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燕刑诉讲义.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9628324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22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汪海燕刑诉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汪海燕刑诉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汪海燕刑诉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汪海燕刑诉讲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汪海燕刑诉讲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汪海燕刑诉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汪海燕刑诉讲义.doc(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起点备战2008年司法考试名师讲义 封闭班 刑诉 汪海燕 内部资料 请勿外传随堂笔记刑事诉讼法提纲总 则第一章 刑事诉讼法概述一、刑事诉讼法的概念与渊源1、 狭义的刑事诉讼法2、 广义的刑事诉讼法3、 渊源(宪法;刑事诉讼法典;有关法律,如刑法、检察院组织法、法院组织法律师法;有关解释;有关行政法规、规定,如看守所条例;地方性立法;有关国际条约)4、 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二、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与任务三、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1、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二者关系:二者并重保障人权:保障社会大众的人权;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其他诉讼人和参与人的权利。2、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结果公正与过程

2、公正。二者孰优孰劣,主要有实体优先论、 并重论和程序优先论程序价值:工具价值,保障实体正确实施。独立价值,控制权力,保障人权。3、诉讼效率注意:公正与效率的关系四、刑事诉讼的基本范畴(目的;价值;主体;结构;职能;阶段)刑事诉讼三个基本职能:审判、控诉、辩护第二章 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一、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1、公安机关: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2、检察机关:检察、批准逮捕、自侦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3、法院:审判权具有专属性,三机关分别行使;依法行使。二、严格遵守法律程序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随堂笔记1、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没有权力机关)

3、 注意:法院独立;检察独立2、依法行使。3、与党、与人大的关系四、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五、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1立案监督。(检察机关要求公安机关在7天内说明理由,若理由不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要求在15天内立案。)2侦查监督。(审查批准逮捕、审查起诉中的监督;补充侦查)3审判监督。(有权提出纠正意见,事后监督,而不是庭上监督;抗诉权)4执行监督。六、各民族公民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 1、各民族公民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 2、公检法用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在少数民族人民聚集地,应当用当地的通用文字,诉讼和裁判文书的发布应当用当地通用的文

4、字。 3、如果诉讼参与人不通晓当地的语言文字(注意:外国人)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任何案件、诉讼阶段)2委托辩护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辩护权:时间 公诉案件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阶段起,可以委托辩护人,自诉案件随时3公安司法机关有保障的义务八、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1含义:定罪权只能由人民法院行使;必须依法行使2体现:(1)定罪权统一,废除免予起诉; (2)区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称谓 (3)证据不足不起诉; (4)证据不足的无罪判决。 3.与无罪推定的关系九、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注意未成年人)十、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第15

5、条)(重点内容)1法定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主要方式(撤销案件、不起诉、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随堂笔记2法定情形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六种)特殊情形: 1) 公安机关侦查的案件,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发现根本没有违法犯罪行为2) 公安机关侦查的案件,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发现犯罪行为并非犯罪嫌疑人处理;3) 检察机关侦查的案件,审查起诉部门发现有上述情形的处理;(最高检规则第262、263条)4) 在审判阶段,发现有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第1种情形;5) 在审判阶段,被告人死亡的。十一、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人,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十二、刑事司法协助1渊源:国际

6、公约或条约;互惠原则2主体:司法机关(检察院和法院)(广义的还包括: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3司法协助行为(代为送达诉讼文书、调查取证;引渡广义)(强制措施、生效裁判的承认与执行)第三章 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一、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1公安机关2检察院(性质;上下级之间的关系)3法院(性质;上下级之间的关系)4其他侦查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军队保卫部门,走私犯罪侦查机关)二、诉讼参与人1概念(排除公安司法机关工作人员)2当事人1) 被害人(公诉案件)报案或控告的权利;对公安机关不立案的,有权向检察院提出意见;对检察院不起诉决定不服有权申诉;公诉转自诉;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时间);

7、随堂笔记没有上诉权,只有请求抗诉权和申诉权。(单位也可以成为被害人。其法定代表人作为代表参加诉讼,也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2)自诉人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单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自然人基本相同。注意两点:诉讼代表人的确定与变更;强制措施4)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和被告人3其他诉讼参与人1)法定代理人:A、 范围:父母、养父母、监护人和负有保护责任机关团体的代表;B、代理的对象:限制行为能力和无行为能力的人;C、产生的依据:法定;D、权利:广泛,申请回避权,有独立的上诉权。但人身性质的不能代替。2)诉讼代理人A、哪些人有权委托:被害人、自诉人和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法定代理人都可以委托;另外,被害人

