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材料题答题模板--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docx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9648420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5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材料题答题模板--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高考历史材料题答题模板--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高考历史材料题答题模板--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高考历史材料题答题模板--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高考历史材料题答题模板--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材料题答题模板--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材料题答题模板--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docx(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比较类模板(1) 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2)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2019全国3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从公元前1世纪建立,到公元4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经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据一种比较适中的估计,整个帝国人口

2、约5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材料二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

3、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据汉书后汉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1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9分)(1)同:建立了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制定了统一的法律;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异:汉朝郡县严格执行统一的制度法令,罗马帝国行省权力较大;汉朝实现了文字统一,罗马帝国未能实现语言文字的统一;汉朝强调教育、教化和伦理规范的作用,罗马帝国重视法律的作用;汉朝制度上对各地区民众同等对待,罗马

4、帝国境内民族区别对待较明显。审设问:概述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归类为比较类设问。明主体:罗马帝国的国家治理,汉朝的国家治理。方面:相同点:根据材料一“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整个帝国人口约5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材料二“全国百余郡”“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可知,推出“建立了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材料一“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材料二“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据此推出“制定了统一的法律”。(材料重复)材料一“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材料二“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据此推出“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

5、(材料强调)不同点:材料一“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材料二“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据此推出“汉朝郡县严格执行统一的制度法令,罗马帝国行省权力较大”(套路积累)材料一“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材料二“书同文”,据此推出“汉朝实现了文字统一,罗马帝国未能实现语言文字的统一”(材料强调)材料一“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材料二“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并结合所学,推出“汉朝强调教育、教化和伦理规范的作用,罗马帝国重视法律的作用”(积累)材料一“意大利以外的人(

6、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材料二“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并结合所学,推出“汉朝制度上对各地区民众同等对待,罗马帝国境内民族区别对待较明显。”评价类模板(1) 评价历史人物1. 积极(或进步、功绩)和消极(或反动、过错)两方面,对于有些历史人物,其活动呈现明显阶段性,所以还要分阶段评价。2. 评价的标准和原则有:生产力标准;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的唯物主义原则,不要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阶级的观点;时代的观点,即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则肯定,反之则否定,同时注意不要用现代人的标准评价古人;不要以偏概全;客观公正,不要带感情色彩;注意两

7、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2) 评价历史事件1.史实(即时间、地点、特定条件、相关主体、是否促进社会或生产力发展)+性质特点+影响(积极和消极)+结论2.解答步骤:“是什么”,即从材料中概括出观点是什么或你同意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即你的理由是什么,一般结合背景加以分析论证,揭示事物本质。“怎么样”,即你对持有该观点的人有何评价,也就是分析其观点对或错的根源,一般可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或理论的高度等方面思考。一般问你如何看待/认识/评价XX这种问题注意把握两个大的原则,即辩证和历史,然后再自行组织言之成理即可。栗子:2015年课标一第40题,以“儒学的发展与创新”为主题第三问为(3)我们应当以

8、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中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材料二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

9、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于太平(世),为民主”。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把握住辩证原则(一分为二/全面),同时注意历史的原则,即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可获得答案为: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25分大题

10、一般不会超出这些问题的范围,虽然具体设问方式和问题设置可能有所差异,但是“套路”是一样的,把握住这个“套路”,在答题时,你的思路永远是系统和清晰的。那么剩下的就是练习自身的语言组织、表达和行文了,这个要多看、多模仿标准答案的概括风格,久而久之,你在组织答案时,也会更加凝练和准确。另外注意利用材料中原本就有的概念和关键词,可以让答案与材料主题更加契合,也显得更为专业。说明类模板回答说明了什么,实际上是考查把握历史本质,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回答是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1) 这种斗争的目的是什么?有何进步或倒退的作用?(2)这种斗争的失败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一种偶然?(3)如果是偶然,说明斗

11、争的曲折复杂,而且要进一步创造条件;如果是必然则说明这种斗争的根本无法实现,是空想。(2019全国1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表2 19501980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单位:万吨)年份中国美国苏联日本1950618785273348419552851061745279411965122311926910241161975239010582141341023119803712100801480011141摘编自19491984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3年达到4002万吨,1986年达到5205万吨,至2002年达到18

12、224.89万吨,钢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200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01年增长39.30%,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2001年增长33.82%。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基本原因。(1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10分)41(1)趋势:美国:产量长期稳步增长,到70年代中后期出现下降现象。日本: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产量增长迅猛,70年代放缓。苏联:稳步增长,7

13、0年代中后期放缓。中国:快速增长。原因:美国:国家采取大力干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受滞胀影响。日本:采取引进技术等方式促进经济高速发展,70年代在经济滞胀冲击下,经济发展减速。苏联: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后经济发展逐渐停滞。中国:重视发展重工业。审设问:分别说明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基本原因。(四个国家分别说明。)明主体:美国、日本、苏联、中国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基本原因方面:1.根据图表时间“1950-7980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着中国大力发展重工业、美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及受经济“滞胀”影响、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和日本发展引进技术等方式对经济的推动及受经济“滞胀”影响等方面

14、作答。特点类模板1、历史事件时代背景、参与主体、引动方式、引动目的、引动结果性质影响、终结性结论、与类似事件的区别2、历史措施背景、目的、内容、结果、影响3、历史阶段特征(具有变化性)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国际、生产关系4、历史人物特征时代、阶级、个性化活动、思想主张、历史地位模板一:角度要素,步骤(先明主体,在明几方面)1.背景:经济因素+阶级力量+特殊方式+外部影响2.时间:早晚-长短3.目的:为某阶级/人服务-多重目的4.过程:相关准备-过程变化-领导力量对比-顺利-突出地方-重大事件5.内容(措施):产生依据-体现思想-突出特点-包括方面-侧重方面-实行办法模板二:专题分析(多角度分

15、析)1.经济:经济政策-生产方式-生产力水平-经济繁荣状况(交通、城市、人民生活水平)2.政治:制度政策-政权变更-中央与地方-民族关系3.思想文化:思想有解放作用和阻碍作用,文化要结合政治经济思考。4.国际、民族、军事、个人主观。栗子:(2017全国2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摘编自载逸主编简明清史等 材料二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它的勘查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