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之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9629945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雷雨之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雷雨之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雷雨之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雷雨之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雷雨之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雷雨之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雷雨之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雷雨之我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能写本课“压”、“乱”、“垂”三个生字。2、能从“压”和“乱”等字中感悟到雷雨前乌云的厚,天气的闷,风的大。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教学重点:会认、能写本课压、乱、垂三个生字。教学难点:能从“压”“乱”等字中感悟到雷雨前乌云的厚,天气的闷,风的大。教学过程:一、从生活经验导入新课同学们,雨是我们熟悉的一种自然现象,你们都知道有哪些雨呢?1. 指名反馈(毛毛细雨、春雨、雷阵雨、倾盆大雨、连绵春雨等)2. 雷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雷阵雨,谁能说说雷雨情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叫做雷雨。(板书课题)二、看图,了解课文内容1、出示两幅图,指导学生一幅一

2、幅地观察。这两幅图中都画了哪些景物?2、比较两幅图:哪些景物是只在第一幅图中有的?哪些景物是只在第二幅图中有的?两幅图分别是什么时候的景色特点?概括地说出来。三、自读课文,学习生字(一)自读课文要求1、大声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它;2、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将课文读正确、流利。3、不要忘了读完一节在前面标上节号。(二)学习生字:压、乱、垂、虹过渡:老师将书本上的生字宝宝放到卡片上,你还认识他们吗?1、加拼音指名读生字2、不加拼音读(边读边贴)指导“虹”:怎么记住虹字,板书“红”进行对比区分。(彩虹、红色)3、快速读生字4、运用方法识记“乱”、“垂”、“压”乱:反义词“齐”垂:垂

3、头、垂手、写字:(1)观察横多,注意长短、压:压字要注意什么?与“庄”作比。四、朗读感悟雷雨前的画面(一)天“闷”过渡:课文中是什么压下来了,读课文第一段找一找。乌云(板画)从哪句话中知道的?A出示:“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1、从这句话中你感觉到这压下来的云怎样?从哪个词语中感受到的?黑沉沉:黑、多、厚、沉 满天:多指导词语朗读后,再请学生放入句子进行朗读。2、这么多的云都“压”下来(板书)知道压下来是什么感觉吗?(顺势压一个学生)什么感觉?重、沉、透不过气来现在压着你的不是老师,而是这读句子引读:云好黑啊、云好多啊、云好沉啊B“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过渡:这么沉的云压得你

4、是透不过气来,压得树上的叶子,是一动不动,压得蝉是一声也不叫啊。1、读句子2、蝉:见过蝉吗?就是“知了”爱唱歌的蝉为什么不叫了?引出:闷(板书)C齐读句子(二)、风“乱”过渡:哗(出示:打乱):打乱头发、打乱书本这种沉闷被什么给打乱了?读第二小节找风(板书)出示句子“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1、指导朗读:读了这句话,你会在风前面加什么字从哪个字中感受到的乱抓住这个字,把风的狂猛给读出来,注意朗读不单用嘴,还课加入表情和动作。(1)自由读(2)指名读(3)齐读2、引导感悟:风好狂哪,吹得树枝乱摆,(课件出示) 这样的风吹到了蜘蛛身上呢?3、句式训练:风仅仅只吹到了大树和蜘蛛吗?还吹到了谁?

5、大风吹得 树枝_大风吹得 蜘蛛_大风吹得 花儿_大风吹得 _ _小结:用一个字说说此时场面:乱(三)电闪雷鸣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过渡:是呀,此时的乌云越积越厚,像巨石一样压下来,狂风又席卷着大地,更可怕的是闪电和雷声也来凑热闹了。闪电是一道比一道亮,雷声是一个比一个响。用一个成语说就是:电闪雷鸣小结:乌云压、狂风吹、电闪雷鸣,天气的闷,场面的乱,雷声的响都告诉我们谁要来了。但是现在来了没?那我们就说这是雷雨前的景象。(板书:前)齐读出示的句子雷雨中和雷雨后又是怎样的一副景像呢?咱们下节课再来学习。教学反思:在教学中,首先我引导学生看图学文,本文的两幅图画描绘了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学习课文时,先看图,再到课文中去找一找描写景象的句子。在图片和声响的结合下让学生去感受情景。在识字认字方面,我力重于结合各种语境来体验,例如“闷”的理解;辅以直观的动作演示,例如“压”的学习,通过教师的动作让学生轻松的理解压的感觉;还通过形近字、同音字的对比,例如“压”和“庄”、“红”与“虹”的区别识记。让学生随文阅读识字,多个角度理解字义。在教学中,我还重视朗读形式多样化,强调在朗读中感悟,通过组词或造句去引导学生去理解字义,更好的理解文本,在其后的教学中加入了“大风还吹到了谁?”的句式训练,激起童趣的同时,又加强了词句的形象理解,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去感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