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西部区产妇肠道致病菌特征与院内新生儿感染.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9643848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西部区产妇肠道致病菌特征与院内新生儿感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内蒙古西部区产妇肠道致病菌特征与院内新生儿感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内蒙古西部区产妇肠道致病菌特征与院内新生儿感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内蒙古西部区产妇肠道致病菌特征与院内新生儿感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内蒙古西部区产妇肠道致病菌特征与院内新生儿感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西部区产妇肠道致病菌特征与院内新生儿感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西部区产妇肠道致病菌特征与院内新生儿感染.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西部区产妇肠道致病菌特征与院内新生儿感染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年第12卷第1期鲁辛辛云雅丽孙丽萍梁建林 摘要收集10年间2万名产妇的便培养资料,4.25检验异常。无症状带菌者全部为沙门菌,B群占首位。92年的呼和浩特地区院内新生儿腹泻暴发并未证实与产妇带菌相关。 关键词:产妇肠道致病菌监测20年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沙门菌是内蒙古地区医院内新生儿腹泻的最危险因素。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后期全部为鼠伤寒沙门菌,进入90年代沙门菌种发生变化,并在87年和92年与奇异变形杆菌一同引起大面积新生儿腹泻暴发。从75年至92年,分别在75、79、83、87和92年共发生5起。为预防和控制该病在院内的

2、暴发流行,寻找明确的传染源,切 断传播途径,自1988年以来,内蒙古西部区各大医院相继开展了孕妇肠道致病菌的监测工 作。在2万名孕产妇的便培养中,有85例结果异常,检出率为4.25,涉及20多个菌种,有腹泻伴粘液或水样便者,分离的菌种呈多样性,并反映出某一时期社会人群的腹泻状况。 无症状带菌者全部为沙门菌,集中在5个血清群中,B群占首位。下面就监测结果与同期新生 儿感染情况做一介绍: 1材料与方法取适量新鲜便接种到SF肉汤增菌液中,35过夜培养,次日转种SS琼脂,将分离得到的产或 不产H2S的无色透明菌落进行生化及血清学鉴定。如果为腹泻便加做血平板及碱性胆盐平板,并对致病菌做药敏试验。2结果沙

3、门菌及志贺菌的血清学鉴定均采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的凝集血清,沙门菌查阅朱超编译的沙门氏菌属诊断抗原表1确定菌种,其他细菌的鉴定依照文献2。20%的沙门菌、志贺菌及奇异变形杆菌耐氨苄、羧苄、磺胺和红霉素。近5%的菌株表现多重耐药。带菌者中的沙门菌种类在不同的年份没有差异。但在发生新生儿腹泻的92年检出率最高,占10年总数的22%。腹泻者多与当年社会流行菌相吻合,如92年的阿哥纳沙门菌和97年的型福氏痢疾杆菌,均是当年夏秋季流行性腹泻的病原菌。检出情况见表1。表1产妇肠道致病菌分布特征菌名正常便菌名异常便沙门菌群例数检出率(%)菌群/属例数检出率(%)尼特拉沙门菌A49 .76鼠伤寒沙门菌B群

4、沙门菌49.09鼠伤寒沙门菌B921.95阿哥纳沙门菌B群沙门菌49.09阿哥纳沙门菌B49.76福氏痢疾杆菌志贺菌属818.18德比沙门菌B49.76宋内痢疾杆菌志贺菌属24.55纳库鲁沙门菌B24.88鲍氏痢疾杆菌志贺菌属24.55诺里季沙门菌C124.88奇异变形杆菌变形菌属818.18科特布斯沙门菌C212.44豚鼠气单胞菌气单胞菌属36.82弗鲁奇沙门菌C3512.20嗜水气单胞菌气单胞菌属24.55德班沙门菌D112.44铜绿假单胞菌假单胞菌属49.09门多萨沙门菌D224.88金黄色葡萄球菌葡萄球菌属36.82鸭沙门菌E1512.20错样芽胞杆菌需氧芽胞杆菌36.82里多沙门菌E

