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料筛分实验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9623636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滤料筛分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滤料筛分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滤料筛分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滤料筛分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滤料筛分实验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滤料筛分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滤料筛分实验(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二 过滤实验2013 年 12 月实验二 过滤实验过滤也是给水处理的基础实验之一,被广泛地用于科研、教学、生产之中。 通过过滤实验不仅可以研究新型过滤工艺,还可以研究滤料的级配、材质、过滤 运行最佳条件等。本实验包括三个内容。滤料筛分及孔隙率测定实验实验目的(1)测定天然河砂的颗粒级配。 (2)绘制筛分级配曲线,求 d10、d80、K80。(3)按设计要求对上述河砂进行再筛选。(4)求定滤料孔隙率。(一)滤料筛分实验1、实验原理滤料级配是指将不同大小粒径的滤料按一定比例加以组合,以取得良好的过 滤效果。滤料是带棱角的颗粒,其粒径是指把滤料颗粒包围在内的球体直径(这 是一个假想直径)。在生产

2、中简单的筛分方法是用一套不同孔径的筛子筛分滤料试样,选取合适 的粒径级配。我国现行规范是以筛孔孔径 0.5mm 及 1.2mm 两种规格的筛子过筛, 取其中段。这虽然简便易行但不能反映滤料孔径的均匀程度,因此还应该考虑级 配情况。能反映级配状况的指标是通过筛分级配曲线求得的有效粒径 d10 以及 d80 和 不均匀系数K80。d10是表示通过滤料质量10%的筛孔孔径,它能反映滤料中细颗 粒尺寸,即产生水头损失的“有效”部分尺寸;d80系指通过滤料质量80%的筛 孔孔径,它能反映粗颗粒尺寸;k80为d80与d10之比,即k80= d80/ d10。k80越大 表示粗细颗粒尺寸相差越大,滤料粒径越

3、不均匀,这样的滤料对过滤及反冲均不 利。尤其是反冲时,为了满足滤料粗颗粒的膨胀要求就会使细颗粒因过大的反冲 强度而被冲走;反之,若为满足细颗粒不被冲走的要求而减小反冲强度,粗颗粒 可能因冲不起来而得不到充分清洗。故滤料需经过筛分级配。2. 实验设备与试剂(1)圆孔筛一套,直径0.15-0.9mm,筛孔尺寸如表4-5-1所示。(2)托盘天平,称量300g,感量0.1g。( 3)烘箱。(4)带拍摇筛机,如无,则人工手摇。(5)浅盘和刷(软、硬)。( 6) 1000mL 量筒。3. 实验步骤(1) 取样。取天然河砂300g,取样时要先将取样部位的表层铲去,然后取样。 将取样器的中的砂样洗净后放在浅盘

4、中,将浅盘置于105C恒温箱中烘干,冷至 室温备用。(2) 称取冷却后的砂样100g,选用一组筛子过筛。筛子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 砂样放在最上面的一只筛(0.9mm筛)中。(3) 将该组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5min,然后将筛套取出,再按筛孔大小顺 序在洁净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 0.1% 时为止。通过的砂颗粒并入下一筛号一起过筛,这样依次进行直至各筛号全部筛 完。若无摇筛机,可直接用手筛。(4) 称量在各个筛上的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0.1g)。所有各筛余质量与底盆 中剩余试样质量之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质量相比,其差值不应超过 1%。上述所求得的各项数值填入表

5、4-5-1。表 4-5-1 筛分记录表筛号筛孔孔径/mm留着筛上的砂量通过该号筛的砂量质量/g/%质量/g/%200.920.320.280179.8400.4532.432.347.747.5600.331.431.216.316.3800.29.99.86.56.41000.152.32.33.03.0砂样筛分后总质量/g99.3砂样筛分前总总量/g100 44. 实验结果整理(1) 分别计算留在各号筛筛上的筛余百分率,即各筛号上的筛余量除以试 样总质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2) 计算通过各号筛的砂量百分率。(3) 根据表 4-5-1 数值,以通过筛孔的砂量百分率为纵坐标,以筛孔孔

6、径 ( mm ) 为 横 坐 标 , 绘 制 滤 料 筛 分 级 配 曲 线 , 如 图4-5-滤料筛分级配曲线龜孔径(mm)6图 4-5-1由图中所绘制筛分曲线上可求得d10、d80、K80。如求得的不均匀系数K80大 于设计要求,则需根据设计要求筛选滤料。由上图可得:d10= 0.25d80 = 0.91 K80 = 0.91 / 0.25 = 3.64(4)滤料的再筛选(本次试验不做此部分)。滤料的再筛选是根据在筛分曲 线上作图求得的数值进行的,方法如下。例如设计要求 d10=O.6Omm, K8O=1.80 时,则 d80=1.8OX 0.60=1.08mm,按此10 80 80 要求

7、筛选。 先自横坐标0.60mm和1.08mm两点各作一垂线与筛分曲线相交,自两点 作与横坐标相平行的两条线与右边纵坐标相交与上下两点。 再以上面之点作为新的d80,以下面之点作为新的d10,重新建立新坐标。 找出新坐标原点和 100%点,由此两点向左方做平行与横坐标的直线,并 与筛分曲线相交,在此两条平行线内所夹面积是所选滤料,其余全部筛除。(二)孔隙率测定1. 实验原理滤料孔隙率大小与滤料颗粒的形状、均匀程度及级配等有关。均匀的或形状 不规则的颗粒孔隙率大,反之则小。对于石英砂滤料,要求孔隙率为 42%左右, 如孔隙率太大将影响出水水质,孔隙率太小则影响滤速及过滤周期。孔隙率为滤料体积内空隙

