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1].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9629979 上传时间:2023-12-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1].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知道西欧在12世纪以后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了解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和农村在经营方式上的变化;知道12世纪出现在地中海沿岸和大西洋沿岸的某些城市的生产经营方式,如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手工工场,以及英国农业中出现的租地农场;初步理解以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为代表的新的经济与封建经济的本质不同;知道资本主义兴起后,西欧社会产生了两个新兴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2.通过租地农场与封建庄园的生产的对比,逐步提高对事物的对比分析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封建生产方式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区别的对比,初步学会利用表格对比分析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了

2、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认识资本主义的两面性,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2.理解西欧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因果关系,进一步明确认识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观点,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资本主义萌芽的条件。2.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教学难点】以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为代表的新的经济与封建经济的本质不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世界近代史。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课件展示“世界近代史的三条线”。) 三条线对应的课文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在思想文化、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领域全面战胜封

3、建主义,并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占主导地位)第12课至第18课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第19课被压迫民族反杭侵略和殖民统治的斗争第20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的知识结构,便于接下来学习的开展。教师:资本主义是如何在欧洲兴起的?世界近代历史的帷幕是如何拉开的?现在我们就开始学习12课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从中找出答案。学习新课:自主学习1. 力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分工扩大 力技术的进步: 世纪,西欧动力技术出现重大变革,风力、水力等自然力取代人力和畜力成为新的生产动力。 的重大变革,使西欧社会 有了显著进步。社会分工扩大:动力技术的变革促进了生产的专门化趋势,导致 ,包括

4、行业性分工扩大和 分工扩大。社会分工的扩大加强了地区间的经济交流,进一步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为 提供了物质基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 工工场的产生:约在14世纪末,意大利的 和 等城市出现了手工工场。16世纪, 迅速发展,在西欧各国流行,英国成为手工工场最兴盛的地区。手工工场主 进行商品生产,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工场内采用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生 的出现,是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标志。租地农场的出现:1516世纪,英国、法国、尼德兰等西欧国家和地区的农村出现了租地农场。租地农场主雇人进行商品化种植或养殖生产,使农场的经营具有了 的性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西欧社会产生

5、了两个新兴的阶级: 。特点: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是新的生产关系的代表者。新兴无产阶级既反抗封建贵族的奴役统治,又反对资产阶级的剥削压迫,是近代无产阶级的前身。合作探究 一、动力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分工扩大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一)动力技术的进步 教师:14到16世纪西欧动力技术出现了怎样的变革?生产工具有什么变化? (学生看书、思考,互相补充回答,可能会得出以下答案:风力、水力等自然力成为新的生产动力。) 教师:有了新的动力后,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工具有怎样的变革呢? (学生看书后可能回答:出现了风车、水车、鼓风机、抽水机、搅拌机、粉碎机、水力锤、纺车、织机、钻床、磨床等机械。

6、) (课件播放水车、风车、纺车、织机、抽水机、鼓风机等动力工具的图片以及工作的视频,学生观看。) 教师:这些新的动力、新的工具出现后,和原来的人力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观看后可能会得出直观的感受:比人力更强,把人力解放出来,加快了生产的速度,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大大提高等。) (二)社会分工的扩大 教师:生产动力和生产工具出现了重大变革后,会带来哪些连续变化呢? 学生阅读教科书82 - 83页,讨论填写下面两空:动力技术变革(生产力的进步)(社会分工的扩大)地区间的交流加强。 (教师指出:分别填入“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分工的扩大”。) 教师:社会分工扩大具体表现在哪两个方面呢? (学生可能回答

7、:行业性分工扩大和地区性分工扩大。) (学生阅读83页插图及小字部分内容,了解当时西欧社会分工扩大的情况。) 教师:社会分工的扩大对当时的西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学生可能回答:加强了地区间的经济交流,使西欧经济进一步发展,为西欧资本主义的萌芽提供了物质基础。) 教师:一种新的经济生产方式出现了,那就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这种萌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二、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 (一)手工工场出现 教师:意大利佛罗伦萨和威尼斯是最早出现手工工场的城市,后来英国是手工工场最兴盛的地区。 教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之前学过的中世纪时期西欧手工作坊生产的情况,比较一下手工工场的生

8、产和中世纪的手工作坊生产有什么不同呢?(分组讨论,完成下列表格。)手工作坊手工工场生产技术和规模手工技术 小作坊生产手工技术 大规模生产生产形式没有分工分工较细阶级关系师傅、学徒及帮工早期资本家、雇佣工人教师:手工工场生产有怎样的特点呢?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两个“新”,即手工工场主雇佣工人进行生产(强调“雇佣”这种新的生产关系);工场内实行劳动分工、简单协作这种新的生产方式。 通过以上两种生产方式的对比,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学生可能回答:手工工场生产方式比手工作坊更先进、生产效率更高等。) 教师:具备了这样特点的生产方式就叫作资本主义,这是一个新生的事物,一种新的经济形

