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感染的常见疾病及常规治疗手段.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9655041 上传时间:2024-02-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泌尿系统感染的常见疾病及常规治疗手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泌尿系统感染的常见疾病及常规治疗手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泌尿系统感染的常见疾病及常规治疗手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泌尿系统感染的常见疾病及常规治疗手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泌尿系统感染的常见疾病及常规治疗手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泌尿系统感染的常见疾病及常规治疗手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泌尿系统感染的常见疾病及常规治疗手段.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泌泰胶囊 治疗下尿路感染中成药首选策略 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常规用药医学篇第一节 相关医学概念1、何谓感染:是指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局部组织和全身性炎症反应2、细菌的分类:l 广义的细菌包括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衣原体l 细菌按其外形分为三类:球菌、杆菌、螺旋菌;l 按细菌对氧气的需求来分类:可分为需氧菌和厌氧菌l 根据革兰氏染色法:分为革兰氏阳性菌(紫色)和革兰氏阴性菌(红色)一般而言,大部分球菌都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大部分杆菌都属于革兰氏阴性菌3、抗菌药物、抗感染药物与抗生素:l 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

2、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l 抗感染药物是指包括对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等有抑制作用的合成或半合成或天然的物质。l 抗生素:抗生素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产生、能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的物质。如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灰色链丝菌产生的链霉素等。l 有些中草药具有抗病毒抗菌作用,其制剂可归入抗感染药物,但他们不是抗生素。l 抗菌药物大多数为抗生素。4、抗菌谱、MIC和MBC:l 抗菌谱:每种抗菌药物都有一定的抗菌范围,称为抗菌谱。某些抗菌药物仅作用于单一菌种或单一菌属,称窄谱抗菌素,另一些药物抗菌范围广泛,称之为广谱抗菌药。l MIC:最低抑菌浓度,在体外测定的

3、能够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l MBC:最低杀菌浓度,杀死99.9%的供试微生物所需的最低药物浓度。一般认为,如果受试药物对供试微生物的MBC32倍的MIC,可判定该微生物对受试药物产生了耐药性。5、细菌的耐药性: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药物对该细菌(耐药菌)的疗效降低或无效。6、泌尿系统生殖解剖:(1)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四部分组成。(2)女性尿道短而宽,加之与阴道及肛门靠近,以及自身内分泌的变化等,容易发生尿路感染。(3)中老年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尿道粘膜变薄、腺体萎缩,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反复尿路感染。(4)前列腺属于男性内生殖器,是男性

4、最大的附属性腺,其主要的功能是分泌前列腺液,供应精液中的某些成分,润滑尿道并减低尿道酸性,有利于精子的存活。对生育非常重要。第二节:相关疾病知识一、尿路感染:1、定义: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泌尿系统各个部位感染的总称。2、下尿路症状:患者在储尿或/和排尿功能失常时出现的一组不适症状,包括尿路刺激症状和尿路梗阻症状。l 尿路刺激症状:尿频(排尿次数较平时增多,但每次排尿量减少。24 h排尿8次,夜间排尿2次,每次尿量200 ml,常在膀胱排空后仍有排尿感)、尿急(尿意突发而强烈)、尿痛(排尿时尿道烧灼样疼痛,提示尿道存在炎症)。l 尿路梗阻症状:尿细弱(指排尿时尿线变细,且较正常时费力)、尿

5、等待(排尿时间延迟)、尿中断(指不自主的尿流开始中断继续排尿现象)、终末滴沥(指排尿近结束时尿液淋漓不尽,呈点滴状排出)3、流行病学:在我国尿路感染的发病率为1% 2%,男女之比为110;育龄期妇女发病率为5% 6%,65岁以上女性的发病率高达10%;50% 60%的成年女性有尿路感染病史。此外,在我国尿路感染约占院内感染的20.8%-31.7%。4、分类:l 尿路感染按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一般指肾盂肾炎)和下尿路感染(指膀胱炎和尿道炎)。l 根据有无尿路功能上或解剖上的异常可分为复杂性尿感和单纯性性尿感。复杂性尿感指伴有尿路梗阻、尿流不畅、结石、尿路先天畸形、膀胱输尿管返流等功能上或解

