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各区初三语文一模卷课外文言文汇编和答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9640057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上海各区初三语文一模卷课外文言文汇编和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8年上海各区初三语文一模卷课外文言文汇编和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8年上海各区初三语文一模卷课外文言文汇编和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8年上海各区初三语文一模卷课外文言文汇编和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8年上海各区初三语文一模卷课外文言文汇编和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上海各区初三语文一模卷课外文言文汇编和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上海各区初三语文一模卷课外文言文汇编和答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8年上海各区中考一模课外文言文汇编【黄浦区】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注释】刘蓉:清朝古文家,代表作有养晦堂文集等。浸淫:逐渐蔓延、扩展。踬:被东西绊倒。 先君子:对已故父亲的称呼。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1)思有弗得( ) (2)命童子取土平之(

2、)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A没时间整理自己的屋子,怎会有空闲治理国家呢?B这件屋子还没整理好,是因为不知如何治理国家?C连屋子都不能整理好,怎么让天下像家国一样呢?D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整治,你凭借什么治理国家呢?1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君子求学,贵在( )(4分)A思学并重的正确方法。 B勤奋刻苦的端正态度。C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D学习过程的完整参与。【答案】11(4分,各2分)(1)得到,获得 (2)填平12(4分)D (选C得2分)13(4分)C【嘉定区】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12分)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东就国,道宿行迟。逆旅之人曰:

3、“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太公闻之,夜衣而行,黎明至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节选自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注释】师尚父:即吕尚,又称姜尚。周武王尊吕尚为师尚父。营丘:齐邑名,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北。逆旅之人:指旅店主人。殆:副词,大概,恐怕。莱侯:莱是古国名,在现山东省境内;莱侯即莱国的诸侯。11.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1)莱侯来伐( ) (2)会纣之乱而周初定( )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4、A姜太公听了以后,夜里拿着衣服上路,天亮时到了封国营丘。B姜太公听了这话,穿上夜行衣就赶路,天亮时到了封国营丘。C姜太公听了以后,穿上夜行衣就赶路,天亮时到了封国营丘。D姜太公听了这话,穿上衣服连夜赶路,天亮时到了封国营丘。13.从选文第一段可见,吕尚具有 的品质;从选文第二段可见,吕尚又具有 的能力。(4分) 【答案】11. (4分) 攻打 恰巧 (各2分)12.(4分)D13.(4分)虚心听取他人建议 杰出的治国 (各2分) 【奉贤区】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侯叔献治汴堤熙宁中,濉阳界中发汴堤淤田,汴水暴至,堤防颇坏陷将毁,人力不可制。都水丞侯叔献时莅其役,相视其上数十里有一古

5、城,急发汴堤,注水入古城中,下流遂涸,急使人治堤陷。次日,古城中水盈,汴流复行,而堤陷已完矣。徐塞古城所决,内外之水平而不流,瞬息可塞。 (选自梦溪笔谈)【注释】发汴堤淤田:开筑汴堤排水,让低洼地成为可开垦的田地。侯叔献:字景仁,宜黄(今属江西)人。官至判都水监,卒于任。1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1)古城中水盈( ) (2)徐塞古城所决(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堤防颇坏陷将毁,人力不可制。 13.(1)侯叔献治汴堤的方法是“ ” “ ” “ ”。(3分) (2)从文中看,侯叔献是一个 、 的人。(2分)【答案】11.(1)满,充满(2分) (2)慢慢地、缓缓地(

6、2分)12.堤防多处有破坏塌陷将要毁掉,人的力量不能控制 。(3分 )13(1)“相视其上数十里有一古城,急发汴堤,注水入古城中”(1分)、“急使人治堤陷”(1分)、“ 徐塞古城之所决”(1分) (2)恪尽职守(爱护百姓)、机智聪明。(1分一空)【闵行区】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初,永德寓睢阳,有书生邻居卧疾,永德疗之获愈。生一日求汞五两,既得,即置鼎中煮之,成中金。自是日与永德游。一日,告适淮上:“后当相遇于彼。”永德送行数舍,恳求药法,生曰:“君当大贵,吾不吝此,虑损君福。”言讫而去。及永德屯下蔡,牙帐前后队,部曲八百人,皆金银刀槊。永德善骑射,握十矢,疾驰互发,发必中。淮民环

