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现代城市广场的景观规划设计.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9618461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述现代城市广场的景观规划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述现代城市广场的景观规划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述现代城市广场的景观规划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述现代城市广场的景观规划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述现代城市广场的景观规划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述现代城市广场的景观规划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述现代城市广场的景观规划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述现代城市广场的景观规划设计浅议现代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转)环境艺术设计 2009-12-15 13:40:36 阅读4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中华设计师网:浅议现代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作者:潘科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量:1426 更新时间:2009-1-6 摘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始,国内各大城市逐步兴起建造城市广场的热潮,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从城市的本质入手分析其设计需求,并提出相应对策。文章认为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存在形式之一,具有城市公共空间的共性,和其特殊性,由此提出城市广场在使用上的多样性需求和环境形象的整体性需求,针对两种设计需求提出了几点设计方法。关键字:城市广

2、场 城市公共空间 设计需求 城市广场是将人群吸引到一起进行静态休闲活动的城市公共空间形式。一个主要为硬质铺装的,汽车不得进入的户外公共空间,起主要功能是漫步、闲坐、用餐或观察周围世界。而不是一个用与路过的空间。当然可能会有树木,花草和地被植物的存在,但占主导地位是硬质铺装地面;如果花草和绿地化区域超过硬质地面的量,我们将这样的空间称之为公园,而不是广场。 城市广场正在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它的出现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为我们的生活空间提供了更多的物质线索。如同其它许多新鲜事物一样,我国新建的城市广场也受到正反两方面的评价。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外部公共空间体系的一种重要组成形态,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

3、,它和城市街道绿地,公园,开放的城市自然风貌(山、川、湖、海等)共同构成富有特色的城市外部空间环境,在当代城市建设中,城市广场在城市设计,规划中,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进行城市广场的设计呢,怎样确立广场的设计需求和相应对策呢?本文将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一、城市广场的本质 城市广场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一种存在形式,因此,其本质将有城市公共空间的共性,和其自身的特殊性。 首先,城市公共空间是社会文化的一种物质积累和意义象征,它和社会生活紧密相关。城市公共空间为社会生活提供场所,同时也对人的活动起到促发限制的作用。二者是一种互构的关系:特定的空间形式、场所会吸引特定的活动和用途,而行为和活动

4、也倾向于发生在适宜的环境中,甚至对环境产生能动的作用。如果从社会生活角度对城市公共空间分析,可归纳其本质在于:不同的生命体验、不同的社会生活和不同的价值体系的交流沟通和它们的彼此共存、互相交融和互相补充。城市广场常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文化传统、面貌特色。因此,在广场文化造型方面,常利用具有鲜明城市文化特征的小品、雕塑和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灯具、铺地图案、座凳及置石等景观元素烘托广场地方文化特色。 第二,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其它存在形式例如:绿地、商业步行街等相比较,广场更集中地反映社会文化,并且包含了更多的社会生活内容。社会文化具有历史阶段性特征和地域性差异,因此,广场的时代特征和区域文化特征表现得很突

5、出。例如欧洲城镇的市民广场和我国的天安门广场就有本质区别,不仅广场如此,城市亦然,我们说“巴黎咖啡伦敦啤酒”就是社会文化地域差异特征的表现。我国近年来新建的城市广场往往既要承载集会、观演等社会活动,又要表现某些主题,在建设之初就被要求成为展现城市风貌的窗口,承担地区标志的重任。 二、城市广场的设计需求 从城市广场的本质分析其对设计提出的要求,换句话说,也就是广场物质形式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两点,简单地说,即需求的多样性和环境形象的整体性。 1、需求多样性 需求多样性是指广场使用上的多样性和广场表现社会文化多元共生的需求。广场使用上的多样性是显而易见的。随着经济的增长,现代都市人的生活节奏日趋加快

6、,人们生活的模式不再是以前“单位家庭”两点一线的模式,而是愈来愈追求自然,渴望自然那清新、豁达,充满阳光与无私的氛围,去暂时地避开都市的喧嚣与繁杂。广场包含的社会生活多种多样,因此,要求广场能提供相应的空间和场所。人在广场中的活动除去集会、观演等大众参予活动之外,还有休息、交谈等活动,这类活动中人的行为可概括为两类:一是人与人的交流,包括自然的集中和约会两种方式,后者参加的人少,相对私密;自然的集中的典型例子是老年人(不一定相识)聚在一角聊天锻炼等活动,此时常常是寻找可利用的边界、边角空间。二是人与环境的交流,人需要独处,或是观赏广场景观,或是思考。这时,纯个人的行为对广场空间的要求可能更苛刻