6、剖上的异常。l 根据病史又分为初发和再发。后者又可分为复发和重新感染。复发是指尿感没有完全治愈,停药不久,重新出现症状,一般在一周以内,最迟一个月。重新感染一般在数月后发生,约占再发性尿感的80%。l 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又可分为有症状尿感和无症状细菌尿。后者往往在检查其它疾病的时候发现。5、细菌的耐药性:由于抗菌药物应用的不规范,细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国内资料显示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对氟喹诺酮类、庆大霉素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近50%或以上,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分别为31%和71%。复杂的尿路感染致病菌更容易产生耐药现象。6、症状:l 下尿路感染相关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

7、耻骨上区不适和腰骶部疼痛,门诊尿路感染就诊患者90%为急性膀胱炎,最常见的症状依次为尿痛、尿急和尿频,可有肉眼血尿。l 上尿路感染患者除了排尿症状外,多以全身症状就诊,包括寒战、发热、腰痛、恶心、呕吐等。l 对尿路感染有诊断意义的症状和体征为尿痛、尿频、血尿、背部疼痛和肋脊角压痛,如果女性患者同时存在尿痛和尿频,则尿路感染的可能性为90%。7、实验室检查:l 尿常规检查尿培养l 治疗前的中段尿标本培养是诊断尿路感染最可靠的指标。8、治疗:尿路感染治疗的目的在于消灭病原菌,缓解症状,防止肾功能损害和感染的扩散。具体治疗方式有以下几种:l 一般疗法:对症治疗,多饮水,调整生活方式等l 观察:一些特

8、殊情况下的无症状细菌尿患者不需要常规抗菌药物的治疗,但需要密切观察病情。l 抗菌药物的治疗:主要治疗方法,推荐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用药。l 中医治疗:主要通过清利湿热、提高尿路粘膜局部防御能力等来达到治愈病症的目的,具有作用持久,不良反应小,无耐药性等优势。l 手术治疗 二、 前列腺炎1、 定义:l 急性前列腺炎是一种定位于前列腺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有明显的下尿路感染症状及畏寒、发热、肌痛等全身症状,尿液、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量升高甚至出现脓细胞。l 慢性前列腺炎是指前列腺在病原体和(或)某些非感染因素作用下,患者出现以骨盆区域疼痛或不适、排尿异常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组疾病。2、流行病学:l 前列腺炎患者

9、占泌尿外科门诊患者的8%-25%。l 据统计,约有5到10的男性受到前列腺炎的困扰,在小于50岁的男性当中前列腺炎是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另一项研究表明,50岁以下的男性泌尿科第一疾病是前列腺炎,50岁以上的男性前列腺炎排在第三位。3、分类:l I型 :相当于传统分类方法中的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l II型:相当于传统分类方法中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l III型: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相当于传统分类方法中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痛,是前列腺炎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前列腺炎总发病率的90-95%l IV型 :无症状性前列腺炎,无主观症状,发病率低。4、病因:l 型前列腺炎:病原体感染为

10、主要致病因素。病原体主要为大肠杆菌,绝大多数为单一病原菌。l 型前列腺炎:致病菌主要为病原体感染,病原体主要是葡萄球菌属。l 型前列腺炎: 病原体感染:沙眼衣原体、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 排尿功能失调 精神心理因素:焦虑、压抑、疑病症、癔病,甚至自杀倾向。 神经内分泌因素: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前列腺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P 物质等,引起膀胱尿道功能紊乱。 免疫反应异常:有学者认为前列腺炎可能是一种过敏性炎症反应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氧化应激学说 盆腔相关疾病因素l 型前列腺炎:因无症状。常因其它疾病检查时才发现。发病机制可能与型相同。5、临床症状:l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也就是最新分类

