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规则意识的培养.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9646541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规则意识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规则意识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规则意识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规则意识的培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规则意识的培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规则意识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规则意识的培养.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阿福圣贤强强长得非常讨人喜欢,他走路时不小心被椅子绊了一跤,就非要把椅子“打”一顿,叔叔吃了他的苹果,他要叔叔吐出来补好还他,这些稚拙的想法和举动常常惹得全家哈哈大笑。强强在这种纵容的环境中长大,上幼儿园时,强强会在上课时走来走去高声大叫,会为玩具与同伴打得不可开交。父母总想“树大自然直”,孩子还小,人又机灵,大起来总会懂事的。上学后强强学习倒没什么问题,但他的举动让老师大伤脑筋,作业本忘带、上课了他才想起要上厕所、一会儿又把同学的铅笔盒弄坏。老师批评、家长打骂、同学的不断纠纷使强强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产生了“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我”的想法。现在许多家长像强强父母那样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忽

2、视规则意识培养。而规则意识的缺失给一个人带来的负面效应,会影响他们在今后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影响他们人际交往状态,进而影响他们一生的幸福。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和法律组成各种有序而稳固的系统,一个人要在这些系统中生存,必须认同并遵守相应的规则,才能与系统产生和谐统一,才能得到群体的承认和尊重,才能真正树立在群体中的地位和自尊感,否则就容易受到系统的排斥而变得不快乐,感受不到自我在群体中的价值感和幸福感。如一个从小不受约束的人,在群众中更容易受到挫折,他可能在幼儿园因抢玩具受到同伴攻击、在小学因上课讲话屡受批评、在工作中因无视制度得不到好的评价而这些,往往不是因为不了解规则或故意违反规则,而是没有规则意

3、识所造成的。所以他们明明是自己不遵守规则而造成对自己和他人的伤害,却总是觉得世界对他不公平,这样的人会感受到幸福吗?规则意识就是一个人对于社会行为准则的自我认识和体验,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意识到每一种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秩序和准则,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可肆意违背。2知道生活中有许多事是可以做的,有许多事是不可以做的,人们只有遵守共同的行为准则才能愉快地相处。3当自己的需求与社会规则产生冲突的时候,能意识到应该对自己的行为作适当的控制和调整。4意识到许多规则是人为的、可变的,自己应该客观、灵活地对待一些不利于自身发展的规则,积极、主动地争取更为宽松自由的发展空间。规则意识的养成不

4、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没有整齐划一的是非界限。如何在生活情境中帮助孩子逐渐形成明确、统一、灵活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规则意识,使孩子的个性和社会性相得益彰,从而在社会中获得幸福的生活和感受,家长应做些引导。1明确每一阶段的原则。每一个人的行为准则都有三种界限,一种是绝对禁止的,我们可以称之为“红灯行为”,像明显伤害他人、自身及环境的行为应予以制止;一种是完全可以做并且应该做,可称之为“绿灯行为”,如有利于孩子独立性发展及符合公德利益的行为应该得到及时鼓励、支持和督促;还有一种界于两者之间,可根据具体情况和个人的价值判断灵活变动的,称之为“黄灯行为”。幼儿成长的每一个年龄段,这三种行为都有不同的内容和范

5、围。充分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在最原则、最必要、最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层面上制定适合孩子能力和兴趣特点的规则并且坚持不懈地加以强化,就能避免过多的约束和不适宜的放纵,使孩子在规范的前提下获得充分自由的发展,从而达到个性自由与高度社会化的和谐统一,形成健康的人格,这是幼儿获得幸福的前提。2.让孩子做有限的选择。有个故事,说两个点心店都卖面条,一个问顾客:面条里要不要放鸡蛋?顾客中有说要有说不要;另一个则问:放一个鸡蛋还是两个鸡蛋?顾客就选择一个或两个鸡蛋,极少有说不要的。显而易见后者获得了更高的利润,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引导顾客在无形中接受了“必须选择鸡蛋”的规则,这种有限选择的方法对孩子的规则

