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考试题【带答案】.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9641205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考试题【带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考试题【带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考试题【带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考试题【带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考试题【带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考试题【带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考试题【带答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考试题【带答案】(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敏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敏越跑越快,最终以12.5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上述小敏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敏在前50m一定用了6.25s B小敏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C小敏的平均速度是8m/s D小敏的平均速度是8km/h2、课间休息,小科到直饮水机接了杯热气腾腾的开水,觉得有点烫,便用嘴巴吹了吹,下列有关吹气使开水变凉的解释正确的是( )A吹来的风把开水周围的热空气赶跑了B吹来的风是凉的C吹来的风加快了开水的蒸发,

2、水蒸发时要吸热D吹来的风把开水的热吹掉了3、杭州火车东站启用了人脸识别系统,人们在摄像机前0.51.2米处采集面部图像,就能进行身份核验,由此判断,人脸识别相机的镜头(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5米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1米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5米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1米4、将面制品放在水中煮,不会变黄变焦;而放在油中煎会发黄变焦,这说明( )A油放出的热比水多B油中有致黄致焦的物质C油的沸点比水高D油比水传热性能好5、下列实例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 )A用塑料吸盘挂物体B用注射器吸收药液C用压力锅煮熟食物D用塑料吸管吸饮料6、“曾侯乙编钟”是我国战国早

3、期文物,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时,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7、小明对下列光学现象实例进行分析:小孔成像;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成像;投影仪屏幕上的像;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 )A属于实像的是 B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C属于虚像的是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8、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位置(图中未标出),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点,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将蜡烛从点滑到点后,再移动光屏,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变小则( )A凸透镜位于点左侧 B凸透镜位于点右侧C蜡烛在点时,物距小于2倍焦距 D蜡烛在点时,像距大于2倍焦距9

4、、鹦鹉在太阳光下看起来嘴是红色的,腹部是白色的,而尾部是绿色的在漆黑的房间内,小华在红光下观察该鹦鹉()A嘴和腹部是红色的,尾部是黄色的B嘴和尾部是黑色的,腹部是红色的C嘴和尾部是红色的,腹部是黑色的D嘴和腹部是红色的,尾部是黑色的10、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实心正方体A、B,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正方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A81B43C12D4111、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的开启、关闭及频道转换,可以通过遥控器实现,遥控电视机的光是( )A红光 B红外线 C紫光 D紫外线12、如图所示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

5、的四个物体运动的闪光照片(黑点表示物体),其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ABC D13、如图所示,标出了四个通电螺线管的N极和S极,其中正确的是()A BC D14、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音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C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15、一束光线由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 )A 逐渐减小 B不变C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 D逐渐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1、如图所示,把一凸透镜放在平

6、面镜前,当用眼睛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M处发散开来的,则光束会聚处和M点的距离是_m,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m.2、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放置正确的是刻度尺,其分度值是_,该物体的长度为_。3、铝的密度是27103kgm3 , 其物理意义是_ ,将质量为1kg的铝块截去13后,剩余部分的密度是_ kgm3;空气的密度129 kgm3=_ gcm3 4、一只氧气钢瓶,容积为V,刚启用时,瓶内气体密度为,用去一半氧气后,瓶内剩下的气体密度为_,质量为_。(用字母表示)5、如图所示,一束光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折射角_(填“大于”

7、“小于”或“等于”)入射角三、作图题(每题8分,共16分)1、如图所示,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与平静水面重合,F为凸透镜的焦点请画出图中光线在凸透镜左侧的入射光线以及图中光线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2、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观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试通过作图找出该透镜的两个焦点F的位置四、实验探究题(每题12分,共24分)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3)

8、请根据图表中所给信息回答:,(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_(填“大”或“小”)2、如图是小白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_,实验时玻璃板应该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白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3)实验时,小白同学应在_(选填“M”或“N”)侧观察蜡烛M经玻璃板所成的像(4)细心的小白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

9、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5)小白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C2、C3、B4、C5、C6、B7、B8、A9、D10、D11、B12、D13、A14、A15、C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1、0.6 0.22、1mm 2.203、体积为1 m3的铝块质量为27103kg 27103 1291034、 5、120 小于三、作图题(每题8分,共16分)1、2、四、实验探究题(每题12分,共24分)1、vs/t 较小 4cm 2s 0.03m/s 偏大 2、确定像的位置 竖直 像和物大小相等 M 玻璃板比较厚 不变页码 / 总页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