11、的III型前列腺炎,发病率较高,是病因不明的前列腺炎,临床症状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较为相似,临床上难以区分。在患者的前列腺液或尿液标本中均不能检出细菌,但可以检出其他病原体。l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常见症状包括:排尿异常;下腹会阴部与腰骶部隐痛或不适;发热及寒战;性功能改变;对生育的影响;神经精神系统功能紊乱;肛周坠胀、大便改变等消化道症状。6、诊断:l 直肠指诊:前列腺呈饱满、增大、质地柔软、有轻度压痛。患病时间较长的,前列腺会变小、变硬、质地不均匀,有小硬结。l 前列腺液检查:前列腺液中白细胞在显微镜高倍视野中超过10个,卵磷脂小体减少,可诊断为前列腺炎l B超检查:显示前列腺组织结构界限不

12、清楚、紊乱,可以提示前列腺炎。7、治疗方法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进展性不明确,不足以威胁患者的生命和重要器官功能,并非所有患者均需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目标主要是缓解疼痛、改善排尿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疗效评价以症状改善为主。在治疗方案上也是主张综合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l 一般治疗: 健康教育;心理和行为辅导;戒酒,忌辛辣等刺激食物;避免憋尿、久坐,注意保暖;锻炼身体。l 药物治疗:抗生素;-受体阻滞剂;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植物制剂;M受体阻滞剂;抗抑郁药及抗焦虑药;中医中药l 其他治疗:前列腺按摩;生物反馈治疗;热疗;前列腺注射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灌注治疗;手术治疗注:III型前列腺炎是前列腺

13、炎中最常见的类型,在患者的前列腺液或尿液标本中均不能检出细菌,部分患者可能存在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因此,IIIA型前列腺炎可单用中药治疗,必要时加用西药治疗;IIIB型前列腺炎不推荐抗生素治疗,可单用中药治疗。宁泌泰胶囊临床上无需区分细菌性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可以简化诊断方法,降低医疗成本。三、良性前列腺增生(BPH)1、定义: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原因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组织学上的前列腺间质和腺体成分的增生、解剖学上的前列腺增大、下尿路症状为主的临床症状以及尿动力学上的膀胱出口梗阻。2、流行病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最初通常发生在40岁以后,到60岁时大于50

14、%,80岁时高达83%。大约有50%组织学诊断BPH的男性有中度到重度下尿路症状。3、临床症状:临床BPH的症状可分为三类:l 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及夜尿次数增多,急迫性尿失禁。l 梗阻症状:排尿踌躇、尿线变细、尿终未滴沥、间歇性排尿及膀胱尿不能排空等排尿困难症状。l 梗阻并发症:尿储溜、充溢性尿失禁、感染、膀胱结石、血尿、肾功能损害及腹压增高引起的症状。4、治疗:BPH的治疗目的是改善下尿路症状以及降低大范围的并发症(包括急性尿潴留、尿失禁、再发性的尿路感染、肾功能不全和需要手术)。大约520的患有前列腺增生的男性会伴有前列腺炎症状,大约1/3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在过去患过前列腺炎。二者的区别在

15、于疼痛。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炎是下尿路症状的共同原因,并且经常在老年男性中同时发生。(1)观察等待:患者教育、生活方式指导、随访等特别是患者生活质量尚未受到下尿路症状明显影响的时候,对大部分BPH来说,观察等待是一种合适的处理方式。(2)药物治疗:l 受体阻滞剂:适用于有下尿路症状的BPH患者。 代表药物:哈乐(坦索罗辛)。 常见副作用:头晕、头痛、无力、困倦、体位性低血压、逆行射精等。l 5-还原酶抑制剂:适用于治疗有前列腺体积增大伴下尿路症状的BPH患者。 代表药物:保列治(非那雄胺)。 常见副作用:勃起功能障碍、射精异常、性欲低下、男性乳房女性化、乳腺痛等。l 植物制剂:适用于BPH及相关下尿路症状的治疗。 代表药物:普适泰。有临床研究结果提示其疗效和5-还原酶抑制剂及受体阻滞剂相当,且没有明显副作用。l 中药: 代表药物:宁泌泰胶囊,改善BPH下尿路症状。l 手术治疗:中、重度BPH的下尿路症状已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时可选择外科治疗,尤其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拒绝接受药物治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