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名词解释和问答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9642128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名词解释和问答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传染病名词解释和问答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传染病名词解释和问答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传染病名词解释和问答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传染病名词解释和问答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名词解释和问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名词解释和问答(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I、传染病:是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 的疾病。2、感染:又称传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构成此过程有病原体 人体和所处的环境三个要素。3、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 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4、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 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5、侵袭力: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

2、殖的能力。6、流行: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7、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 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8、潜伏期:从病原体侵人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9、前驱期: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称为前驱期。临床表现通常是非特异性 。10、症状明显期:传染病所特有的症状和体征通常获得体现,如具有特征性的皮疹、脑膜刺 激征、黄疸、肝、脾大等。II、恢复期: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终止,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12、再燃:是指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 阶段,由于潜伏于血液或组织

3、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症状与体征 再度出现的情形。13、复发:是指当患者进人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潜伏于组织的病原体 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而使初发病的症状再度出现,称为复发。14、后遗症:是指有些传染病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功能长期都未能恢复正常的情 形。15、感染后免疫: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经显性或隐形感染某种病原体后,都能产生针对该病 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称为感染后免疫。16、Dane颗粒:是指完整的HBV病毒颗粒,具有感染性。其直径约42nm,分为包膜与核 心两部分。包膜上蛋白质(小球状、管状颗粒)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4、,核心部分 为病毒复制的主体,内含环状双股DNA、DNA聚合酶(DNAP)、核心抗原(HBcAg)和e 抗原(HBeAg)。17、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窗口期”急性HBV感染时,当HBsAg已消失,而抗一HBs尚 未出现之前的时期称为窗口期”。此期在血中只能检出抗HBc (或同时尚有抗HBe), 因而抗HBc是HBV感染的唯一指标,常作为急性乙肝诊断的证据。18、病毒性肝炎:由多种肝炎(嗜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传染病。19、赫克斯海默尔反应(赫氏反应):钩体病患者在接受首剂青霉素或其他抗菌药物后,可 因短时间内大量钩体被杀死而裂解释放毒素引起临床症状的加重反应,常见高热、寒战、血 压

5、下降,称为赫氏反应。发生后尽快应用镇静剂以及静脉滴注或注射氢化可的松处理。20、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HAART :合理而高效的联合用药被称为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就 是所谓的“鸡尾酒”疗法,即两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如AZT和3TC,联合一种蛋白酶 抑制剂等。21、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无肝炎症状、体征,血清HbsAg阳性,肝功能正常的人。22、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症:艾滋病III期,主要表现为除腹股沟淋巴结以外,全身 其他部位两处或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23、复数菌败血症:少数病例在同一血标本或在72 小时内从同一病人不同血标本培养分离 出两种或两种以上致病菌称为复数菌败血症。24、黑尿热:大量

6、被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在血管内裂解,可引起高血红蛋白血症,出现腰痛、 酱油色尿,严重者可出现中度以上贫血、黄疸,甚至发生急性肾衰竭,称为溶血性尿毒综合 症,亦称黑尿热。此种情况亦可由抗疟药物所诱发。25、慢性菌痢急性发作型:有慢性菌痢史,间隔一段时间又出现急性菌痢的表现,但发热等 全身毒血症状不明显。26、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是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是机体对 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反应。27、移行期: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每日尿量由400ml增至2000m 1,此期虽然尿量增加,但血 BUN 和肌酐等浓度反而升高,症状加重,不少患者因并发症死于此期,宜特别注意观察 病情。

7、28、败血症:是病原菌(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侵入血流生长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和代谢产 物引起严重毒血症的全身性感染综合症。29、菌血症:少数细菌入血而未引起明显毒血症者称为菌血症。30、脓毒血症:细菌栓子随血流可出现迁徙性炎症,如全身多处脓肿形成称为脓毒血症。 【简答题】1、在急性传染病中常见的热型有哪些? 答:热型是发热性传染病的重要特征之一,具有鉴别诊断意义。常见的热型有:稽留热:体温升高达39C以上而且24小时相差不超过1 C,见于伤寒、斑疹伤寒等的极 期。弛张热:24小时体温相差超过1C,但最低点未达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间歇热: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正常提问之下,见于疟疾、败血症

8、等。回归热:骤起高热,持续数日,间歇无热数日,高热重复出现,见于回归热、布氏菌病等; 若在病程中多次重复出现,并持续数月之久时,称为波状热。马鞍热:发热数日,退热一日,又再发热数日,见于登革热。不规则热。2、传染病特效疗法的常用药物有哪些? 答:病原治疗或特效疗法具有清除病原体的作用,达到根治和控制传染源的目的。常用药物 有抗生素、化学治疗制剂和血清免疫制剂等。针对细菌和真菌的药物主要为抗生素与化学制 剂。血清免疫学制剂包括白喉和破伤风抗毒素、干扰素和干扰素诱导剂等。3、简述HBV基因组S区、C区、P区、X区的功能及基因组突变的意义。答:HBV基因组又称HBV DNA,其长链有4个开放读码区S

9、、C、P、X区。S区又分为前 S1、前S2及S三个编码区,分别编码包膜上的前S1蛋白、前S2蛋白及HBsAg,C区分为 前C区和C区,编码HBeAg和HBcAg,P区编码DNA多聚酶。X区编码HBxAg。HBV基因组易突变,S基因突变可引起HBsAg亚型改变或HBsAg阴性乙型肝炎,前C区 变异可引起HBeAg阴性/抗HBe阳性乙型肝炎,C区变异引起抗HBc阴性乙型肝炎,P区 变异可导致复制缺陷或复制水平的降低。 HBV 基因组变异除影响血清学指标的检测外,可 能与疫苗接种失败、肝炎慢性化、重型肝炎和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关。4、试述重型肝炎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特征。答:病因:各型肝炎病毒均可引起

