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中文化艺术建设的积极作用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9638004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谐社会中文化艺术建设的积极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和谐社会中文化艺术建设的积极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和谐社会中文化艺术建设的积极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和谐社会中文化艺术建设的积极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和谐社会中文化艺术建设的积极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和谐社会中文化艺术建设的积极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谐社会中文化艺术建设的积极作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和谐社会中文化艺术建设的积极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伟大目标,凝聚了全党的智慧,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文学艺术作为“文化”的一个相当重要组成部分,在凝聚力量、鼓舞人心,激励亿万人民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党中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的今天,文学艺术更应该发挥独特作用,做出积极贡献。 一、文学艺术能够运用多种艺术形式,以生动感人的方式传播、展示和谐文化,使和谐文化的观念深入人心 与“文化”的其他组成部分相比,文学艺术主要是通过审美娱乐功能来实现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鼓舞作用。在建设和谐文化的伟大进程中,文学艺术

2、能够以生动丰富的文学作品、舞台艺术、影视作品反映生动、丰富、感人的社会生活,折射出作家艺术家的哲学观念、审美情趣、伦理道德,反映哲学社会科学等其他领域提出的和谐理念、和谐精神,在很短的时间内影响很多读者和观众,在潜移默化之中引领和启迪人们的思想,陶冶和激励人们的精神,塑造和培育人们的品格。我国的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爱国主义精神就是通过文学艺术这个载体,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渗透于人民大众之中,代代相传、薪火不息。 我国古代的统治者和思想家都认识到文学艺术具有展示和谐精神、体现和谐理念的重要作用。周礼春官记载:“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示,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安宾

3、客,以悦远人,以作动物。”周朝的统治者认识到,音乐、舞蹈具有使国家与国家和谐、人民与人民和谐、主人与宾客和谐、人与自然界和谐的独特功能。唐宋之际的很多大文学家提倡“文以载道”的思想。柳宗元说:“文者以明道”(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周敦颐说:“文所以载道也。”(通书)这些论述鲜明地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明确地把自己的文学作品与传播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联系起来,承担起文学教化人民的责任和道义。 实际上,文学艺术的许多形式如戏剧、美术、曲艺、杂技、书法、摄影、电影、电视都可以从不同的方面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示和谐理念、和谐思想、和谐精神,为构建和谐文化起到很好的作用。当前,文艺作品要以极其丰富的内容、

4、风格、样式和品种来讴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火热生活,描写人民群众走共同富裕之路的生动实践,反映各族人民对于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鲜明地体现出来,倡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的思想理念,促进全社会形成文明诚信、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不断促进和谐文化的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文学艺术具有培养和谐心态、疏导思想矛盾、促进和谐文化建设的独特功能 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文学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营造崇尚和谐、追求和谐风尚的过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首先,文学艺术具有疏导思想冲突、缓解思想矛盾的巨大

5、作用。文艺作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促进人民和谐心态的涵养,使人们能够以一种和谐的心态去处理好同自然界、社会、他人之间的关系。乐记说:“先王耻其乱,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乐而不流,使其文足论而不息,使其曲直、繁瘠、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不使放心邪气得接焉。”乐记认为,古代的圣王为了克服社会的混乱状况,通过诗、歌感动人的善心,祛除人的邪恶心。荀子认为音乐的教化可以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最终达到社会和谐的作用。他说:“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荀子)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跨越的关键时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凸现时期。社会思潮

6、的冲突中既有非对抗性思想的分歧,也有各种外来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各种不健康思想甚至错误思想的冲突,还有敌对势力的思想文化渗透。在这种情况下,文学艺术各门类要发挥自身优势,各展所长,形成合力,使观众在审美享受的同时,认清是与非、真与假、善与恶,增进社会共识,促进社会思想意识的和谐,有效避免因为思想差异和冲突而引发社会矛盾。 其次,文艺还可以通过对不和谐现象的抨击,加速不和谐现象的消失,促进和谐文化的建设。我国历史上许多文学艺术工作者以敏锐的思想、犀利的笔锋抨击反动统治的黑暗,激励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实现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而前仆后继。当前,在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不和谐思

7、想、不道德现象甚至违法乱纪的情况,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文学艺术作品应该通过鞭挞一切假恶丑的现象,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对不道德行为、不法行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氛围,抨击歪风邪气、树立社会正气,为建设和谐文化做出积极贡献。 三、创建和谐的文学艺术,也是为和谐文化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建设和谐文化,离不开和谐文学艺术的创建。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八次代表大会、中国作协七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文艺是中华文化史册中色彩瑰丽的篇章。从我国秦汉以前的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从五四运动时期兴起的新文化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文艺,我国人民创造的形式多样

8、的优秀文学艺术,描绘了我国人民壮阔而又艰辛的奋斗历程,展示了我国人民细腻而又丰满的艺术情趣,记录了我国人民充实而又多彩的社会生活,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而和谐文学艺术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创作大量的优秀文艺作品。优秀文学艺术作品所展示的真、善、美,体现了文学艺术家们对人的精神情感层面的人文关怀,体现了文学艺术家们的社会责任感。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一部好的电影、戏剧、电视剧,能够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精神风貌和人生选择,这种巨大力量,可以说是任何其他作品都难以达到的。在建设和谐文化的伟大进程中,必须多创作生产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学艺术产品,通过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和谐文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面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伟大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们应该积极投身火热的生活,自觉把文艺扎根于人民生活的沃土,颂扬优秀人物,礼赞传统美德,传播和谐理念,以思想性强、艺术性佳的文艺作品,让人们在美的享受中受到鼓舞,在情感的共鸣中得到启迪,在心灵的震撼中获得教益。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学艺术、构建和谐文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