7、观,有僧睥睨,永德遽召之,乃睢阳书生也。复求汞法,僧曰:“始语君贵,今不谬矣。终能谨节,当保五十年富贵,安用此为?然能降志礼贤,当别有授公药法者。”永德由此益罄家资,延致方士。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遽召之 (2)益罄家资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当保五十年富贵,安用此为? 13.书生两次不给永德药法的原因是“ ”、“ ”。(用原文回答)(4分)【答案】11.(1)立即 (2分) (2)更加(2分)12. 应当能保证你五十年的富贵,怎么用得着这样做呢?(“当”、“为”各1分,反问语气1分,句子通顺1分)13. 虑损君福(2分)(多抄扣一分,少抄不给分)终能谨节(

8、2分)(多抄扣一分,少抄不给分)【松江区】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尉有夜半击令之门者,求见甚急。令曰:“半夜有何事,请俟旦。”尉曰:“不可。”令披衣遽起取火,延尉入坐。尉曰:“某见春夏之交,农事方兴,百姓皆下田,又使养蚕,恐民力不给。”令曰:“然则君有何策?”曰:“某见冬间,农隙无事,不若移令此时养蚕,实为两便。”令笑曰:“君策甚善,古人不及。但冬月何处得桑?”尉瞠目久之。 【注释】尉:县尉 令:县令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农事方兴( ) 古人不及( )12尉半夜急见县令为的是向他提的建议,而他没想到的是。(4分)13尉从“求见甚急”到“ ”的表现,让我们在发笑之余,懂得

9、了 的道理。(4分)【答案】11(2+2分) 兴起 (开始、发动) 赶得上(赶上、达到) 12(2+2分) 冬间养蚕 冬月无桑 13.(2+2分) 瞠目久之 考虑问题要周全或考虑问题从实际出发 【杨浦区】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 煮饭成粥 宾客诣陈宿,太丘使、炊。客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 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 对曰:“仿佛志之。” 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注释】箅(b):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著箅,放箅子。馏

10、:蒸饭。识:记住。更相易夺:相互修正失误遗漏。11.解释加点字(4分)(1)宾客诣陈宿 诣( ) (2)俱委而窃听 俱(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_ 13.用自己的话概括元方兄弟俩煮饭成粥的原因。(2分)_14.从全文看,元方兄弟具有_的品质;其父陈太丘是_的人。(4分)【答案】11、(1)到(2分) (2)全,都(2分) 12、能够这样,只要喝粥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做成饭呢?(2分)13、兄弟俩烧火做饭时,因都停下来偷听父亲和友人谈论问题,忘了放箅子,米都落进锅里,因而煮饭成粥。(2分)14、聪慧好学(2分) 教子有方(2分)【虹口区】阅读下文,完成第1

11、1-14题(12分)河间有游僧河间有游僧,卖药于市。先以一铜佛置案上,而盘贮药丸,佛作引手取物状。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近之。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其难治者,则丸不跃。举国信之。后有人于所寓寺内,见其闭户研铁屑,乃悟其盘中之丸,必半有铁屑,半无铁屑;其佛手必磁石为之,而装金于外。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注释】河间:地名。游僧:云游四方的和尚。研:研磨。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佛作引手取物状( ) 其佛手必磁石为之( )12.对划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先以一铜佛置案上,而盘贮药丸A.先用一尊铜佛放桌子上,旁边盘子里盛着药丸。B.先把一尊铜佛放桌

12、子上,旁边盘子里盛着药丸。C.先把一尊铜佛放桌子上,旁边盘子里藏着药丸。D.先在桌子上放一尊铜佛,旁边盘子里藏着药丸。13.“举国信之”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14.这则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2分)【答案】11.拉(牵、伸) 制作(做)(各2分)12.B(3分)13.先向佛祈祷得到佛的帮助(从敬畏心里上捕获民众),然后病能否医治取决于药丸是否跳入佛手中(从神奇现象上欺骗民众)(答对一点得2分,两点答对得3分)14.学会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骗术终究会被揭穿不能长久。遇到问题要善于探究(思考、分析)(2分)【普陀区】试焚宫室越王问于大夫文种曰:“吾欲伐吴,可乎?”对曰:“可矣,吾赏厚而信,罚严而必。君欲知之,何不试焚宫室?”于是遂焚宫室,人莫救之。乃下令曰:“人之救火死者,比死敌之赏;救火而不死者,比胜敌之赏;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人之涂其体,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