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与清明节的传说及习俗.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9640668 上传时间:2023-12-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寒食节与清明节的传说及习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寒食节与清明节的传说及习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寒食节与清明节的传说及习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寒食节与清明节的传说及习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寒食节与清明节的传说及习俗.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寒食节与清明节的传说及习俗春秋战国时,晋国国君有两位公子,长子申生,次子重耳。国君的宠妃为使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害死了太子申生,申生的弟弟重耳为躲避她的加害,就带领部分大臣逃离晋国。一日,重耳在山中迷了路,好几天都找不到东西吃。重耳便绝望地叹了口气:“重耳饿死事小,只怕晋国的老百姓没有好日子过了。”大臣介子推一听,想到重耳在落难中仍不忘自己的子民,将来必定是个贤明的君主,便下定决心要全力辅佐他登上王位。于是介子推就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煮熟了给重耳吃。重耳知道这件事后,感动得流下泪来,说:“你这样对我,我该如何报答你呢?”介子推回答:“我不求公子的报答,只希望公子记得我今天割肉事君的一片忠诚

2、,日后能多关心百姓疾苦,做一个清明的国君。”重耳在外流亡了十九年之久,终于回国当上国君,称晋文公。登基后他一一封赏了流亡期间跟随他的大臣。由于介子推还乡探母,竟被晋文公给忘记了。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抱不平,他才猛然想起旧事,心中愧疚,连忙亲自带人到介子推的老家绵山探望,由于介子推故意避而不见,晋文公竟找不到他的踪影。这时,有人献一条计策说,介子推是个孝子,不如放火烧山,他一定会把母亲背出来的。晋文公便下令左右从三面火烧绵山。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却始终看不见介子推走出来。等火熄灭以后,人们才发现,介子推背着他的母亲,被烧死在一棵柳树下。在介子推的尸体下发现了一片衣襟,上面用血写了几行字: 割肉

3、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看罢,便郑重地将这片衣襟放入衣袖中,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为了纪念介子推的死谏,他就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通知全国,禁止用火,寒食一日。第二年,晋文公又率领群臣到绵山致祭。一行人先在山下寒食一日,第二天才上山祭奠,发现老柳树已经死而复活,长出了翠绿的嫩条。晋文公看了,心中忽有所感,便走上前去,掐了一枝,编成一个圈儿带在头上。随从的臣下看了,也纷纷仿效他折柳插头。晋文公便把这棵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后来清明节也就成了人们扫墓、祭奠

4、先人的日子了。端午节的传说及习俗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午、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基本相同的。端午节的习俗在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端午节最主要的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名平。战国时期,楚秦争夺霸权,最初屈原很受楚王器重,但他的主张遭到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便渐渐疏远了屈原,让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愤写出了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

5、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秦国和郢都被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激流滚滚的汨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从此每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

6、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中秋节的传说及习俗三十守岁 :农历腊月三十为一年的除夕。过去,老北京大多数人家常年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下,是一定要上供的。供品五花八门,有油炸的面食、月饼点心、苹果柑桔、什锦果脯、黄白年糕、饺子馒头,真是应有尽有。除了供品之外,供桌上还摆着香炉、蜡扦等供器,供桌前边的地面上摆着蒲团,行礼跪拜的时候用。据说,年三十晚上到初一大清早,诸神要下界来考察人间的善恶,这些神里面有财神、土地爷诸位。腊月二十三“上天言好事”的灶王爷也在此时回到人间,继续做他的“一家之主”。这时候,人们都要恭恭敬敬,谨慎行事,还要烧香磕头,请

7、诸位神仙在新的一年里多多关照。年三十晚上,是老北京人最有滋味的一段时光。先是全家聚在一起吃团圆饭,享用一年中最为丰盛的吃食。菜肴中大多是炖鱼、炖肉、炖鸡、丸子、扣肉之类的肉食,也有清新爽口的凉菜,比如,用蔓菁、大红袍罗卜做成的辣菜,还有糖辣白菜、芥茉墩儿什么的。主食则以饺子为主,一般是用羊肉白菜或猪肉韭菜做馅儿。吃饺子时,决忘不了拿“腊八醋”当调料。如果小年,除夕则在腊月二十九。老百姓管这一天叫“年三十”。在所有的节日里,“年三十”要算是老北京最忙活也是最乐呵的一天了。先是要贴春联。家家户户的街门、屋门两边都要贴上用红纸写成的春联,门楣上还要贴横批。春联内容大多是增福、增寿、招财、进宝什么的,

8、反正都是吉祥话。其次是贴门神。老北京的门神用的是唐朝的秦叔宝和尉迟敬德二位,一个白脸儿,一个黑脸儿,一左一右威风凛凛。据说,驱邪捉妖是他们的拿手好戏。有的住户还要贴挂千。挂千也叫挂钱,用红纸或彩纸剪成,贴在门窗上,据说可以避穷神。年三十晚上这顿饭,人要齐,席间还要多说吉祥话儿,预示以后的日子和和美美,团团圆圆。按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大家要痛痛快快地玩他一宿,这叫“守岁”。“守岁”有两重意义。对岁数大的人来说,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借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为了守岁,年三十夜里要有些娱乐活动。老人多凑在一起打打麻将,妇女们则喜欢盘腿儿坐在炕上打纸牌,小孩子们最欢势,提着灯笼绕世界跑,在院子里或大街上放爆竹。一到午夜十二点,就要举行接神仪式了。接神仪式严肃而庄重,至于人们心里在想什么,是不是所有的人对诸神都打心眼儿里信服,可就不得而知了。接神仪式结束,全家要进行团拜。长辈接受小辈的跪拜,并要给一些压岁钱。然后,全家要聚在一起,吃一顿素馅儿接神饺子。到此为止,除夕才算过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