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时间的脚印[4].docx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9624035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时间的脚印[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8、时间的脚印[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8、时间的脚印[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8、时间的脚印[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8、时间的脚印[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8、时间的脚印[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时间的脚印[4].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时间的脚印 【学习目标】1、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掌握说明顺序。2、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3、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学习方法】1、小组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2、品读法【学习重点】1、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掌握说明顺序。2、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学习难点】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掌握说明顺序。【学习过程】第一课时环节预设:导入2分钟、朗读8分钟、独学5分钟、展示15分钟、知识链接10分钟模块一:预习反馈一、走近作者、作品陶世龙(1929),四川安岳县人,我国著名科普作家。代表作品有打开地下宝库的钥匙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火山和

2、地震多变的地球等科普读物。本文选自时间的脚印(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科普作家陶世龙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参加工作后长期与地质学科打交道,在国家推动科学普及和科学大众化的倡导下,作者致力于科普写作,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的科普作品较多。这篇科普文章以记录时间的方式为切入点,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岩石的丰富而有趣的科学知识。二、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腐蚀( ) 踪迹( ) 浑浊( ) 山麓 ( ) 龟裂( )粗糙( ) 沟壑( ) 楔形( ) 帷幕( ) 钟鼎文( )2、解释下列词语。海枯石烂: 龟裂:山麓: 胶结: 三、初步感知1、快速通读课文,找一找:文中有些段落只有一句话但起着承上启下

3、的作用。2、理清文章思路。3、本文的说明顺序第二课时环节预设:导入2分钟、独学20分钟、交流及展示18分钟模块二:合作探究一、美文品析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介绍分析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为什么不直接进入正题,而要先引用高士其的话?2、课文在说明岩石可记录时间后,接着写了一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这是否偏离了文章的主题?3、人们是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4、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5、细细品味最后一段,说一说:读懂岩石记录有什么重大意义?二、我们的疑惑。请同学们将独学、对学或群学中发现的小组还未能解决的其他问题摘抄下来,与全班一起分享。_ _ 第三课时环节预设:导入2分钟

4、、独学20分钟、交流及展示10分钟、小结评价8分钟模块三:形成提升 一、品味说明语言。本文的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有趣。请同学们对以下几个句子加以说明。1、据计算,大约3000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2、在受到重压的时候,有一些物质填充到泥沙中的孔隙里去,就使泥沙胶结得更紧密了。3、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4、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5、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3、 如果大量的水结成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二、本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岩石的丰富而有趣的科学知识,你由此对科普类文章有了怎样的认识呢?谈谈你的认识。模块四:小结评价 我的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