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研客观题总结——加油涂涂版.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9619354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考研客观题总结——加油涂涂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心理学考研客观题总结——加油涂涂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心理学考研客观题总结——加油涂涂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心理学考研客观题总结——加油涂涂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心理学考研客观题总结——加油涂涂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考研客观题总结——加油涂涂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考研客观题总结——加油涂涂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考研客观题总结加油涂涂1,各种感觉相互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是感觉对比,不同感受器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是感觉的相互作用。2,频率音调,正弦波纯音,波形音色,振幅音响,声音的听觉属性有:音调,音响,音色。3,声音经过生理性传导声压大约提高20到30倍,骨传导效率最差。4,明度恒常性指照明条件改变时,物体的相对明度和视亮度保持不变。颜色恒常性指一个有颜色的物体在色光照明下,它的表面颜色并不受色光照明的严重影响。5,A=aD A物体的大小,a视网膜投影的大小,D对象与眼睛的距离6,遗忘曲线的纵轴是保持百分比,横轴是时间。7,据思维任务的性质,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观动作思维(实践思维):

2、实际动作;形象思维:表象;逻辑思维:典型形式经验思维:日常生活经验;理论思维:科学的概念判断;直觉思维:对新问题能迅速理解判断;分析思维:逻辑思维辐合思维:据已知信息,熟悉的规则;发散思维:不同方向思考常规思维:现成方案程序;创造性思维:新,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8,能够说明言语能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能力是言语的创造性。9,音位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意义结合单位,词是语言中可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句子是可独立表达比较完整语义的语言结构单位。10,罗素认为情绪可分为愉快度和强度,冯特三维理论:愉快不愉快,激动平静,紧张松弛,施罗伯格:愉快不愉快,注意拒绝,激活水平,普拉切克:强

3、度,相似性,两极性。伊扎德:愉快度,紧张度,激动度,确定度。11,既是情绪表现下行系统的中转站,又是上行警觉激活系统的中转站是网状结构,前额皮层:左侧积极;右侧消极;杏仁核:消极感情;海马:在情绪行为的背景调节中起关键作用;扣带回前下部主要与情绪加工有关,扣带回后部主要与认知功能有关。12,汉森兄弟研究表明被试指出发怒的面孔比指出愉快的和中性的速度快。最易辨认的是快乐和痛苦,较难辨认的是恐惧悲哀,最难辨认的是怀疑,怜悯。13,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为消除饥饿而饮食),指向功能(学习动机支配下去图书馆),维持功能(行为坚持性)14,阜南的层次结构理论:一般因素:G;大因素群:言语和教育,操作和机

4、械;小因素群:言语,数量;操作信息,空间信息,用手操作;特殊因素群15,额叶:社交智力,自知智力;右半球后部:空间智力;颞叶与枕叶相邻部位16,艾森克的整合理论:类型水平一般因子;特质水平群因子;习惯反应水平(特殊因子);特殊反应水平(误差因子)17,自我意识:对自己存在的觉察,是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自我认识: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认知评价。自我评价:在自我认知基础上对自己做出的某种判断。自我体验:自己对自己怀有的移走后那个情绪体验。自我控制:发动和抑制。18,琼斯和戴维斯:认知主体对他既稳定又富有信息的行为总该寻找有意义解释。19,社会知觉指对人的知觉。20,人际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决定于双方社会

5、需要满足程度。21,据侵犯行为的方式可分为语言和动作侵犯,据侵犯行为的动机可分为报复性和工具性侵犯。22,群体思维指向群体自身的个体极端去个性化,通常发生于有高凝聚力的小群体中。群体极化: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讨论使得其对某事物的观点朝向更积极或消极的方向发展。影响因素:群体规范压力大时;权威人格的影响;群体成员间的信息沟通;群体内部的暗示和从众;群体内聚力的大小。2,3,丘脑:是间脑的一部分(丘脑和下丘脑共同组成),是网状结构的一部分,对控制睡眠和觉醒有重要作用,是感觉信息传入大脑的重要中继站。24,下丘脑:控制内分泌系统,维持新陈代谢,调节体温。25,边缘系统:包括丘脑和下丘脑在内,与动物本能

