟镇指导工作。2008年,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臧世凯亲自带省直多家单位,到双沟对文化艺术之乡的创建工作进行了调研,他对双沟民间舞蹈尤其是大班会的现状感到满意;中央、省、市、区多家新闻媒体对我镇的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入宣传报道。中央电视台在1992年农历腊月到双沟采访民间舞蹈,并在大年三十新闻联播节目里头条播出;双沟农民剧团长年在皖、豫、苏、鲁等地演出;现更名为亳州第二豫剧团,到目前已经演出了600多场;2008成立了 双沟戏校,培养豫剧人才200多人;双沟民间舞蹈大队先后到河南周口、商丘、

11、安徽阜阳、淮北等地进行了演出,每年演出80多场次。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是推动了经济发展的动力,2010年, 全镇财政税收完成了863。6万元,同比增长57。6%;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完成2。1亿元,同比增长38%。农民人均纯收入5196元,同比增长17%。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先后引进安徽友邦制衣等大中型项目6个,总投入2亿多元;支持8家棉纺企业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做大做强,全镇蔬菜面积已达8000多亩,设施蔬菜1000多亩,建成了以新阳光公司为基地的“全市蔬菜育苗中心”,全镇年交易农副产品5亿多公斤。教育事业投入完成 1080万元,有效改善了办学条件,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双沟大班会“鬼

12、会”是不可多得的精神瑰宝,艺术奇葩,中华古今艺术稀有门类,广大民众身心受益。现已承传至第十一代。双沟大班会“鬼会”活动在亳州、商丘、周口、阜阳、徐州、合肥、西安等地区。双沟镇大班会“鬼会”几任会首(一任:张更宇,二任:张兴文,三任:杨树修,四任:朱金召、孟召明、杨明杰)现任:唐廷站、孟召亮,他们处处节约办事,精诚恳切为民,兢兢业业操持。此会演出北至商丘,南到阜阳、合肥,西达西安,东抵徐州,多年演出,深受各地领导鼓励嘉奖,赢得广大群众好评如潮。于2005年省民舞节表演赛会上,双沟大班会“鬼会”荣获团体表演第三名。亳州市多届药交会上,双沟镇大班会“鬼会”均应邀到场,深受领导及群众高度赞许。为了保护

13、我镇大班会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我镇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文化品牌,推进我镇文化大镇建设,镇党委政府制定了发展规划和实施措施。发展规划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健全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制,充分挖掘我镇丰厚的历史底蕴,发挥大班会等民间舞蹈,在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加快推进文化大镇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长远规划、分步实施,把保护利用民间舞蹈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相配套,做到立足长远、循序渐进、分步实施,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规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核心和主导作用,制定规划、组织力量、落实经

14、费、加强指导。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坚持政府保护与民间保护相结合,财政投入与社会资金投入相结合,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工作。一是加强培养,建立队伍。培养和发展一支专业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和较强的组织能力的民间舞蹈保护专兼职结合的工作队伍,通过办培训班等形式,加快培养专业人才。二是普查建档,摸清家底。全面普查我镇民间舞蹈尤其是大班会文化遗产资源,摸清家底,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大班会等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镇成立专职办公室,配齐专职人员、配置电脑、数码摄像机等现代技术设备,加强对民间舞蹈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

15、按照“全面普查、广泛采集、确立重点、建档立卡、分类制作、图文并茂”的工作要求和“统一软件、统一目录、统一分类、统一格式、统一质量”的工作标准,建立大班会等民间艺术品种的文字、图片、音像档案,实现民间文化艺术保护的科学化。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妥善保管实物资料,防止损毁和缺失,编纂出版大班会书册。三是构筑网络,搭建平台。建立中国双沟网和双沟大班会网,创建双沟大班会保护档案、信息数据库,使之成为民间文化艺术保护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结合各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立集工作平台、宣传教育和检索服务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逐步覆盖全镇的民间文化艺术工作数字网络,为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资源共享环境。四

16、是加强研究,促进传承。今后邀请省、市、文化家学者到双沟进行采风,对双沟的大班会进行认定、保存、传播和研究,使民间文化艺术工作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规范进行。五是建全传承机制。对我镇高龄大班会等民间文化传承人进行有效的抢救保护。每年拨付一定的资金进行扶持,资助他们通过带徒传艺、举办相关传习班等形式培养新一代传人,激励他们与教育培训相结合,编写民间艺术乡土教材,在中小学、职业学校开设民间艺术课程。同时积极开展各种民间文艺汇演、比赛和民间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六是开展交流传播。组织大班会等民间艺人、民间艺术表演队伍,积极参与全省、全国等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让大班会等民间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加强大班会等民间文化与古城亳州养生三国故地旅游业相结合,增强民俗旅游的吸引力。投资出版大班会等民俗文化丛书、光盘系列,开发生产具有民族民间文化特色的服饰、饮食、工艺品、纪念品等,扩展大班会民间文化的传播途径,加大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