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9634894 上传时间:2024-03-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教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能力目标 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知识目标 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教学重点 认识换位思考的实质并掌握换位思考的技能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方法 学生探究、教师点拨的互动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反思教学课时: 一课时板书设计第二框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2、像对待自己那样对待别人3、关心、尊重、理解是根本二、理解至上,善待

2、他人1、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2、对换位思考的要求3、以欣赏的态度待人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电梯里的镜子在一次电视台的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向嘉宾提问:“宾馆、酒店的电梯里常会有一面大镜子,这镜子是干什么用的呢?”那些嘉宾纷纷回答:“用来检查一下自己的仪表。”“用来看看后面有没有跟进了不怀好意的人。”“用来扩大视觉空间,增加透气感。”在一再启发而仍不能说出正确答案时,主持人终于说出了非常简单的道理:肢残人摇着轮椅进电梯时,不必费神转身,就可以从镜子里看见楼层显示灯。嘉宾们都显得有点尴尬,其中一位抱怨说:“我们怎么未能想到这一点呢?”是呀,我们考虑问题时常常会海阔天空,但不幸的是,无论思路如何

3、开阔,我们往往还是从自己出发的。教师小结: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非洲某个国家内。那个国家的白人政府实施“种族隔离”政策,不允许黑皮肤人进入白人专用的公共场所。白人也不喜欢与黑人来往,认为他们是低贱的种族,避之惟恐不及。有一天,有个长发的白人姑娘在沙滩上日光浴,由于过度疲劳。她睡着了。当她醒来时,太阳已经下山了。此时,她觉得肚子饿,便走进沙滩附近的一家餐馆。她推门而入,选了张靠窗的椅子坐下。她坐了约15分钟。没有侍者前来招待她。她看着那些招待员都忙着侍候比她来得还迟的顾客,对她则不屑一顾,她顿时怒气满腔,想走上前去责问那些招待员。当她站起身来,正想向前时,

4、眼前有一面大镜子。她看着镜中的自己,眼泪不由夺眶而出。原来,她已经被太阳晒黑了。此时,她才真正体会到黑人被白人歧视的滋味!)讲授新课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示事例,让学生讨论:下面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样想?怎样做?(三个事例)讨论后教师分别出示三个“温馨提醒”,然后请学生结合学校中的情况说明“起外号”的现象;结合各自的情况谈“被捉弄”的经历及自己的体验。事例一:A和B是同桌,一次数学测试的试卷发下来了,A考了62分,他急忙问B考了多少,B没有告诉他。课间时间,A偷偷看了B的试卷,原来他只考了59分。A于是很骄傲的对B说:“哈哈,原来你考了个不及格啊!”这时,C对A说:“我考了95分

5、,你和他差不多啊,才及格有什么好骄傲的啊!”假如你是A,你会怎样想?怎样做?事例二:小乔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住校后,小乔得到同学的许多“关照”,却对别人漠不关心。久而久之,同学渐渐疏远了她。假如你是小乔,想想为什么同学都不理我了呢?怎么做才能得到别人的关照?事例三:一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子,气喘吁吁地请求驮了相对少量货物的马:“帮我驮一点东西吧。对你来说,这不算什么,可对我来说,却可以减轻一些负担。”马不高兴地回答:“你凭什么让我帮你驮东西,我正乐得轻松呢。”不久,驴子累死了。主人将驴背上的所有货物全部加在马背上,马懊悔不已。教师小结: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受到侮辱和伤害,也就不应

6、该去伤害别人;学会换位思考,以一颗善良的心去体会别人的需要,不要因自己的过错而造成终身的遗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能强加于人,因为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自己不喜欢的事,别人也不会喜欢,强迫别人做不喜欢的事情,是一种专制行为。提问:那么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不是可以强加于人呢?自己喜欢的事也不能强加于人,因为人是有差异的,自己喜欢的,未必是别人喜欢的。如果把自己喜欢的事强加于别人,这有是另一种形式的专制。2、像对待自己那样对待别人(小乔被疏远是因为她只顾自己,对其他的同学都漠不关心,想得到别人的关照,首先就应去关心、帮助别人。多考虑他人的利益和需要,努力去满足他人的需

7、要,才能赢得别人的友谊,获得别人的真诚帮助)。3、善待别人也是善待自己(别人的不幸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相反,在帮助别人、善待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别人的好与坏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别人的不幸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相反,在帮助别人、善待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二、理解至上,善待他人材料:有一个富翁平生爱吃美味的食物,因此他家的厨房不但大,而且人手多,每个人都各有分内的工作,挑水的只管挑水,洗菜的只管洗菜,切菜的只管切菜,另外还有煮食的、烧柴的。这些厨房里的工人天天做着相同的事,日子一久不免产生了厌烦的心理,每个人都认为别人的工作新鲜有趣又容易。有一