6、培养非常有效,如果你想让孩子不在房间里跑来跑去,你就应该让孩子选择现在是看书还是画画,而不是“现在我们来做什么?”漫无边际的选择会把幼儿推到无法控制的规则之外。把幼儿必须要做到的事定为规则,在这个范围内给孩子几个可选择的方向,这样不论孩子选择什么,他的行为都在规则之中,从而自然而然地接受规则。3.注意语言的暗示。培养幼儿规则意识,成人语言的暗示非常重要。当幼儿把积木摊了一地,家长说:“乖孩子,快帮妈妈收积木,要吃饭了。”这句话对于孩子的暗示是:收积木是妈妈的事,我做不做无所谓,这样孩子就不可能形成“应该自己收拾玩具”的规则意识。要求孩子必须做到的,就不能用请示的语言说出来,禁止幼儿做的事,就不

7、能用商讨的口气来表达。和幼儿交流时,要让幼儿明白地感受到什么是我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被允许的,而不是形成错误的或模糊的意识和判断。4.适当采用自然惩罚法。规则意识的形成有时还需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使幼儿从他律到自律。许多幼儿上学后总是一次次忘了带书本,一次次弄丢了自己的铅笔和本子,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每次都有父母帮着送,帮着买,孩子永远没有自我教育的机会。适当地让孩子接受一些自然后果惩罚,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孩子执意不听父母的劝告,总是磨磨蹭蹭,就不妨让他迟到一次,感受一下被批评的不快。吃一堑长一智,教训会使孩子意识到遵守规则以及对自己负责带来的愉快。当然,这种方法要有一定的限度,还要与说理引导相结

8、合,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再加上示之以不同后果,就能使孩子慢慢感悟,变得懂事起来。适宜做法l.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向孩子提出行动的规则,并说明为什么,如“不要在地板上奔跑,会影响楼下的人休息” 2.规则要建立在孩子的认识能力基础上,而不是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强迫孩子就范。3.准则要保持一致,避免情绪冲动之下变换规则,这会使孩子在不同的标准面前无所适从。4.“你能把香蕉皮扔到垃圾袋里,我真高兴”或“我知道你想帮弟弟拿汽车,但你把它抢过来是不对的”,这种就事论事的客观评价更能使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规则意识是小学生发展为独立个体的需要,是小学低年级儿童成长为符合社会规范

9、和社会发展的人的需要.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要从低年级开始,规则意识的正面培养需要从环境入手,注重主体间的有效性.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发挥主体作用的同时在活动中,在规则的照射下培养低年级儿童的规则意识.规则意识的侧面培养要运用自然惩罚的方法,警告性,一致性,即时性,公平性四个原则适时使用来培养.努力通过培养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规则意识在学龄期以至未来走向社会营造一个处处有规则,处处遵守规则的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提纲】一,规则和规则意识二,培养小学低年级儿童规则意识的必要性1,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小学生社会化的需要2,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小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需要3,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小学低年级儿童特定年

10、龄阶段的需要三,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规则意识1,自定班规,让学生在实践中树立班规2,从活动中培养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规则意识3,创造环境培养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规则意识4,树立榜样,在愉悦中培养小学儿童的规则意识5,采用自然惩罚法【关键词】:规则规则意识小学低年级儿童道德主体间性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规则意识教育要面向世界,培养社会化,国际化人才,规则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重要内容.我国先哲们早有无规矩不成方圆之说,规则是个体在社会中必须遵守的.大到国家法律,小到集体的规章制度都约束了人的不规范行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如此人类就有必要赋予我

11、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来培育有规则意识的下一代.一,规则和规则意识规则的概念是复杂的,规则是对事物间关系或规律的反映.规则的功能包括两方面:一是使学生形成认知策略,二是调节行为.1在这里我们只就规则调节行为的功能进行探讨,那么规则就包括了法律,章程,原则,社会准则等,这些不同的规则以不同的方式涉及到了道德问题和德育领域.我们可以简单的把规则和规则意识理解为:规则,就是制定出来归大家遵守的制度和章程.规则习惯即是遵守这些制度和章程的良好态度和习惯.培养学生规则习惯重要的是培养其规则意识,规则意识就是一个人对社会行为准则的自我认识和体验.2规则不仅是制度和章程,更是权利,责任和义务.每个人