7、。 广场使用的多样性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人参与其中的随意性。城市公共空间好坏的标准之一就是人的参与程度如何,而人对开放空间的参与是随机的和随意的,这就要求广场能提供更多使人参与其中的物质线索,路径上的可达性是方法之一,本质还在于环境意义的传达要清晰。 广场多元性的另一含意是指社会文化在广场的多元共存状态。不同社会群体的多种文化需求,人对文化需求选择的多样性都要求在广场有所体现,广场的本质也包含着多元文化共存、融合的含义。因此,“文化共生”现象在城市广场设计中表现得日渐突出,美国新奥尔良的意大利广场是在这方面比较极端化的例子。 2、环境形象的整体性 环境形象整体性的含义是指环境空间中的要素:

8、场所、路径、领域之间所具有的良好关系,并因此提高广场空间的关联性,进而使环境意义的表达逻辑清晰而具有整体性。环境形象的整体性是形成一个完整的环境系统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环境形象整体性还有助于提高广场空间的可识别性。可识别性的增强有助于广场主题的表现和接受,也是使人们将广场从城市其部分区别开的途径。 人对广场空间需求的多样性和广场环境形象的整体性是从“人”和“物”两个角度对广场设计分析的结果,它来源于广场的本质和人对环境的知觉认识,针对两点设计需求,这里提出一些相应的设计方法。 三、广场设计方法研究 如果把广场的空间环境看作一个系统,那么从系统的结构比系统的要素,对于系统的功能有更根本的决定意义

9、这一观点分析,显然,广场空间环境的空间秩序和层次的设计应放在首位,这是因为空间的秩序和层次决定了广场整体的结构,这也是广场设计方法研究的出发点,对此,这里提出以下几点方法,以供研究。 1、边界状态利用和调整 广场处在城市环境中,周边的建筑、道路会对广场产生影响。这些是城市广场整体领域感形成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有两种情况,一是周边建筑呈围合或不完全围合状态,周边建筑的间距、体量、形式越接近,这种围合的连续性就越强,闭合程度也越高,这种情况可以用完形心理学中闭合性原理来解释。 第二是广场周边有在视觉和心理上占据主导地位的建筑物或自然中的山体等,其庞大的体量可以被用来突出场所特征。这种基于完形心理学

10、中近接性原理的现象在西方建筑史中有许多实例。 上述两点说明边界状态有助于形成广场的场所感和领域感,注重边界状态的利用和调整甚或改造,有助于提高城市广场与城市环境的关联性,使其出现和存在变得更自然和有机,这为人参予到广场空间提供了更多的引导和促进的帮助。 2、丰富广场空间的类型和结构层次 广场空间的类型和层次可看作是广场环境系统的空间结构,丰富空间的层次和类型是对系统结构的完善,将有助于解决广场使用多样性的需求。 这一点可以从两个层次着手设计,首先是丰富空间的结构层次,利用尺度、围合程度、地面质地等手法在广场整体中划分出主与从、公共与相对私密等不同的空间领域。第二是在不同空间丰富空间边沿的状态。

11、人的行为表明人在空间中倾向于寻找可依靠的边界,即“边界效应”。环境通过物质形式向人提供传达环境意义的线索。因此,在空间边沿的设计中,丰富其类型,提高人们选择的可能性,从而满足多样性的需求。 3、标志物与可识别性 标志物本身就是为了提高广场的可识别性。这里要明确可识别性的含义。可识别性是易辩性和易明性的总和,简单的解释是:易辩性是指A不是B,易明性是指A是C。因此,可识别性要求事物的独特性,针对城市广场来说,其可识别性将增强其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试想如果我国各大城市的广场全部是简单的草坪加喷泉,那么这样的广场是否已背离了广场的本质呢,它们对城市居民又有多大的吸引力呢? 正如罗素所说:参差多态,乃幸福之本源。本文总结的设计方法仅仅是对广场设计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的对策,具体到每一个设计将会有具体的问题和多样的结果。科技进步使我们足不出户便能知天下大事,甚至还能知道许多小事儿,人在室内停留得越来越长,或许正因为这样,社会对城市公共空间表现出了更多的关注,在人情味日渐减少之时,希望良好的户外公共空间能提供更多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机会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