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讨人烦”不必太担心.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9617879 上传时间:2023-12-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孩子“讨人烦”不必太担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孩子“讨人烦”不必太担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孩子“讨人烦”不必太担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孩子“讨人烦”不必太担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孩子“讨人烦”不必太担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孩子“讨人烦”不必太担心.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孩子“讨人烦”不必太担心 发布日期: 2011-03-27 00:00 作者:文/马志国 漫画/王欣蕊乐乐的孩子两岁半了,过去都说挺乖的。可是,最近一家人都感觉孩子越来越不好看了,越来越淘气,越来越讨人烦,还常常又哭又闹,弄得谁也不愿意看孩子了,宁可干别的家务。孩子这样讨人烦怎么办?怎样治好孩子讨人烦的毛病?讨人烦是成长中的必然应该说,这时候孩子的又哭又闹讨人烦不是毛病,而是特点,是年龄特点,用专业一点的话说,是心理年龄特征。俗话说“两岁三岁讨人烦”。这时候的孩子,许多事他们常常会坚持“我自己来”,结果却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他们还经常不听话,凡事偏要和大人对着干,又哭又闹。于是,让人觉得他们特

2、别讨人烦。这是因为这个时候,正是孩子的自我意识飞跃发展的阶段,所以说是心理年龄特点。换句话说,两三岁的孩子如果不讨人烦,反而更是令人担心的了。既然这个时候孩子的讨人烦是年龄特点,所以,家长光烦不行,应该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多想办法巧妙应对。巧妙应对有办法一是给予巧妙的忽视有一幅漫画:一只老鼠优雅地用手按压杠杆,同时得意地和后面的“鼠兄弟”说:“看,我能训练人,当我一按压杠杆的时候,他们就会给我一粒好吃的食物。”有时候,大人就成了孩子这只“小老鼠”的“掌中之物”,被孩子“控制”了。当孩子“非要”做一些事情而大哭大闹的时候,大人就会屈服,让孩子得到了想得到的东西。于是,“狡猾”的小家伙就会发现“这

3、招儿好使”,以后,会常常用大哭大闹来达到控制大人的目的。所以,应取的对策是,不去过分关注孩子哭闹这个行为,当孩子“无理取闹”时,大人不去过多理会,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继续做自己的事情。这样“忽视”的结果,孩子就会逐渐停止无理取闹。而当孩子不再哭闹的时候,大人再来关注孩子,用孩子能听懂的话讲解清楚为什么不能这样做。二是避开风头冷处理一些脾气暴躁或者精力过于旺盛的孩子,会在发脾气时做一些过激的行为,比如,声嘶力竭地大哭,用头去撞硬物等。这时候,大人首先要应及时阻止孩子的破坏行为,口气可以严厉一些,但不用讲多少道理。然后,把孩子抱起来,放在安静的地方,在防止孩子伤害自己的同时静静地等待,不去理他,来

4、个冷处理。大概几分钟后,孩子暴躁情绪的峰值就会过去,用大人的话说就恢复了理智。这时候,大人再温和地向他讲道理,并且再次重申要求,这样效果会好得多。三是该说不时就说不孩子到了两岁左右的时候,会对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都想伸手去摸去探索。但是,有些事情是有危险的,是孩子不能伸手的。比如,不能让孩子用手抠电插座或者摸水果刀。怎么办呢?这时候的孩子,已经基本可以听懂大人的口令和要求了。所以,对于该严格禁止的事情,应该设置限制,应该坚定地对孩子说“不”。告诉孩子“这个不能碰,这个很危险”,并在说不的同时还要对孩子讲解为什么。比如,孩子对电插座很好奇,就要在他企图触摸的同时,通过动作阻止他,拉住他的小手,态

5、度要严肃,要坚定,要不容商量,在阻止的同时告诉他“这个很危险”。这样,孩子就有了“禁忌”的概念,对被禁止的事情就不再伸手了。四是该放手时就放手孩子学会走路后,他们会磕磕绊绊地走到他想去的任何地方,把抽屉、柜子所有能打开的地方都打开,好奇地把能翻到的东西全都倒腾出来。他们还特别喜欢学大人的样子,跟在大人的屁股后面像模像样地学,扫地时会把灰尘扫得到处都是,拿着遥控器一通乱按,甚至把饭锅叮叮当当地拖来拖去。随着自我意识的萌发,他们还特别愿意通过尝试告诉别人“我能行”。与上面对策不同的是,对孩子没有危险的探索行为,大人要保持足够的耐心,要鼓励孩子,放手让孩子积极地探索和尝试。比如,孩子学大人的样子扫地

6、,首先要给予关注:“你看,宝宝真是勤快,帮助妈妈扫地。”然后耐心地交给一些简单的技巧。这样,不仅可以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动作协调能力,促进亲子交流,也培养了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五是正确对待孩子的“抠门”我们会发现孩子在这个时期会变得“抠门”,独占意识特别强烈,自己的东西霸着不肯撒手,甚至还要抢占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因此,也会让人感到孩子烦人。其实,这不过是孩子开始有了自我界限的表现。他们仅仅知道玩具给了别的小朋友,我就没有了,他们还不能认识到共同分享的乐趣。这时候,家长不能强制孩子分享,而应引导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还可以多买一些共同游戏的玩具,让孩子感觉到“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好像更有意思”。从而让孩子自己体会分享的乐趣,建立分享的意识和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