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病害附图.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9623111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 页数:100 大小:4.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瓜病害附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黄瓜病害附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黄瓜病害附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黄瓜病害附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黄瓜病害附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瓜病害附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瓜病害附图.doc(10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瓜霜霉病图片:黄瓜霜霉病.jpg图片:黄瓜霜霉病1.jpg图片:黄瓜霜霉病2.jpg图片:黄瓜霜霉病3.jpg图片:黄瓜霜霉病4.jpg图片:黄瓜霜霉病5.jpg简介英文名Cucumberdownymildew异名俗称“跑马干”、“黑毛”、“瘟病”。病原古巴假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Berk.etCurt.)Rostov.,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寄主黄瓜、香瓜、南瓜、丝瓜、葫芦等。危害发病特点是来势猛,病害重,传播快,如不及时防治,将给黄瓜生产造成毁灭性的损失。在流行年份受害地块黄瓜减产20%30%,严重流行时损失达50%60%,甚至绝收。棚室黄瓜栽培中发生最普

2、遍、为害最严重的病害。分布全国各地均有发生。详细资料为害症状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开始病部呈现水浸状斑点称“小油点”,在湿度大的早晨尤为明显,病斑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或黄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背面长出灰黑色霉层,后期病斑破裂或连片,致叶缘卷缩干枯,严重的棚内一片枯黄。春秋两季是发病高峰期。病原物孢囊梗从气孔伸出,单生或束生,无色。孢子囊淡褐色,柠檬形,单胞,顶端有突起。侵染循环病原在病叶上越冬或越夏。北方冬季不种黄瓜地区,则靠季风从邻近地区将孢子囊吹去。冬春保护地黄瓜霜霉病的初侵染来源主要是秋露地瓜秧和保护地病秧,以及来自苗床的带病苗。孢子囊萌发时直接产生芽管或游动

3、孢子,从气孔或表皮侵入,病害潜育期为37天,后又在病部产生孢子囊,通过气流和雨水传播,着落于叶片表面,引起再侵染。病菌孢子囊形成要求有高湿环境,萌发和侵入过程则只有在水膜、水滴的条件下才能完成。发生因素(1)环境:温、湿度是病害发展流行的主要条件。高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叶面没有水滴或水膜,孢子囊不能萌发和侵入,病害就不会发生。温度低于15或高于28,不利于病害的发生,温室大棚内通风不良,湿度过高,结露多,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和病菌的萌发、侵入,易于病害的发生流行。温度越高,对病菌的抑制作用越大。病菌的萌发和侵入需要有足够的湿度和适宜的温度配合才能完成,病菌在有水膜的情况下,温度在1020范围内即

4、可萌发侵入,并引起植株叶片发病。(2)栽培:地势低洼,土壤质地差,肥料不足,栽培过密,通风不良,浇水次数过多,都能引起病害加重发生。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良种,应选择抗病性强的津杂1号、津春3号等品种。采用无菌沙土或沙壤土育苗,培育无病壮苗。与南瓜进行嫁接换根栽培,增强抗病性。采用膜下沟灌,以降低棚内空气湿度。选用透光率高、无滴效果好的塑料膜。定植时合理密植,结瓜后及时打去底部老叶,增加田间通透性,减少病源。棚内局部发病重,但瓜秧较健壮,可以在晴天上午浇水后将棚室封严,迅速使黄瓜生长点部位的温度升高到4245,2小时后多点通风。整地时要施足底肥,浇水时随水追施适量速效性肥料,适当增施

5、磷钾肥。(2)物理防治:用5055水浸种1015分钟。(3)药剂防治:在棚室栽培条件下,尽量用烟剂熏蒸和粉尘法防治,用45%百菌清烟剂3.75千克/公顷,分别均匀放在垄沟内,然后将棚密闭,分别点燃烟熏。出现中心病株用60%氟吗啉锰锌600倍,或58%甲霜灵锰锌500倍,或50%烯酰吗啉1500倍,或72%的霜脲锰锌600倍进行防治,病害发生严重用50%烯酰吗啉1500倍与甲霜灵锰锌或霜脲锰锌混用防治。黄瓜猝倒病 高清详解!图片:2007_11_12_36806_171844.jpg图片:2007_11_12_70307_171837.jpg简介英文名Cucumberdampingoff病原瓜果