9、态。同学们把83页倒数第一段大字部分内容齐读一遍,把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标志在书中勾画出来。 为什么这种手工工场最早在意大利出现呢? (结合前面学过的欧洲的封建庄园和西欧城市的兴起的内容,要求学生讨论、互相补充。教师归纳。) 教师:政治上,意大利是城邦国家,由工商业主掌权;措施上,城邦国家重视商业;经济上,意大利工商业基础较好;地理上,意大利位于地中海沿岸,是航运中心。 教师过渡:在城市,西欧资本主义萌芽表现为手工工场的大量出现。在城市的影响之下,15到16世纪,西欧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农村也开始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 (二)租地农场的出现 教师:同学们请看教材82页插图16世纪英国的农场,此图可说明

10、当时英国农村出现了租地农场,租地农场与封建庄园在生产方式上有什么区别呢? (教师提示:从劳动者的身份、产品的流向、是否需要资金三个方面来思考。)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补充,得出结论。) 教师:第一,租地农场拥有大批雇佣劳动者,他们脱离了对土地的依附,成为自由劳动者。而封建庄园的劳动者是依附农民,他们没有人身自由。第二,租地农场生产的产品主要是为了供应市场,因此租地农场从事的是商品生产。而封建庄园生产产品是为了自给自足,不进行交换。第三,租地农场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封建庄园生产不需要大量资金。 租地农场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我们应如何看待它呢?请阅读下面这段材料。 机间宽又长,织机二百张。又有一大厅

11、,五十修剪工。织工二百人,排列成长行。施展好手艺,天衣全无缝。旁有一大屋,女工共百人。再有八十人,选呢更浆呢。附近又一室,二百小姑娘。染工又八十,呢绒着颜色。外面一间屋,童工一百五。二十排制匠,整呢折成匹。并坐检细毛,不敢怨劳苦。都是穷苦人,终日不休息。 第12课“史海拾贝”歌谣 教师:(1)你从这首歌谣里得出哪些信息? (学生互相补充,可能会得出以下结论:大规模生产;机器很多;工人很多;使用童工;工人都是穷人;资本家剥削工人;工人地位低下,不能有怨言;工人休息时间很短,劳动时间很长等。) (2)如何正确看待这种新的生产方式?(提示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评价。)(学生可能回答:这种新的生产方式

12、的出现,提高了生产效率,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它从工人身上榨取利润,积累资本,大大提高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所以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 教师过渡: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西欧社会产生了两个新兴的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三、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资本主义兴起的影响 教师: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他们与封建贵族的关系又如何呢?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84页最后一段到85页小字部分内容,可能得出以下结论:相同点是他们都反对封建贵族统治;不同点是无产阶级还反对资产阶级的剥削压迫。) 教师: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两大对立的阶级,这两个阶级是封建社会崩溃的“双生子”,又

13、是一对天生的“仇敌”。面对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一直都没有停止过,他们是怎样一步一步从自发到自觉反对资产阶级的剥削和统治的呢?这会经历一个辛苦而漫长的过程,我们以后要学习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课堂小结: 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填空方式) 时间:(12世纪)。 背景:(动力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分工的扩大),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为西欧资本主义的萌芽提供了(物质基础)。 兴起:城市资本主义生产兴起的表现是(手工工场的出现),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兴起的表现是(租地农场的出现)。影响:出现了两大对立的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观察思维导图结合课本知识思

14、考问题:1、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根原是什么?2、14世纪后欧洲社会生产动力技术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3、社会分工表现在哪些方面?社会分工扩大产生了什么影响? 4、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给社会阶层关系带来怎样变动?历史感知,材料解读:一首描绘英国纺织手工工场的歌谣机间宽又长,织机二百张。又有一大厅,五十修建工。织工二百人,排列成长行,施展好手艺,天衣全无缝。旁有一大屋,女工共百人。再有八十人,选呢更浆呢。附近又一室,二百小姑娘。染工又八十,呢绒着颜色。外面一间屋,童工一百五。二十擀制匠,整呢折成匹。并坐检细毛,不敢怨劳苦。都是穷苦人,终日不休息。 1、古代传统的手工业有哪些?怎样生产的?2、阅读材料,从歌谣中找出手工工厂生产的特点或新变化;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标志是什么?3、结合课本p84阅读总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出现在哪些产业?五、总结与作业作业链接:历史填充图册P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