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9650705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谪守(zh) 伛偻(l) 投箸(zh) 成吉思汗(hn)B汲取(j) 坍塌(tn) 箴言(zhng) 抽丝剥茧(b)C妖娆(ro) 娉婷(png) 拮据(j) 红装素裹(gu)D恣睢(z) 折本(sh) 惘然(wng) 矫揉造作(jio)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晨曦 猝不及防 郑重其事 如释重负B旁骛 稍纵即逝 置之不理 兵慌马乱C惋惜 不攻自破 造遥生事 顶礼膜拜D遮蔽 重峦叠障 棱角分明 矫揉造作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

2、一项是( )A造假者随便找几间房子,拉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B因为涉嫌论文造假,翟天临被卷入舆论漩涡,他将有可能在演艺圈销声匿迹。C浮光掠影地游览,怎能深入了解各个地方的风俗民情?D对我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是堂而皇之的。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期,山东鲁能将在中超联赛第11轮中坐镇主场迎战北京国安。B有近50家左右的电动车生产企业参加全国小型电动车测试大赛。C在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的首条中国微博中表示,希望与中国网友分享生活趣事和工作心得。D新版三打白骨精以其华丽的3D制作技巧、虚实结合的特效手法,国内影视从业者们

3、引发深思。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倘若一直干到退休,那就是七万个小时。B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C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D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一阵清风袭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ABCD

4、7、古诗文默写但愿人长久,_。(苏轼水调歌头_,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曹操观沧海) _,惟吾德馨。(刘禹锡陋室铭)过零丁洋一诗表现诗人为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的千古名句是:_,_。 古诗文中有不少写“风”的诗句,请写出你最欣赏的两句:_,_。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乙)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注释)王子猷(yu):即王徽之,王羲之的儿子。剡(shn):县名。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 (2)客此(_)(3)因起彷徨 (_) (4)即便夜乘小舟就之(_)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

6、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四望皎然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B即便夜乘小舟就之 实是欲界之仙都C造门不前而返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D人问其故 问其姓氏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4(甲)(乙)两文的主人公都具有怎样相似的性格特点?三、现代文阅读。(30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尊严是自己给的叶春雷我们常常产生一种错觉,以为尊严是别人给的。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真实的情况是,因为自己有尊严,别人才会尊重你。产生这种想法,是因为一部叫先生的专题片,有一集讲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1948年梅校长到了美国,管理清

7、华大学庚款奖学金。美国人曾经返还部分庚子赔款作为奖学金,帮助成立清华大学,并资助清华大学优秀学生到美国留学。据专题片介绍,梅校长是出了名的“老报”,最有说服力的一点,就是他给自己定的薪水是月薪三百元。当时国民党当局觉得过意不去,要求梅校长将薪水提升到月薪一千二百元,但是遭到梅先生的拒绝:“我自己定下的规矩,怎么能自己改动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是梅先生的清廉,还有梅先生的慎独精神,手中握着这样大一笔基金,随便手松一点,就可以让自己过得舒服一些,而且政府也开了口子,何必如此自苦?甚至还近乎自虐,但梅先生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如此严苛地对待自己,实际上,他让自己活得非常有尊严,这样才赢得大

8、家的一致尊重。一个人的尊严,不是别人的恩赐,其实是自己给自己的,是道德自律的自动生成物。像梅校长这样有慎独精神的人,尊严感也就随之产生。而且我还想强调的一点是,不是我有钱或者有权势,我就活得有尊严。尊严来自一个人的道德自律,和你的财富与权势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一个有钱有权势的人,为什么大家都会来奉承他,他不是很有尊严吗?我想说的是,那不是尊严,那只是一种威压。这种威压随金钱和权势的累积而不断强化,也会随金钱和权势的消减而消减。当我们抱怨世态炎凉的时候,其实只是在抱怨我们丧失了金钱和权势的威压,所以大家不尊重我们了。如果我是一个靠道德自律赢得自身尊严的人,我就不会抱怨世态炎凉。因为这种尊严一旦形

9、成,就永远不会丧失,除非你腐化堕落。比起嗟来之物的金钱和权势,尊严感自然要牢靠得多。梅校长临终的时候,人们惊讶地发现,这样一个有相当社会地位的知名人士,居然没有一分钱的积蓄。我想,大家绝不会说:“梅校长真是穷困潦倒啊!”大家只会说:“这是一个多么有尊严的人啊!”当我们明白了尊严不是金钱和权势的附属品,尊严只能是道德自律的衍化物,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即使我不名一文,即使我毫无权势,我也是可以给自己尊严的。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会理解,为什么孔子赞扬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了。颜回的快乐,是一种拥有尊严的快乐。同样在庄子里,提到颜回的同学原宪,那也是一个穷愁潦倒却