8、体积所占的百分数。空隙体积等于自然状态体积与 绝对密实体积之差。孔隙率的测定要先借助比重瓶测出密度,然后经过计算求出 孔隙率。2. 试验设备与试剂(1)托盘天平,称量100g,感量0.1g。 ( 2) 100mL 量筒。( 3 )烘箱。4)烧杯,容量 500mL。5)浅盘、干燥器、料勺、温度计等。3. 试验步骤(1) 试样制备。将试样在潮湿状态下用四分法缩至120g左右,在105C 土 5C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所谓四分法是将试样堆成 2cm 之圆饼,用木尺在圆饼上划一十字分为 4 份, 去掉不相邻的两份,剩下的两份试样混合重拌、再分。重复上述步骤,直至缩分

9、 后的质量略大于实验所要求的质量为止。(2) 向量筒中注入冷开水至20mL,记录水的体积(VI)。(3) 称取烘干试样50g (m )徐徐装入盛水的量筒中,直至试样全部装入为 止,量筒中水不宜太多,以免装入试样后溢出。(4) 用量筒内水将试样全部洗入水中,摇转量筒以排除气泡。静置 0.5h 后记录量筒中水面升高后的体积(V2)。至少测两个试样,取其平均值,记入表4-5-2。表 4-5-2 用量筒测滤料密度记录表刻度体积试样IIIIII平均值V /cm320.020.020.0V /cm3239.241.240.2m/g50.0050.0050.00V/cm331.032.031.54. 实验结

10、果整理( 1)求定滤料密度,按下式计算。(4-5-1)( g/cm3)式中m0试样烘干质量,g;V1水的原有体积,cm3;V2投入试样后水和试样的体积,cm3。根据实验数据得到: = 50.00/(40.2-20.0)= 2.48 g/cm3(2) 求定孔隙率。将测定密度之后的滤料放入过滤柱中,用清水过滤一段时间(15 分钟),然后测量滤料层体积,并按下式求出滤料孔隙率()。(4-5-2)式中m烘干后滤料的质量,g;V滤料体积,cm3;滤料密度, g/cm3。根据实验数据得到: = 150.00 / (2.48*31.5) = 0.645. 主要事项1)四分法时试样不能太湿。实验二 过滤实验2

11、013 年12 月实验二 过滤实验过滤也是给水处理的基础实验之一,被广泛地用于科研、教学、生产之中。 通过过滤实验不仅可以研究新型过滤工艺,还可以研究滤料的级配、材质、过滤 运行最佳条件等。本实验包括三个内容。滤料筛分及孔隙率测定实验实验目的(1)测定天然河砂的颗粒级配。 (2)绘制筛分级配曲线,求 d10、d80、K80。(3)按设计要求对上述河砂进行再筛选。(4)求定滤料孔隙率。(一)滤料筛分实验1、实验原理滤料级配是指将不同大小粒径的滤料按一定比例加以组合,以取得良好的过 滤效果。滤料是带棱角的颗粒,其粒径是指把滤料颗粒包围在内的球体直径(这 是一个假想直径)。在生产中简单的筛分方法是用

12、一套不同孔径的筛子筛分滤料试样,选取合适 的粒径级配。我国现行规范是以筛孔孔径0.5mm及1.2mm两种规格的筛子过筛, 取其中段。这虽然简便易行但不能反映滤料孔径的均匀程度,因此还应该考虑级 配情况。能反映级配状况的指标是通过筛分级配曲线求得的有效粒径 d10 以及 d80 和 不均匀系数k80。d10是表示通过滤料质量10%的筛孔孔径,它能反映滤料中细颗 粒尺寸,即产生水头损失的“有效”部分尺寸;d80系指通过滤料质量80%的筛 孔孔径,它能反映粗颗粒尺寸;k80为d80与d10之比,即k80= d80/ d10。k80越大 表示粗细颗粒尺寸相差越大,滤料粒径越不均匀,这样的滤料对过滤及反

13、冲均不 利。尤其是反冲时,为了满足滤料粗颗粒的膨胀要求就会使细颗粒因过大的反冲 强度而被冲走;反之,若为满足细颗粒不被冲走的要求而减小反冲强度,粗颗粒 可能因冲不起来而得不到充分清洗。故滤料需经过筛分级配。2. 实验设备与试剂(1)圆孔筛一套,直径0.15-0.9mm,筛孔尺寸如表4-5-1所示。(2)托盘天平,称量300g,感量0.1g。( 3)烘箱。(4)带拍摇筛机,如无,则人工手摇。(5)浅盘和刷(软、硬)。( 6) 1000mL 量筒。3. 实验步骤(1) 取样。取天然河砂300g,取样时要先将取样部位的表层铲去,然后取样。 将取样器的中的砂样洗净后放在浅盘中,将浅盘置于105C恒温箱

14、中烘干,冷至 室温备用。(2) 称取冷却后的砂样100g,选用一组筛子过筛。筛子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 砂样放在最上面的一只筛(0.9mm筛)中。(3) 将该组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5min,然后将筛套取出,再按筛孔大小顺 序在洁净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 0.1% 时为止。通过的砂颗粒并入下一筛号一起过筛,这样依次进行直至各筛号全部筛 完。若无摇筛机,可直接用手筛。(4) 称量在各个筛上的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0.1g)。所有各筛余质量与底盆 中剩余试样质量之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质量相比,其差值不应超过 1%。上述所求得的各项数值填入表4-5-1。表 4-5-1 筛分记录表筛号筛孔孔径/mm留着筛上的砂量通过该号筛的砂量质量/g/%质量/g/%200.920.320.280179.8400.4532.432.347.747.5600.331.431.216.316.3800.29.99.86.56.41000.152.32.33.03.0砂样筛分后总质量/g99.3砂样筛分前总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