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分析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9619011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分析更新日期:2008-11-2719:53:53索引号:533423-009578-20081127-0019发布机构:维西县康普中学教科室发文日期:2008-11-27名称: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分析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分析维西县康普中学教科室编者按:我县农村中小学的辍学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县“普九”成果的巩固和提高,而且还关系到我县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尽管和级政府和各学校已经想尽办法控制大量学生的流失,但是收效甚微。随着国家对贫困地区扶贫政策的不断落实,特别是我州“高原农牧民子女生活补助”政策的落实,中小学生辍学主流原因已不是贫

2、困。农村辍学率居高不下,已成为农村教育走不出困境的主要原因,本文试图就我县农村中小学辍学原因及对策作分析。任何社会现象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根源,中小学生辍学也一样。农村学生非正常辍学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几乎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而且越是落后地区问题越严重。一、中小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1、家庭因素1.1家庭经济条件原因。目前我县农村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的农民经济还相当落后,甚至尚未脱贫,仅能维持日常生活;虽然现在我县中小学生已基本实现免费教育,即使家长让孩子读完初中,也没有能力让孩子升入高一级的学校深造,于是提前放弃了对子女的培养。1.2离异家庭子女由于父母间相互推脱抚养和教育的责任,子女像足球一样

3、你踢过来,我踢过去,缺乏家庭的温暖。1.3监护人(家长)的思想较为单纯,文化层次低。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支配下,农村的初中教育也曾经红红火火。但是,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部分家长看到一些个体户,虽然没有文凭,甚至有些没有什么文化知识,却能赚大钱。而且不少的学生和家长看到目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艰难的现实,从而滋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这种错误思潮已开始在农村蔓延,许多家长错误地认为,现在连大学生都不包分配了,许多大、中专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上学还有什么用?而且上学要花不少的费用,得不偿失。不如让孩子早点学些手艺外出打工,做生意,一年少说也能挣二、三千元,现在知识能值多少钱?只

4、要孩子能算算数,记记帐就可以了。1.4家庭教育缺失。有些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家庭监管力不从心其中有一些孩子因没有大人管教,导致了贪玩和不爱学习,逐步产生厌学情绪,学习上与同学们的差距愈拉愈大,最后无心学习,以致逃学、辍学。还有一些家庭富裕、文化水平又不高的家长,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对孩子娇生惯养,孩子提出的一些不合理要求随意满足,使孩子养成了好吃、好玩、懒惰的坏习气,学习上不愿吃苦,也不愿受学校的种种约束而辍学等等。有的家长不懂教育规律,对孩子的态度是“要钱给你钱,要穿给你穿”;或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更有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任其自由发展。2、社会因素2.1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期,心理和生理上都

5、很不成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易受到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第一、学生之间被打或抢被勒索财物,被盗等屡屡发生,学生缺乏安全感。第二,一些个体业主利欲熏心,不顾有关的法令或向学生出租不健康的书刊,或向学生售烟酒,学生随意进入录像室、电子游戏室、网吧、桌球室等场所,以达非法牟取暴利的目的,学生一旦痴迷上这些以后,就会无心学习,经常逃学、旷课,最后导致辍学。第三,农村文化市场上“黄毒”的影响,致使一些学生无心读书,一场黄色录像或一本淫秽书刊都可以使多年的学校教育付诸东流。第四,一些社会腐败现象也对部分家长和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不论是大、中专生毕业分配,还是招工、招干,部分单位不是量才用人,而是

6、搞拉关系、走后门、行贿受贿、以权谋利等不正之风,出现了没才能也能找上好工作、好单位,而把有真才实学的人拒之门外的现象,使家长和学生对未来的事业与前途失去信心,逐渐产生弃学心理。2.2一些传媒文化也不适合孩子的成长,真正适合中小学生的节目少之又少,暴力、爱情片亢斥视野,青春偶像大行其道媒体从某种方面已经对孩子造成了误导,使孩子过早的成熟。3、学校因素3.1教育设施落后农村从小学到中学,无论是教学环境,还是教学条件,甚至是师资配置,远不及城市,一天10节课,除了听老师喋喋不休的讲课,就是堆成山的作业,在孩子眼中,学校就是一潭死气沉沉的水,没有生机,没有活力,只有枯燥的学习,怒目而视的老师,一成不变

7、的课堂3.2教师因素农村师资力量不高,部分教师很难调动学生积极性。农村学校教师的频繁流动给学生的不良影响,而能够留下来的,多为本乡镇的老教师,要他们适应一日三变的教育教学观念有点难,因此就出现了教师觉得学生难管,学生觉得老师讲得没意思的局面。个别教师教学状况不好,导致学生丧失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继而波及其他学科,导致总成绩下滑,影响其学习积极性。部分教师观念更新慢,盼辍心态强。有一些教师总是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却很少从自身考虑原因,从未想过要追赶时代的步伐,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对学生缺乏必要的耐心,改造的恒心。一遇到调皮捣乱的学生或者成绩差的学生,就想方设法挤兑走,而且理直气壮:“走一两

8、个人,安定一个班级值得!”“他在班里一点儿好作用不起,走了省得影响别人!”诸如此类,加快了学生的流失步伐。有一部分教师缺乏对待工作的热情、对学生的爱,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差,成绩差的学生尤其缺乏耐心,轻则冷眼相待、冷语相加,重则大声呵斥、甚至责罚,还有极个别教师甚至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这样一来就使得那些后进生看不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而无所适从,从而使这些本来就处在辍学边缘的学生更快的离开了学校。3.3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农村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高,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也是学生辍学的另一重要原因。由于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失去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4、个人因素4.1学习动机丧失造成辍学。