8、天富翁突发奇想,让大家都试试交换工作的滋味。交换工作后,只见一阵手忙脚乱,挑水的被刀子割破了手;煮菜的生火没生起来,却弄得一屋子烟;烧菜的挑水又不小心滑了一跤,摔了个四脚朝天;洗莱的则煮出一锅半生不熟的饭。饭没做好,每个人还挨了一顿责骂,从此再也没人对工作不满了。教师小结:只有理解他人,才能与人为善。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材料:台湾作家林清玄去一家羊肉馆吃羊肉,见到了老板,老板对他说:你还记得我吗?林清玄说:记不起来了。老板拿来一张20年前的旧报纸,那里有一篇文章,那时林清玄在一家报社当记者,这是一篇关于小偷的报道,小偷手法高超,作

9、案上千次,次次得手,最后栽在一个反扒高手上。他在文章中感叹道:“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如此灵巧,风格如此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有成就吧!”老板告诉他:“我,就是那个小偷,是你的这段话引导我走上了正路。”如今他开了好几家羊肉馆,成了那里颇有名气的大老板。连小偷身上也有可欣赏的地方,连小偷也能在欣赏的引导下走上正路。我们周围还有什么人不能欣赏,不能被引导呢?教师小结:学会欣赏别人吧,欣赏你的同学,你的父母,你的朋友,你们之间的关系将会更加的亲密、和谐。学会欣赏你周围的一切人,你周围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丽。一辆巴士缓缓进入市区,只有一对恋人在中途下来。他们下车后,巴士继续往前行驶。突然,几块大

10、石头从高处坠下,巴士被砸得支离破碎,所有乘客无一生还。那对恋人听到这件事后说:“如果我们都在那辆巴士上”想一想,你认为那对恋人会如何说?“如果我们都在那辆巴士上,没有下车,那辆车将不会因为我们下车而耽搁时间,它会在大石头坠落之前驶过出事地点!”这则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知识详解知识点1 如何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就不能以此对待别人。关心他人、尊重

11、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我们就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探究交流教材第105页你有过被人“捉弄”的经历吗?当时心里是什么滋味儿?自己不喜欢的事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够强加于人吗?为什么?问题的提出是通过我们反思生活中的某些错误行为,体会给别人造成的伤害,来更好地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在我们的班级生活中,总有些人喜欢给别人起外号,而很多外号都是带有讽刺和贬低的意味,使人的自尊心受到很大的伤害。如果异地相处,也有同学就你的某一特征或缺陷给你起外号,你会怎样想呢?所以,自己不愿意

12、受到侮辱和伤害,也就不应该去伤害别人。学会换位思考,以一颗善良的心去体会别人的需要,不要因自己的过错而造成终身的遗憾。答案: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能强加于人,因为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自己不喜欢的事,别人也不会喜欢,强迫别人做不喜欢的事情,是一种专制行为,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是相悖的。自己喜欢的事也不能强加于人,因为人是有差异的,自己喜欢的,未必是别人喜欢的。如果把自己喜欢的事强加于别人,这又是另一种形式的专制,从根本上讲也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相悖。知识点2 如何理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也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在谋求

13、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我们不能只顾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他人的存在,更不能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来谋求自己的利益。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也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2善待别人也是善待自己一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子,气喘吁吁地请求驮了相对少量货物的马:“帮我驮一点东西吧。对你来说,这不算什么,可对我来说,却可以减轻一些负担。”马不高兴地回答:“你凭什么让我帮你驮东西,我正乐得轻松呢。”不久,驴子累死了。主人将驴背上的所有货物全部加在马背上,马懊悔不已。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别人的好与坏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别人的不幸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相反,在帮助别人、善待别人的同时,其

14、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知识点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探究交流教材第106页同学疏远小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想得到别人的关照,应该如何对待他人?点拨:通过活动,帮助我们学会与人交往,处理好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的关系。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一个只强调个人的私利,而不去考虑其他人的利益,或者为实现自己的私利,不惜牺牲他人利益的人,是不会得到大家的欢迎的,也很难在一个集体中立足。人是社会的人,需要与人交往,这就要求我们在谋求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善于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实现共享或共赢。答案;小乔被疏远是因为她只顾自己,对其他同

15、学都漠不关心。想得到别人的关照,首先就应去关心、帮助别人。多考虑他人的利益和需要,努力去满足他人的需要,才能赢得别人的友谊,获得别人的真诚帮助。知识点4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教材第107页 就“管鲍之交”谈谈你的看法。点拨:通过“管鲍之交”的故事,帮助我们加深对谅解一词内涵的理解。管仲与鲍叔牙之间的友情被历代传颂,他们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的理解与谅解之上的。有些时候,我们可能并不明白对方在做些什么,但只要有一份信任和谅解,我们就能够宽容和理解;也有些时候,别人在无意中伤害了我们,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和大到辱没人格的错误,都是可以谅解的。朋友之间更是如此,需要我们彼此多关心、多爱护、多体谅、多理解、多宽容,只有这样,友谊之花才会开得更艳。答案:管仲与鲍叔牙的友情是建立在宽容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人难免犯错,如果我们能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以宽容的心去面对,去谅解对方,或许会意外地收获一份真挚的友谊。因为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与谅解,而谅解更是一种爱护,一种宽容。知识点5 换位思考的含义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