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docx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9639351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舟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核舟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核舟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核舟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舟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核舟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本文采用空间顺序来安排材料。能力目标:能说出本文行文顺序,并用具体语句说出这样写的原因。情感目标: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教学重难点:1、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及这样写的原因。2、 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教学方法: 讨论法、诵读法、问答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1.给词语注音2.解释词语二、整体感知文意,弄清作者的写作顺序(1)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整体思路。明确: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开头第1段总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中间(25)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

2、、舟上的人物和题名。最后(6段)总结全文,通计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数量和刻字的总数,又以“计其长曾不盈寸”呼应开头,然后用“嘻,技亦灵怪矣哉”作结。(2)辨明说明顺序。提问:在课文的主体部分,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的?明确: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先整体后局部。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面。写正面则整体介绍核舟的体积,接着写舟的中间部分船舱,然后介绍船头和船尾。多媒体显示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学生齐读25段。(3)探究思考。提问: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头船舱船尾”的顺序写,而将船头和船舱的顺序颠倒,请探究这样写的原因。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在此基础上稍作点拨。明确: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核舟的中间

3、部分是船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可以关闭,这样说可以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像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如果我们把核舟比作一幅图画的话,船舱无疑就是背景部分了,先说背景,不仅可以引人入胜,而且可以使读者初步感受这个环境中的特殊氛围。4学生齐读课文,根据写作思路提示,背诵24段,在头脑中完善“大苏泛赤壁”的故事。三、品析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1问题讨论,引导学生注意作者的细致观察。提问:课文第一段介绍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盖大苏泛赤壁云”,课文哪些地方说明这次水上游览者是苏轼和他的两位朋友,而不是别

4、人呢?哪些地方说明是“泛舟”呢?哪些地方说明是“泛赤壁”呢?学生根据问题提示,读课文,思考。教师可就第2个问题稍作点拨:至少有三个地方说明是“泛舟”。第一,从“苏、黄共阅一手卷”可知船行并不快;第二,从“舟尾横卧一楫”船浆放在甲板上,可知“泛舟”;第三,从“舟子”“居右者若啸呼状。居左者若听茶声然”可知“泛舟”。教师总结:我们学习核舟记,能如此具体而细致地感受一件主题鲜明的艺术珍品,一方面是有“奇巧人”王叔远巧妙的艺术构思和精堪的雕刻技艺,另一方面是借助作者细致的观察。看来,写好说明文的前提和关键是细致观察、精心构思。四、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教师补充五、作业布置1、背诵2至4自然段。2、按空间顺序介绍一件你喜欢的工艺品。板书设计:核舟记魏学洢总说: 奇巧分说: 船舱 船头 船尾 船顶总结: 通计 照应开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