6、活动有关,与记忆有关。26,身体内部感觉:运动觉(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27,不完全遗忘:能再认但不能回忆;完全遗忘: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临时性遗忘: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永久性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28,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概括了詹姆斯以来的情绪理论和20世纪中叶情绪生理学的研究成果,提出情绪通过皮层认知评价才得以产生的重要观点,是情绪理论的一大突破。沙河特情绪二因素理论的核心部分是认知,认为真正的情绪体验是由对生理唤醒状态赋予的“标记”决定的,个体利用过去的情绪经验和当前环境中信息对自身唤醒状态作出合理解释。29,弗洛伊德认为健康的人格状态就是:自我成为精神的主体。30,各种性格特征

7、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性,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结合,在不同场合具有一贯性。31,社会判断是指一个人对社会性质的自我主观意识,指社会舆论对某个人,某件事的评论,是一个比较的过程,通常可显示出个人的精神追求和社会立场。32,冲突的直接目的是打败对方,是直接以对方为攻击目标的一种互动行为。冲突争夺的目标即可相同又可不同。冲突双方必须有直接交锋。冲突是由社会不平等造成的。33,普莱尔儿童心理主要研究学龄前儿童,特别是婴儿期的心理特点,被公认为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霍尔确立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从出生到成熟),扩大到青春期。,也是最早正式研究老年心理的心理学家。荣格首先提出研究成年期,而且

8、是最先具有完整毕生发展观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将年龄划分从青春期扩展到老年期。何琳沃斯最先提出要追求人的心理发展全貌。发展心理学概论是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34.埃里克森发展阶段论:婴儿期(02)信任对怀疑,希望;儿童早期(24)自主对羞怯,意志;学前期(47)主动对内疚,目的。35.从受精到2周:胚种期;38周:胚胎期;938周:胎儿期,发展到第28周,是胎儿出生后能否存活的一个分界期。36.内胚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其它内部器官和腺体;中胚层:真皮,肌肉,骨骼,排泄,循环系统;外胚层:皮肤,感觉器官,神经系统,表皮,毛发,指甲,牙齿。37,游泳反射(46),莫罗反射(半年内)抓握反射

9、(34)巴宾斯基反射(812)强直性颈部反射(4)行走反射(2个月内)38,婴儿脑发展最快的是中脑和脑干,生命中枢。39,婴儿基本掌握语法的关键期是2030个月,言语发生的时间大致为10到14个月。40,3岁前儿童的言语主要是情境语言(对话言语)41,儿童内抑制开始蓬勃发展起来的年龄段是约4岁起。42,儿童出于关心他人做出的利他行为属于自主的利他行为,规范的利他行为是期待个人报偿或避免批评。43,性别稳定性:男孩长大后成为男人,4岁左右。性别恒常性:性别不因发型服装的改变而改变,坚定性,5岁左右。44,幼儿对数的概念掌握分四个阶段:口头数数,给物说数,按数取物,掌握数概念。45,小学儿童自我意

10、识的平稳发展时期是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第一个上升期是一年级到三年级,第二个上升期是五年级到六年级。46,心理学家采用FOK判断研究元认知监控。47,童年期儿童的自我意识正处于客观化时期,是获得上社会自我的时期,个体明显受到社会文化影响。48,童年期儿童品德发展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协调性。49,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的思维形态的阶段是青年晚期,即成年中期。50,青少年期指个体从11,1217,18,这个年龄段分为:少年期(青春期)11,1214,15;青年初期:14,1518,19。51,玛西亚:自我同一性分为两个维度:危机:个体对与自己密切相关的问题是否有过茫然或迷惑不解的时期。自我投入:是否为认识自

11、己,实现自我,达到某一目标而倾注全力。1,自我同一性扩散:双无。2,自我同一性的早完成:没有危机,有投入,奋斗目标来自父母或权威。3,同一性延缓:有危机,没投入,责任和目标不明确。4,同一性形成:有危机,有自我投入。52,古尔德的普遍发展模式理论:1618父母的控制;1822离开家庭时期;2228,建立可行的生活方式;2934信念危机时期,婚姻关系脆弱;3543生命危机时期;4350获得稳定时期;50岁后,老成持重期。53,莱文森特别强调中年转折期,认为此时产生的评价可能会导致中年危机。54,拉文革强调自我调节功能变化55,同一性扩散:对立面;消极同一性:形成社会不予承认的,反社会的或社会不能