5、424.88克柔念珠菌念珠菌属12.27合计41100.0044100.003讨论内蒙古西部区域气候干燥、寒冷,腹泻病菌较为单纯,在人口集中的城市中,每年夏秋季有 一定数量的腹泻病人就诊,其中绝大多数为志贺菌及沙门菌感染。孕妇便培养结果也显示了这种菌群分布,从中分离到的鼠伤寒沙门菌和阿哥纳沙门菌,也曾是引起新生儿及婴幼儿肠炎的致病菌。因此,产妇肠道致病菌监测工作,为及早采取预防医院内感染提供了依据。在未实行母婴同室前,新生儿腹泻是内蒙古地区最常见,累及人数最多,并发症最严重的院内交叉感染病种。多发生在深秋和初春,此时由于室外气温较低,室内尚无暖气供给。为保持室温、新生儿病房门窗紧闭,造成空气不

6、流通,湿度增加,成为细菌滋生、繁殖的良好场所。大量文献报道了新生儿腹泻与产妇肠道带菌的关系3,4,认为这种传播是由于产妇在分娩时将致病菌污染产房,经工作人员的操作传入婴儿室,在非无菌喂养条件下,导致新生儿消化道感染,并迅速扩散流行。自87年后本地区各医疗机构不断严格操作规程,增设新的监测项目,但92年暴发的新生儿院内感染,预先及在发病过程中并未从产妇便中查到致病菌。根据以往的经验在9697年间应有一次新生儿腹泻发生,而各大医院并无此事记载。因此,我们认为新生儿腹泻发生人数、次数和周期的减少,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1.建立产妇肠道致病菌监测制度,对腹泻孕妇在门诊进行彻底治疗直至培养阴性,未做便培养

7、急诊产妇实行隔离分娩,减少致病菌进入产房的机会。定期抽查新生儿病房的空气、喂养器皿、物品及工作人员的咽、手、便的菌群分布。绝大多数消耗品一次性使用,消除了致病菌赖以滋生的环境。从94年开始实行母婴同室,母乳喂养,即使产房被污染,新生儿感染的机会要比牛乳集中喂养少的多,有效地防止了交叉感染的发生。2.引起腹泻暴发并非完全由产妇所为。由于新生儿腹泻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而带菌产妇每年都有检出,在暴发的间隔期几乎查不到新生儿散发病例,这一现象似乎表明:某些致病菌可能长期存在医院中,处于隐避阶段,当外界条件适宜,细菌代谢调整到最佳状态时,造成突然大量繁殖,而每次暴发都给细菌再次修饰自身致病性、耐药性和变异

8、遗传基因的机会,使其更加适应新环境下的生存,这一点突出表现在致病菌的耐药性和周期性暴发方面,如某医院87年和92年伴随沙门菌同时存在的奇异变形杆菌,使腹泻来势凶猛,扩散迅速,抗药性强。两年度的流行株有着相同的药敏谱和R-质粒图谱,可能是同一株系的奇异变形杆菌两次侵袭新生儿病房所为。这一病菌并未在产妇及产房中分离到。这种“强毒株”几乎是一旦发现,必然流行。当然也不能排除带菌产妇漏诊或经其他途径感染的可能,因为在92年前的4次大流行全部由鼠伤寒沙氏菌所为,此后发生查理沙门菌感染,这种菌种的变更,说明从社会上带入的可能性较大。综上所述,控制医院内新生儿腹泻流行是一项多元化工作,必须从不同角度加以管理

9、、监测 。目前由于实行更加严格、全面和彻底的防治措施,暴发流行可能会打破原有的固定模式、使诊断与治疗发生相应的改变。作者简介:鲁辛辛(19),检验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作者单位:鲁辛辛内蒙古自治区医院,呼和浩特010017云雅丽内蒙古自治区医院,呼和浩特010017孙丽萍内蒙古自治区医院,呼和浩特010017梁建林内蒙古自治区医院,呼和浩特010017参考文献1朱超.沙门氏菌属诊断抗原表.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1979.2李仲兴,郑家齐,李家宏.诊断细菌学.黄河文化出版社,1992.3姚文清,卢春明,赵汉良,等.应用耐药谱、质粒谱和噬菌体分型分析医院内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中国公共卫生,1996,12(4):154155.4贾娅.鼠伤寒沙门氏菌致新生儿暴发流行的分析.陕西医学杂志,1995,24(9):5435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