8、的近亲属可以委托)(注意近亲属的概念)B、哪些人可以成为诉讼代理人与辩护人的范围相同3)证人 A、证人的资格(自然人)哪些人不能作证:身理上,精神上,年幼,并且不能正确表达,不能明辨是非。B、特点:不可替代性;优先性;C、权利:查阅证言笔录;控告权;经济补偿;要求公安司法机关保证其本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4)鉴定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A、概念产生:指派或聘请;作证的事项;自然人B、条件C、与证人的区别。5)翻译人员随堂笔记第四章 管辖一、立案管辖1、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解释第 1 条)(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五类案件) 侮辱、诽谤案;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虐待案;侵

9、占案。(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轻微的八类;举证;公诉与自诉交叉的案件) 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对于其中证据不足、可由公安机关受理的,或者认为对被告人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应当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3)、公诉转自诉的案件(举证;侵犯人身、财产权;不予追究的书面决定)2、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特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之便)(1)贪污贿赂犯罪。(行贿;介绍贿赂)(2)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下列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案件(七类:非法拘禁、非法搜查、刑讯逼供、暴力取证、虐待被监管人案、报

10、复陷害案、破坏选举案)(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3、公安机关直接立案侦查的案件(六部委48 条第 6 条) 交叉案件,原则上分别管辖;涉嫌主罪的机关管辖注意: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案件、涉税案件、伪证罪、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公司企业人员受贿案、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案,(非国有)银行或金融机构人员受贿案由公安机关管辖。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为亲友非法牟利罪;签订、履行合同失职罪;玩忽职守或滥用职权造成破产、严重失职罪;徇私舞弊造成破产、严重失职罪;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案,

11、由公安机关管辖。二、级别管辖1最高人民法院2高级人民法院3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1)、危害国家安全;2)、可能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3)、外国人(广义)犯罪的刑事案件随堂笔记4基层人民法院注意:(刑事诉讼法第 20 条、解释第 3、4、5、22 条)A、上级法院可以审判下级法院管辖的案件;B、下级法院不能审上级法院管辖的案件(上级法院决定;通知同级检察院);C、数罪就高不就低三、地区管辖1以犯罪地人民法院管辖为主,被告人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为辅。 1)、犯罪地指犯罪行为发生地;2)、非法占有为目的财产犯罪,行为发生地和实际取得财产的结果发生地。2、以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审判为主,主要犯罪

12、地人民法院审判为辅。(解释17 条)3、指定管辖(解释第 17、18、26 条)1)、管辖不明的案件;2)、有管辖权但客观上不能行使管辖权。四、专门管辖1、军事法院管辖的刑事案件三类案件一律由军事法院管辖:1)涉及军事秘密;2)军人违反职责罪;3)现役军人(包括在编职工)在服役期间犯罪在服役期间发现的注意:军队与地方互涉案件,分别管辖的制度 2、铁路运输法院管辖的刑事案件1)、火车上发生的犯罪案件以及违反铁路运输法规造成重大后果的案件;2)、管辖不明的,由地方法院管辖。五、特殊案件的管辖1国际公约规定的罪行(抓获地中级法院)2中国船舶(最初停靠地)3中国航空器(最初降落地)4国际列车(协议;没

13、有协议,最初停靠站所在地或者目的地)5驻外领使馆(主管单位所在地或原户籍所在地)6领域外(离境前居住地或原户籍所在地)7外国人(入境地中级法院)8漏罪(原则上为原审法院;服刑地、新发现罪的主要犯罪地更为适宜的;由该地法院管辖)随堂笔记9新罪(服刑期间犯罪的,由服刑地; 脱逃的,在犯罪地抓获的,由犯罪地法院管辖;押解回监后发现的,罪犯服刑地法院)第五章 回避一、回避的适用人员公安司法人员以及书记员、鉴定人和翻译人员。二、回避的理由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近亲属。2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4本人与本案当事人之间存在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

14、件公正处理的。5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不得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请客送礼,不得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6在本诉讼阶段以前曾参与办理本案的人员,不得再次参与本案的审理(发回重审的情形、调职、同一阶段的前后程序)三、回避的种类按照回避启动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种:1) 自行回避;2) 申请回避;职权回避。四、回避的程序1回避的期间2、申请回避的主体: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注意:辩护人和代理人没有此权利,只能代为行使)3、申请方式(书面或口头)4、回避事由证明(刑事诉讼法第29条)5回避的决定权主体法院:院长;审判委员会(与民事诉讼有差别)检察院: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公安机关:负责人;检察委员会6、回避的审查与决定:1)、无法定理由回避,当庭驳回(不得复议) 2)、有法定理由的回避a、程序是否停止;b、作出回避之前证据和诉讼行为的效力7、复议(一次,原决定机关)随堂笔记第六章 辩护与代理一、辩护人的概念与人数1概念:依据事实和法律;有利于被追诉人;维护合法利益(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2时间3人数二、辩护人的范围1可以担任辩护人的范围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