12、接纳的危险角色。自我同一性过剩:一个人过分卷入特定团体或某种亚文化的特定角色中而绝对排他。同一性缺乏:一个人拒绝自己在成人社会中应担任的角色。56,八个月的婴儿已经具备深度知觉(6),大小恒常性知觉(4)形状恒常性(3),6个月前已能辨别大小。57,人们注视黄色背景上一块灰色纸片几分钟后,会感觉灰色纸片呈蓝色,称为颜色对比。58,视觉搜索范式关注注意的意中指向性,语义启动范式研究语义知识在大脑中是如何储存的。59,非意识事件是个体很少觉察到的事件,像血压变化,而前意识事件能将信息吸引到意识注意。如在收音机听到首歌,会想起高中时参与的一个聚会。60,杏仁核负责情绪记忆,海马负责陈述性记忆。61,

13、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中,随机误差是通过对角线表现的。62,客观阈限指被试在无意识过程中对刺激的觉察阈限,主观阈限指被试在意识状态下对刺激的觉察阈限。在主观阈限下,客观阈限上,被试对刺激没有言语觉察。客观阈限的辨别反应的水平在随机水平上。63,SOA指两个刺激呈现的异步性,当SOA变短时,对刺激2的反应时增加。64,二级强化,任何一个中性刺激若与一级强化反复联合。可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65,差别阈限上限,递减:最后一次+到非+的中点,下限,最后一次到非的中点。66,霍尔复演说;希勒精力过剩说(发泄体内过剩精力);彪乐机能快乐说(机体愉快获得的手段)格罗斯生活准备说(对未来生活的无意识准备);拉扎

14、鲁斯快乐放松说;博伊千介克成熟说(发展个体主动性欲望,适应环境和环境一致欲望,重复练习),巴特森提出的游戏理论是元交际理论。67,童年初期儿童内部语言发展经历:出声思维阶段,过渡阶段,无声思维阶段。68,游戏的目的性:创造性,教学,活动性;认知发展:机能,建筑性,假装,规则。社会化程度:无所事事,单独,旁观,平行,联合,合作。69,儿童游戏形式发展:模仿性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有规则的游戏。70,班杜拉认为榜样示范会产生五种效应:观察学习效应,环境加强效应(学习者看到榜样的行为同时可能会注意到其他特征),情绪唤醒效应(看到榜样某些行为后情绪唤起,处于兴奋状态),抑制效应(看到榜样做了不该做的事受

15、到惩罚也不去做了)和去抑制效应(学习者看到榜样做了不该做的事但没受到惩罚就去做了),反应促进效应(学习者由于受到榜样的影响而去做本来会做的事情)。71,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认知结构,学生应掌握的学习内容是学科基本结构。72,加涅总结的信息加工模式中的执行控制与学习结果分类中认知策略相似。73,学生为得到老师的赞扬学习是附属内驱力,为赢得社会地位学习是自我提高内驱力,为探索解决问题是认知内驱力。74,据阿特金森的期望价值理论,期望和价值间是互补关系。75,概念改变中原有学习对新学习产生不利影响,属于负迁移,改变过程中还涉及逆向迁移。76,桑代克确定的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学习心理,学生发展,学生差异。77,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过程: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系统(做出概括和结论),联想(新旧知识建立联系),方法(应用实际)78,布鲁纳认为,在人类智慧生长期间,经历了几种表征系统的阶段:动作性表征(实用生产工具时产生),印象性表征(使用篝火等知觉工具时),符号性表征(使用语言等抽象工具时)79,奥苏泊尔提出的教学原则包括:渐进分化原则(一般,抽象具体,下位学习或类属学习),综合贯通原则(上位学习或并列结合学习)80,建构主义学习观:学习的主动建构性(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学习的社会互动性(人与人的互动进行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