10、活得非常有尊严的人。当原宪的另一位同学,大富豪大外交家社会名流子贡乘着大马车经过原宪居住的陋室,而对原宪进行揶揄挖苦的时候,原宪傲然地说:“像你这样靠拉帮结派、逢迎媚世、毫无操守换来的宝马香车,我根本不屑一顾。”子贡是否如原宪说的那样不堪,我们不去讨论,我想说,原宪对自己的操守有一种自信,所以他虽然穷愁潦倒,但依然是一个有尊严的人。一个人一旦活得有尊严感,那即使瓮牖绳枢、瓦灶绳床,也可以怡然自乐,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一样赢得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原载读书文摘,有改动)1下列最适合作为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A只有严苛地对待自己,才能活得有尊严。B尊严是自己给的。C有慎独精神的人,尊严感也就随之产

11、生。D一个人一旦活得有尊严感,即使一文不名,也可以怡然自乐。2在本文的论证中,没有使用的论证方法是( )A举例论证B对比论证C道理论证D比喻论证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论据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选文第段只使用了事实论据。B选文第段论证了靠道德自律赢得自身尊严,这种尊严一旦形成,就永远不会丧失的道理。C选文第段中“明白了这一点”中的“这”指的是“尊严不是金钱和权势的附属品,尊严只能是道德自律的衍化物”。D“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享福与吃苦在我国人的大毛病,是只图享福,不愿吃苦。有许多青年人看见人家享福,羡慕得很;勉强他们暂

12、吃辛苦,而他们的欲望,他们的希冀,总是对准享福的方面去进行。只望“做得人上人”,不愿“吃得苦中苦”。这种观念,虽不敢说普遍存在于一般青年的脑海当中,但至少有一部分,甚至有一大部分,我们不得不注意,不得不觉悟。我们不必希望做“人上人”。我既是人中一人,就当尽人的一份责任。没有农夫,哪里有饭吃?没有瓦匠、木匠,哪里有房子住?没有工、商,哪里有物品?没有效命沙场的战士,哪里可以克服敌人,保护我们的安全?没有呕心绞脑的学人,哪里会有发明、发现和著述,安慰我们的精神?我们一时一刻的需要,都有无数的劳动者-无论是劳心或劳力-辛辛苦苦地来供给,而我们坐享其福;我们若不是也吃一点苦,也尽一点责,我们非但对不起

13、他们,也何以对得起自己呢?我们须知最可敬爱的,是世上最大多数的平民,他们尽管做一天人,干一天事,他们的生命,总是完全靠吃苦来支持的。吃苦的人多,社会国家自然富强;吃苦的人少,社会国家自然衰弱。若是都要享福,不愿吃苦,国家未有不亡,享福也就等于泡影,终致吃苦而已!我们翻开历史来看,古今中外,几多圣贤豪杰,哪一个不是从吃苦磨炼出来的?孔子一车两马,周游天下,宁受天下人揶揄,而救世之心,终不稍减;奔波之苦,迄未挂怀。这种吃苦的精神,尤其是我们应该崇尚的。再看看晋朝名臣陶侃,他怕生活过于松散,每天要搬砖头;英国名相格兰斯顿,每日午饭后要劈一个钟头的柴。难道他们一个要做瓦匠,一个要做伙夫吗?笑话,笑话,

14、他们决不是的。他们不过借此锻炼吃苦的精神,恐怕身体安逸了,将来不能做事,他们的用心,是很深的。论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大学又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王阳明解说道:“闲居时有何不善可为,只有一种懒散精神,漫无着落,便是万恶渊薮,便是小人无忌惮处。”清朝末年,京城里旗人个个总靠一份口粮,舒舒服服过日子,个个都是整日地拿着一个雀笼,口里哼着几句京腔,这种暮气的现象,哪里还能够支持得住国家!我们不怕享不到福,只怕吃不到苦。享福、吃苦,都是有代价的。以吃苦始者,多以享福终。吃一己之苦者,享一己之福;吃众人之苦者,享众人之福。真正会享福的,先要备尝艰苦,而后苦尽甜来,始有滋味。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是磨炼意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