6、腐霉菌Pythiumaphanidermatum(Eds.)Fitzp.,属鞭毛菌亚门真菌。此外疫霉属(Phytophthoraspp.)的一些种及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hn),也可引起幼苗子叶出现萎蔫型猝倒病。有报道引起春季瓜苗猝倒病的病原还有刺腐霉(PythiumspinosumSawada)。寄主黄瓜。危害黄瓜苗期主要病害,该病约占幼苗死亡率的80%左右。分布棚室育苗期最为常见,特别是在气温低、土壤湿度大时发病重,可造成烂种、烂芽及幼苗猝倒。详细资料为害症状种子萌芽后至幼苗未出土前受害,造成烂种、烂芽。出土幼苗受害,茎基部呈现水渍状黄色病斑,后为黄褐色,缢缩呈线状,

7、倒伏,幼苗一拨就断,病害发展很快,子叶尚未凋萎,幼苗即突然猝倒死亡。湿度大时在病部及其周围的土面长出一层白色棉絮状物。生长后期瓜条受害,瓜面出现水渍状大斑,严重时瓜腐烂,表面长出一层白色絮状物,称绵腐病。病原物菌丝体棉絮状,白色,菌丝无隔膜,直径2.37.1微米。孢子囊丝状,大小(63725)微米(4.914.8)微米。藏卵器球形,直径14.934.8微米。卵孢子球形,平滑,直径14.022.0微米。侵染循环病原腐生性很强,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在病株残体上及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萌发侵染瓜苗引起猝倒,病菌靠灌水或雨水冲溅传播。发生因素(1)环境:低温、高湿利于发病。苗床通风不良,光照不足,湿度偏

8、大,不利于幼苗根系的生长和发育,易诱导猝倒病发生。(2)栽培:土壤中含有机质多,施用未腐熟的粪肥等有利于发病。在瓜生长成熟期,田间应严格控水,浇水时要绝对避免水淹瓜果,否则瓜果腐烂,易发生绵腐病。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地做苗床,选用无病的新土、塘土或稻田土,播前1次灌足底水,出苗后尽量不浇水,必须浇水时一定选择晴天喷,不宜大水漫灌。严格选择营养土,不用带菌的旧苗床土、菜园土或庭院土。采用快速育苗,避免低温、高湿的环境条件出现。果实发病重的地区,要采用高畦,防止雨后积水,黄瓜定植后,前期宜少浇水,多中耕,注意及时插架,以减轻发病。(2)生物防治:木霉菌剂药效持

9、久稳定,无残留,对人畜和生态环境无害,是发展生态绿色农业较理想的生物菌剂,具有很好的推广和应用价值育苗使用。首先把木霉菌剂用鼓皮或米糠稀释100倍,搅拌均匀。然后按2030克/平方米的量与黄瓜种子散撒在苗圃床上,再在上面盖上34cm的浮土。秧苗移栽时使用。在秧苗移栽时,每穴坑中放人23g木霉菌剂再栽人秧苗,培好土即可。(3)药剂防治:播种前15天翻松床土,喷40%的福尔马林,用原液30毫升/平方米,加水24升,喷液后覆盖薄膜45天后揭开,耙松放气。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克,或4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300克加细土100千克制成药土,播种后覆盖1厘米厚。幼苗发病初期喷72.2%霜霉威水

10、剂4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敌克松8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8%瑞毒锰锌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黄瓜靶斑病 详解(图)英文名 Cucumber Corynespora target leaf spot病原 山扁豆生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 Curt.)Wei.,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寄主 寄主范围广,为害十字花科、葫芦科、茄科等蔬菜20余种。危害 以保护地受害严重。春保护地一般在3月中旬开始发病,4月上中旬后病情迅速扩展,至5月中旬达发病高峰。田间主要危害叶