12、在用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的同时,也从中获得了最大的自由和安全,规则是享受权利的保证.也就是说人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约束自己的行为.主体遵守规则的过程一般要经历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主体要把规则理解为社会角色和社会规范的行为期待,这种行为期待就是规则意识.通过引导小学儿童逐步建立和完善规则,并执行规则,把这种执行作为自身的需要,从规则控制自己的行为到形成动力倾向性,也就是我们说的:习惯成自然.对于小学低年级儿童来说,哪些规则是最重要的呢我认为遵守纪律,文明礼貌,民主平等,诚实守信是最重要的.规则既然是这样,那我们现在低年级儿童的规则意识的培养又是一个什么状况呢我们不妨来看看现阶段

13、我们小学低年级儿童规则意识培养的状况.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是在学校中培养小学低年级儿童规则意识的重要途径.我调查统计十余所小学后了解到,有九成以上的一,二年级的思想品德课采用讲述的方法进行授课.而再看我们的思想品德课,离小学低年级儿童智力发展的规律相差太远.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严重脱离了低年级儿童的教育教学规律.以课堂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又怎能适合儿童学习规则,形成规则意识的发展因素.整个规则意识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应当是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的.小学低年级儿童规则意识和道德的发展中过分重视认知的因素,忽视了情,意,行的因素.小学低年级规则意识的培养中,只注重对学生讲解学生应该遵守那些规则,却轻视了遵守规则的

14、情感,环境,意义和具体行动等.这一门课程大多数不是由语文教师兼任就是由班主任来兼任,没有一所学校有专职教师,这样既不利于形成遵守规则的大环境,也不利于教师研究并根据低年级儿童心理,道德发展的规律来施教.尊重规则和实践规则环境的缺乏成为形成儿童规则意识的障碍.据调查显示,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在家庭中远远小于在学校中.这样就表现出一个问题,家长在教育方法,教育认识,教育态度上显示矛盾,信任与民主,宽容与严厉,专制与放任交替运用教育认识与教育态度不统一,教育方法因时,因地,因人,因情绪而发生变化,负影响抵消正影响.不能一视同仁,持之以恒.二,培养小学低年级儿童规则意识的必要性1,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小学生

15、社会化的需要大家共同生活,发展的环境,需要寻找自己的位置,人的角色是随着环境的不同而不断转化的,每一个角色都有一个相应所在的位置.家里是孩子,学校里是学生,同学,在路上是行人.每个角色都有相应的权利和相应的责任,这就是规则.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立足于现在,着眼于将来,是我们社会共同的需求.小学低年级儿童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生力军,要想使他们能够担负起未来的使命,正常参与和维持公共生活,必须具有良好的规则意识作为后盾,作为一切行为的准则.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起:自己存在,别人也要存在,也以自己的方式生活的价值观念.良好的规则意识有利于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的能力是社会适应中及其重要的内

16、容.它是儿童学习和生活的保证,是儿童成长为社会人必将面临的重多规则适应中最初的适应之一.学校是一个社会教育机构,它的特点是空间小,人口密度大,少量的成人管理大量的儿童,学校对儿童的要求和约束远远超过幼儿园和家庭,并且注重事实,一视同仁.学生个体与个体间遵守规则并在规则的天平上与同学相处是小学生社会化的必要条件.2,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小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需要道德,是人作为社会营生时连接人际关系的基本规则与秩序,人在降生瞬间就已经置身于所属社会共同拥有的道德意识社会习惯(和习俗)之中了.3社会习惯是潜移默化,无意识的渗透于个体之中的,而伦理与法则是作为和发展社会共同体的社会规范确立起来的.以个人为目的的行为不是道德行为,以他人为目的的行为也不是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