10、。诱因:妊娠、过度疲劳、精神刺激、饮酒、应用损肝药物、合并细菌感染、有其它合并症、 手术等。临床表现及特征:1急性重型肝炎:发病多有诱因;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 黄疸迅速加深,有出血倾向、中毒性鼓肠、肝臭、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发病二周内出 现II级以上肝性脑病、脑水肿;可出现严重感染、肝肾综合征、大出血等并发症;(3PTA 40%,胆酶分离,胆红素轻重度升高。2亚急性重型肝炎:发病多有诱因;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 状;黄疸迅速加深,有出血倾向、中毒性鼓肠、肝臭,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腹水;二 周以上至24周内出现II级以上肝性脑病和/或脑水肿;晚期可出

11、现严重感染、肝肾综合征、 大出血、脑水肿等并发症;PTAV40%,胆红素正常上限10倍,胆固醇、胆碱脂酶、 白蛋白降低。3.慢性重型肝炎: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础上发生,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史和/或临床表 现;重肝临床表现同亚急性重型肝炎,发病多有诱因。5、简述各型肝炎的病原学诊断。答:甲型肝炎:急性肝炎患者在血清中检出抗HAV IgM,或急性期抗HAV IgG阴性,恢 复期转为阳性,可确诊为甲型肝炎。乙型肝炎:血清HBsAg、HBeAg、HBcAg、HBV-DNA、抗HBC IgM当中有一项阳性, 肝组织HBeAg和/或HBsAg或HBV-DNA阳性,可诊断为现症HBV感染,是否为乙型肝炎 或

12、何种临床类型乙型肝炎取决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肝组织学检查。丙型肝炎:具备急、慢性肝炎临床表现,而同时抗HCV-IgM、抗HCV-IgG或HCV RNA 阳性,可诊断为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具备急、慢性肝炎临床表现,有现症HBV感染,同时血清HDAg或抗HDIgM 或高滴度抗HDIgG或HDV RNA阳性,其中一项阳性或肝内HDAg或HDV RNA阳性可确 诊。戊型肝炎:具备急性肝炎临床表现,同时血清抗HEV IgM或抗HEV IgG阳性可诊断戊型 肝炎。6、简述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原则及抗病毒治疗目的和方法。答:(1)原则: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案,合理的休息和营养,心理平衡,改善和恢复肝功能,调

13、 节机体免疫,抗病毒、抗纤维化等治疗。抗病毒治疗目的:抑制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组织病变;提高生活 质量;减少或延缓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适应症:有HBV复制同时ALT异常者。 不适合治疗者:血清胆红素正常值上限2倍;失代偿性肝硬化,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 重要器官病变。(严重心、肾疾患,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以及精神、神经异常 等) 治疗方案:a、普通短效干扰素,每次5MU,每周3次,或隔日1次,皮下或肌肉注射,疗程6个月, 有效者继续治疗至1年或更长。b、长效干扰素,180p g/次,1次/周,皮下注射,疗程4-6 个月,无效者停药,有效者可

14、继续治疗至12个月或更长。 有利于干扰素疗效因素:病程短;女性;肝炎炎症明显,ALT升高明显;HBV-DNA滴度 低;非母婴传播,未用过抗病毒药物等为有利于干扰素疗效因素。 不良反应:类流感综合征;骨髓抑制;神经精神症状;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失眠、皮疹、 脱发、癫痫、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肺炎和心律失常等。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已批准治疗对象:年龄大于12岁,伴有ALT升高胆红素低于50p mol/L和病毒活跃复制 的肝功能代偿的成人慢性乙肝。 不适合治疗对象:有自身免疫性肝病、遗传性肝病、骨髓抑制、明显心、脑、神经、精神 病和不稳定糖尿病患者。 治疗方法:每日1次,每次lOOmg 口服,疗程1

15、年以上。治疗者每3个月复查HBV-DNA、 乙肝二对半及肝功能。7、简述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特征。 答: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特征包括早期三种主要表现和病程的五期经过。早期三种主要表现 为发热中毒症状,充血、出血、外渗体征和肾损害的表现。五期经过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 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不典型者可以越期或前三期之间重叠。重型患者热退后病情 反而加重,是本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不同的特点。8、流行性出血热的早期三种主要表现是什么? 答:流行性出血热的预后与病情轻重、治疗迟早及措施是否正确密切相关。因此掌握流行性 出血热的早期临床特点,对本病作出早期诊断至关重要。本病的早期三种主要表现为发热中 毒症状,毛细血管损伤体征及肾损害表现。发热多为急起,以稽留热和弛张热多见。热程多为37天。重症者热退病情反而加重。 全身中毒症状包括头痛、腰痛和眼眶痛(三痛),胃肠道症状,嗜睡、烦躁、谵妄或抽搐等 神经精神症状。毛细血管损伤主要表现为充血、出血和渗出水肿征。皮肤、粘膜充血、出血,球结膜水肿。 肾损害主要表现在蛋白尿,呈进行性增多趋势。尿镜检发现管型等。9、流行性出血热各期的治疗原则是什么?答:本病的治疗以综合疗法为主,早期应用抗病毒治疗,中晚期则针对病理生理进行对症治 疗。“三早一就”即早期发现、早期休息、早期治疗和就近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