11、片,以中下部叶片受害严重。一般病田叶发病率为10%25%,严重时可达60%70%,甚至100%。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为害症状 病菌以危害叶片为主,严重时蔓延至叶柄、茎蔓。叶片正、背面均可受害,叶片发病,起初为黄色水浸状斑点,直径约毫米左右。当病斑直径扩展至至毫米时,叶片正面病斑略凹陷,病斑近圆形或稍不规则,有时受叶脉所限,为多角形,病斑外围颜色稍深呈黄褐色,中部颜色稍浅呈淡黄色,患病组织与健康组织界线明显。发病中期病斑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易穿孔,多为圆形,少数多角形或不规则,叶正面病斑粗糙不平,病斑整体褐色,中央灰白色、半透明,后期病斑直径可达至毫米,圆形或不规则形,对光观察叶脉色深,网

12、状更加明显,病斑中央有一明显的眼状靶心。严重时多个病斑连片,呈不规则状。发病严重时,病斑面积可达叶片面积的95%以上,叶片干枯死亡。重病株中下部叶片相继枯死,造成提早拉秧。 病原物 (1)形态:分生孢子梗细长,单生,不分枝,有隔膜17个,黄褐色,大小(90320)微米(5.7512)微米。分生孢子倒棍棒形,壁厚,基部膨大,顶部钝圆,有1020个隔膜,大小(39.6164.8)微米(11.817.2)微米。(2)特性:生长适温为30左右,产孢适温为25,分生孢子萌发适温为孢子形成和萌发需要高湿。光照能促进菌丝的生长30。病菌生长和孢子萌发的pH值以56,但对孢子的产生有抑制作用。PDA培养基培养

13、2天后菌落直径0.81.2厘米,菌丝白色,菌落疏松。5天后,菌落直径22.8厘米,中央0.10.2厘米范围内颜色变深,呈浅褐色,菌丝生长紧密,且向上突起,而菌落外围颜色较浅,生长疏松。8天后菌落颜,中央黄褐色至深褐色,次之为浅褐色,外围白。 侵染循环 病原以分生孢子丛或菌丝体在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病菌借气流或雨水飞溅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各地发病多见于黄瓜生长中后期。 发生因素 病原具有喜温好湿的特点,病菌侵入经潜育67天后发病,高湿或通风透气不良的条件下易发病;气温2527,湿度饱和的条件下发病重;温差大也有利于发病。(1)品种抗性:品种对病情的影响:品种间抗病性存在着显著差异,平均病情

14、指数可相差20左右。如津春3号在相同条件下受害明显较轻。(2)环境:土壤肥沃,底肥充足,黄瓜植株生长健壮的田块,靶斑病发生较轻;肥力不足,土壤贫瘠,植株长势较弱,叶片色黄,质地较薄,则发病严重。大水漫灌,放风不及时,田间湿度较大的田块,往往发病较重;保护地中缓冲室及过道附近发病明显较轻;灌后遇雨,发病重。 防治方法 、适时轮作 发病田应与非寄主 作物进行年以上轮作。彻底清除现残株,减少初侵染源。搞好棚内温湿度管理,注意放风排湿,改善通风透气性能。、种子消毒 该病菌的致死温度为,可采用温汤浸种的办法:种子用常温水浸种分钟后,转入至热水中浸种至分钟,并不断搅拌,然后让水温降至,继续浸种至小时,捞起沥干后置于至处催芽,可有效消除种内病菌。用温汤浸种最好结合药液浸种,杀菌效果更好。、加强栽培管理 及时清除病蔓、病叶、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减少初侵染源。控制空气湿度,实行起垄定植,地膜覆盖栽培,于膜下沟里浇暗水,减少水分蒸发,要小水勤灌,避免大水漫灌,注意通风排湿,增加光照,创造有利于黄瓜生长发育,不利于病菌萌发侵入的温湿度条件。、药剂防治 可用施特灵水剂(氨基寡糖素)至倍,或诱抗素喷雾预防。发病后用阿米西达悬浮剂倍液,或施佳乐悬浮剂倍液,咪鲜胺乳油倍液、福星乳油倍液,戊唑醇悬浮剂倍液,腈菌唑乳油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