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9662558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当前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当前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当前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前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前形势下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挑战与机遇并存摘要:经济发展与就业有着密切的联系。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是扩大社会就业岗位的基础。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就业问题已成为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而大学生就业更是就业问题的焦点。所以我们要学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关键字:经济形势 挑战 机遇 大学生 就业正文:近几周来,我每天都会上网进行在线学习形势与政策的相关内容,并听了形势与政策的相关讲座,使我了解了当前中国以及国际的形势与政策,使我在繁重课业及压力下变得日益淡薄的爱国意识重新被激发起来,本不关心时事的我都由此培养了对政治的浓厚兴趣。通过网络,报刊等途径,我对当前的形势也有了些微了解,其中最令我关心的要数当前

2、国际社会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了。因为再过不了多久,我也将走进社会,加入上班族的行列中去,而当前国内就业困难带来的压力不容忽视。寻找工作的过程也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近两年,大学生就业已逐渐成为世界性难题。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有15亿年龄在12至24岁的青年,其中的13亿生活在发展中国家,这个数字比世界历史上的任何时候都要多。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么多年轻人,既意味着将会拥有人数更多、技术水平更高的劳动力大军,也意味着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就会有更多的人找不到好工作。与此同时,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不少企业的招聘计划被冻结或缩水,对原本就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2013届大学毕业生而言,无疑是雪

3、上加霜。根据国家劳动保障部的最新统计,2009年的就业状况很不理想。由于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历史遗留问题的任务仍然很重,新成长劳动力已进入高峰期,特别是高校毕业生近年增量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在中国毕业生网发布的2008年和2009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中,使用了“就业寒流”来形容大学生就业形势,而根据2008年的大学生就业情况来说,我们应该用“就业冬天”来描述2009及10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如今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2011到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仍然有极大影响,但经济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仍然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在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挑战

4、一、大学生毕业人数越来越多据教育部的统计,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还将继续增加,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2010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30余万人,比2009年增加19万人。二、用人单位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己经形成了用人单位的买方市场,加之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不断扩大,用人单位招聘条件越来越高。1、用人单位对工作经验要求越来越多。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作为“自主管理”、自主经营的利益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他们首要的目标。一般情况下,应届毕业生需要经过一个熟练和培训过程

5、,才能熟悉新的岗位,才能发挥其潜能和作用。所以,从短期来看,聘用无经验的新手不如聘用有经验的员工更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对于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来说,工作经验最为缺乏。尽管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在高校学习期间,都参加过实习,但由于时间短,实习的深度一般也达不到专业工作的水平。所以,现在有很多用人单位喜欢招聘有几年工作经验的往届毕业生,不愿意招聘应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招聘对工作经验的要求,无疑对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是一种严峻挑战。2、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用人单位都把学历作为能力大小的一大标准,认为学历高,能力相应就强。再者,部分单位把员工的高学历作为美化单位形象、提升单位知名度、装点单位“门面”

6、的重要手段,所以,在招聘员工时,对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直接导致现实的毕业生就业中,研究生较受欢迎,本专科生备受冷落。这种招聘的“高学历门槛”人为地给大学毕业生设置了就业障碍。此外,用人单位招聘在注重学历的同时,也比较看重和青睐名牌高校毕业生,而对一般的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不屑一顾,这也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成挑战。三、就业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快当今时代,科技迅猛发展,生产结构的调整日益加快,市场需求结构急剧变迁,一些落后的产业逐渐被淘汰,而另外一些新兴产业和部门迅速成长,相应的新的就业岗位迅速出现,需要大量的新型人才。为此,要求高等教育适应这种变化,培养出时代需要的人才。但是,由于高校自身和其他多方

7、面的原因,高校的现有专业结构不能及时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直接导致大学生在校所学专业与现实社会需求的矛盾,出现有者不需,需者无有,严重影响大学生就业,导致结构性待业。随着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研发设计、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不断出现,这不仅对高校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更将对未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成重大挑战。在新形势下大学生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该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就业战略,看清形势,认清自己,做好自我定位与职业定位,才能在庞大的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第一,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综合素质不高是许多大学生就业失利的重要原因。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

8、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为此,首先应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知识结构。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大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还须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时代在变化,技术在更新,社会的需求在调整。只有具有相当宽广的知识面作为基础,才能随着形势和岗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适应和胜任新的工作。第二要培养就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用人单位使用大学生不仅仅看其知识面,更看重其实际工作能力,包括其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所以,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在打好知识基础、扩大知识面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培养自己从事本专业岗位工作的一些基本操

9、作能力。在一定意义上说,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基础,是手段,提高适应社会需要的本专业的工作能力才是最终目的。只有具备适应社会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第二,明确职业目标,做好职业规划。大学生想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求职方向和求职目标。选择职业时,尤其需结合自身的综合能力,明确发展目标。大学生应该了解自己的优势何在,自己适合哪类工作,哪些岗位。在毕业前的最后一年,就是大学生最好的实践年,选择的实习和兼职要和自己未来的就业相结合,效果事半功倍。这之前的几年,就是大学生做职业选择的时间,如果一个学生能在入学时就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那么他肯定会有明确的努力方向。

10、课余时间看什么书、社会实践参加哪些类别都会很清楚。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常言道:“预则立,不预则废。”当前很多高校毕业生“就业迷茫”、就业困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校学习期间缺乏职业规划,对于自己将来想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能够从事什么样的职业稀里糊涂,很不明确。所以,大学生从踏进校门那一刻起就应该重视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从未来社会的需求出发,结合自身的专业基础、兴趣爱好等,及早筹备规划,并在学习期间锻炼提高,为未来从事的职业做好充分准备。第三,调整薪资待遇的期望值。不少大学生习惯将自己就读的学校、专业等与薪资待遇挂上钩,在这种片面的理解下,往往高不成、低不就,失去不少机会。在

11、目前情况下,正确定位、调整心态、把握机遇、瞄准长远发展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对职场新人而言,经验的积累远比金钱的多少来得重要,要把自己的期望值与自己的水平和能力相结合,避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如果毕业后我们没有工作,生存都出问题的情况下,还如何谈发展、谈未来?在当前受金融危机等经济因素的影响,包括像很多建筑行业公务员等职位都有相对的削减,部分企业的薪酬、待遇等都会有所下降,我们应认识到当前的形势,给自己一个合理、合适的待遇定位。第四,不片面追求专业对口。除了部分技术性岗位外,很多岗位并不一味强调专业的对口。大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发现问题和解

12、决问题的能力。第五,重视实习的机会。实习是大学生积累社会经验的重要途径,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大学生能从大一尽早地开始通过实习或参加公益活动接触社会,就越能看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找到自己的兴趣点,那么在大学期间就可以有目标地去择业。结语 虽然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问题仍然很严峻,但是我相信,只要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加强专业技能,培养良好的沟通社交等能力,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用智慧增加就业成功率的砝码,在学习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增强社会实践的能力,这样,用人单位还是会发现人才并机遇适当的发展空间。虽然形势不容乐观,但我们仍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抓住机遇,积极勇敢的面对挑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为自己职业发展着想,我们有必要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加强对自身的认识与了解,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确定自己能干的工作也即优势所在,明确切入社会的起点及提供辅助支持,这样深刻的分析自己,从自身实际出发,我们才能有的放矢,找到自己最擅长并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参考文献:中外企业家2009年第11期下供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