9、由于教育态度、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不尽完善,使部分学生尤其是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生活的乐趣和学校生活的魅力,认识不到学习的生活实用目标和人生终极目标,学生一致处于学习成绩低劣失败的环境中,从没有在学习上产生过成就感,“低人一头”的日子日复一日,这种阴影一致影响学生的成长,有部分学生就破罐子破摔,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久而久之,必然造成辍学的现实。4.2心理负担过重造成辍学。各方尤其是家方和校方对学生单方面的苛刻要求,造成学生过重的压抑心理;父母和教师对孩子的过分保护和干涉,造成学生过重的盲从心理;家庭劳动个体化的倾向,使孩子缺乏交流,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在群体中

10、找不到合适的位置;学业成绩持续落后,加上各类活动开展的少,使孩子的就学欲望越来越低,甚至对生活也丧失了情趣和信心。4.3身体和其它方面的突发原因造成学生的自然流失。5、自然条件原因我县农村村社人们常年生活在上山入云间,下山到河边,两山能对话,相会要半天的境地,居住分散,交通很不便利,学生上学基本上靠步行。二、中小学生辍学危害。1、不利于“普九”的顺利实施。2、违犯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影响了党和政府的施政形象。3、不利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4、带来了新的就业压力。5、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6、引发了青少年犯罪:辍学失业犯罪,构成了恶性循环,给社会稳定带来了很大隐患。三、辍学的对

11、策思考1、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制定出相关的实施细则。特别要落实以下几点:要明确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教师在义务教育中各自所负的责任。要像抓计划生育工作那样,把学生读书的事落实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责任人身上。同时,在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宣传义务教育法,使他们能深入了解并自觉执行,要让广大农民增强“不送子女上学违法”等法律意识,对不送子女上学的家长或监护人应依法强迫其履行义务。3、继续加大扶贫力度,改善贫困地区农民生活水平。3、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一是要转变办学观念,坚决摒弃只重视少数学生升学,轻视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歧视差生的做法,不让学生升学无望而逐渐厌学、逃学,最终

12、辍学;二是切实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把压力转化为动力,让学生不因沉重的课业负担而产生厌学情绪,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三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应以爱为本,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四是加大督查工作力度,严禁学校以种种理由拒绝学生入学或变相开除学生。五是改革考试和评价体系。义务教育阶段要降低考试难度,减少考试次数,严禁将学生成绩排队,严禁将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主要依据,要坚决落实小学毕业生免试升入初中的规定,使所有的小学毕业生能够进入初中就读。改善农村学校管理。首先,改变管理观念,实行人性化管理。农村教育需要有现代素质的管理人才,能理解、尊重教师,为教师和学生

13、创造一个愉快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开放而有效的管理为老师注入活力和热情,激发他们的工作智慧;同时也会打破沉闷的学校生活,让学生离教师、离课堂更近,而不是辍学。其次,改变教育评价体制。以成绩、排名为基础的传统评价方式既害学生又害教师。还有什么比排名次更能打击、伤害大多数学生?还有什么比以考试分数为评定标准更能误导教师的教育方向?发展性的教育评价不仅会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具吸引力的学习氛围,也同时引领教师不断地追求真知、提高能力并勇于参与到教育变革的实践中来。第三,提倡严肃诚实的管理风尚。管理态度、方法、风气都会直接影响教育部门的风尚也直接影响教师的职业态度和素养。诚实的精神面貌是现代的楼房和设备所换不到

14、的。不诚实、不务实,再大的财力投入也改变不了教育力量的苍白。在教育管理上,要实事求是,坚决摒弃弄虚作假等腐败的行为,这是养成教师和学生诚信的基本条件。4、改革课程体系和教材由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质量与先进地区尚有较大差距,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加之现行的初中课程门类偏多,教材内容不同程度脱离生产生活实际,造成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学质量偏低,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有困难,丧失继续求学的信心。因此,必须尽快实行课程和教材改革,减少初中课程门类,降低教材难度。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在农村初中实行“绿色证书”制度,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的文化知识外,学习一至两门适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实用技术。5、加强农村初中建设针对民

15、族地区农村初中基础设施落后师资整体素质不高等实际情况,各级政府应将实施义务教育的重点放在农村初中,从资金、师资、设备等方面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学校的投入,使农村初中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逐年提高,从而增强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能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6、弘扬素质教育理念,坚持素质教育方向。农村基础教育是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使每一个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教育。农村教育要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首先要大力宣传素质教育理念,不仅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各学校负责人要知道,教师要知道,而且所有的学生,包括辍学学生、学生

16、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知道,要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深入人心;其次,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领导的决策,必须始终坚持素质教育的原则和方向,各种教育改革举措必须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革除应试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侵袭和干扰;第三,素质教育不能只挂在口头上,必须落在实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个学校,都要狠抓落实,一抓到底。7、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思想和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解决学生辍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就目前农村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第一,提高农村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和能力,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自觉地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个性差异,自觉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积极性。第二,提高现有农村教师专业素质。充分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打破时空阻隔,大规模开展高水平的教师培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