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预设中不可忽视的两个基本环节.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9635553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预设中不可忽视的两个基本环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学预设中不可忽视的两个基本环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学预设中不可忽视的两个基本环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学预设中不可忽视的两个基本环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预设中不可忽视的两个基本环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预设中不可忽视的两个基本环节.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预设中不可忽视的两个基本环节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 肖彩凤原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提出:“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他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数学教学的每一步都应研究学生思维的水平、思维的发展,概念的形成和掌握知识的质量,从而进行有效的教学。这一理论阐明了教学预设的方向及其重要意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课程理念也要求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作充分的预设。这里所说的预设是“基于生成”的“弹性预设”,是为“动态生成”服务的。但是,要做好教学预设有两个基本环节是不可忽视的:一是透视教材,二是了解学生。笔者观察初中数学200节常态课后统计发现:学科知识缺失的课约占1

2、3%;学科教学知识缺失的课约占72%;知识的呈现方式与教学策略缺失的课约占62%。具体表现是:有些课堂低质量的提问过多。一问一答的简单师生对话,一问齐答的“是”、“不是”集体对话,似问非问的“逼问式”对话,自问自答的解释性对话充溢课堂;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与教学策略上,教师操作或多媒体演示代替学生操作,教师板书或多媒体呈现标准答案代替学生板书,教师讲解代替学生自主探究等。课堂教学显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机和乐趣,师生的活力受到阻碍和压抑。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上述两个基本环节重视不够所致。一些教师课前“钻研教材”的时间偏少,对教材没有深入理解,也就无法驾驭教材,导致课堂教学实效不足,课后辅导时间过多;还

3、有一些教师了解学生不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偏少,用于思考怎样给学生讲明白的设想居多,当然也就很难设计出适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域的高质量的“核心问题”。综上所述,要改变目前课堂教学现状,必须抓住教学预设中的两个基本环节。一、透视教材 把握预设之源新教材作为课程资源之一,是新课标的具体体现,是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内容的基本材料。教师只有在“透视教材”的前提下,才能对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有足够的认识和把握。那么,如何透视教材呢?初读走进教材。这里的“读”,不是只读不做,教师不但要仔细阅读教材内容,还要将教材上的例、习题、练习题,包括课后作业,

4、认真做一遍。这样,才能把握习题的特征、习题所包含的知识点、题目设置的梯度与内在联系、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可能生成的多种解题思路等等。根据成人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先做题目容易走进教材,“做”的过程就是预设的过程,这是学科本质决定的。初读教材能使教师在实施预设方案时,有目的根据课标要求,在预设的教学目标下,结合所教班级学生的认知基础,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根据教材提供的习题信息,有选择、有梯度、科学合理地设置题目;合理地进行例题、习题的变式或拓展;发挥教材例习题的最大使用价值。这个过程也是促进教师深入理解学科知识的过程。再读理解教材。教材只做不想,教法浅薄。再次读教材,主要是认真研究数学

5、概念的实质、内涵或外延;法则、公式、定理的发生发展过程;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学科知识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等。理解教材的过程就是预设的过程,这也是学科本质决定的。如果把教师对数学学科知识内涵与外延的理解视为一个生成教学的“最近发展区”,那么,教师对教材内容理解的越深广,预设就越丰富,生成教学的最近发展区就愈大,就越能涵盖或接近学生的“不期而遇”和“创造性发展”,外显为教师能听“懂”学生的每一次发言,能看“懂”学生的每一次行为,从而为生成教学提供前提条件。三读跳出教材,这是课程整合的过程。教学内容不经整合,难成逻辑。第三遍读教材,可以跳出教材读教材。也就是找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了解学生

6、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特征;弄清章节知识之间、学段内容之求的承接与发展;结合课标、中考方向、学生后续学习的需要确立教学目标;形成具有使用价值的形案与心案(心案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智慧)。按上述三个过程做过来,基本上就能屏弃照搬教材、做秀、应付学校检查的几乎没有使用价值的“传统教案”。“整合”的过程就是精心预设的过程。尽管教材是面向所有教师和所有学生编写的,但它不一定适合每个教师个体的使用和所有学生学习。因此,教师在分析教材进行预设时,应在透视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本人的教学经验和教学风格对教材进行整合。二、了解学生 把握预设之本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

7、和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发展特点”。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从某种意义上,预设学生比预设教材更重要。教师应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已有知识水平等诸多方面客观、准确、深入地了解学生,了解学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对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的了解。对课堂教学进行预设时,应着立足整体,兼顾个体,致力主体,设计弹性方案,给学生留有充分思维和自主探究的空间。由此,“最大限度地开发教学资源,让存在于学生身边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当中的数学教学资源,充分、自如地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当中”。 无论教师有多么丰富的教学经验,无论教学设计多么完美,课前所作的一切总是要作用于学

8、生,学生是课堂教学之本。教学预设偏离了这个本,课堂教学将变成一潭死水;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如何、收获如何, 是检验教学预设是否科学合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学情预测的过程是充分了解学生的过程,是做好“弹性预设”的必备条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了解学生有如下几种常用的方法:个案调查法课前或章节前,与不同层次的学生个别交流,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家庭背景等。座谈问答法课前或章节前,在比较宽松的氛围下,与部分学生代表交流,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等。出预习题法根据教学班学生的已有知识,新授课内容的课标需求,编制相关题目,检查学生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问卷调查法问卷的题目针对学生对数学学

9、习的兴趣、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满意度、对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要求、对课堂练习的难易度、课后作业量的大小等情况进行了解。以便把握教学预设的方向。无论教师有多么丰富的教学经验,无论教学设计多么完美,课前所作的一切总是要作用于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之本。教学预设脱离了这个本,课堂教学将变成一潭死水;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如何、收获如何, 是检验教学预设是否科学合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充分了解学生是做好教学预设的必备条件。了解学生首先是为了过学生年龄特征关。特定的年龄意味着特定的思维水平与思维方式。例如,上海二期课改新教材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把图形的三种运动形式归结为一章内容图形的运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根据七年级

10、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让学生经历观察、动手操作认识图形运动的基本特征,理解三种运动的意义,感知几何变换使思想,使新知自然建构、生成。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后续学习的演绎推理法教学或人为地增加教学难度,也就难免出现“几何难教”“几何难学”的局面了。了解学生其次是为了过学生知识结构关。学生会的无需多讲;学生似懂非懂的要用教学策略适当点拨;大多数学生感觉学习困难的共性问题要重点处理;这是教师在面对新课程时必须要明确的。管理大师德鲁克曾在有效主管一书中简明扼要地指出:“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效能是做正确的事。在效率和效能无法兼得时,我们首先应着眼于效能,然后再设法提高效率”。借用在这里是想说,教学预设的目的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有效教学”,追求“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目标,而透视教材与了解学生是教学预设中不可忽视的两个重要环节,做好这两个重要环节就是在“做正确的事”。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