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决策——《连片示范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9617272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决策——《连片示范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与决策——《连片示范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与决策——《连片示范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与决策——《连片示范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与决策——《连片示范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与决策——《连片示范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决策——《连片示范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调查与决策连片示范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调查与决策连片示范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总第353期 调查与决策(内参) 第21期 连片示范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广安区创新以工代赈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调研组 近几年来,广安区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以连片示范为抓手,推进产业发展、农民致富,走出了丘区以工代赈的新路子。就此,近日我室到广安区进行了专题调研。我们认为,广安区的做法,可学可用,对我省搞好以工代赈,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一、背景及成效 以工代赈,即以务工代替赈济。自1984年以来,以工代赈一直是我国农村实行的一项特殊扶贫政策和救济措施,其资金是无偿的。四川全省151

2、个省贫县长期以来都在使用以工代赈资金,资金使用小、多、散、撒胡椒面,村村点火,户户亮光,但几乎都不能很好地改变贫困面貌。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探索体现农民意愿、集中使用项目资金、整合资源,帮助农民致富的新路子,一直是困扰我省以工代赈扶贫发展的一大难题。广安区的探索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广安区地处四川东部、华蓥山中段,幅员面积1536平方公里,丘陵地貌特征突出;总人口125万,其中农业人口103万,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连片示范前,广安区实行的是遍地开花式的以工代赈扶贫,对当地农民来说,仅有一点实惠,既没有增收项目,更没有致富产业,多数人靠外出务工实现增收,农村3860现象日益严重,贫

3、困人口较多。同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状况不尽人意,新农村建设面临困境。连片示范后的两年多来,通过理念、机制和方式的创新,以工代赈走出了新路子,取得了显著成效。 实现了农民增收大增速。全区贫困人口从2007年的5.6万人迅速减至2008年的4.04万人,是减贫速度最快的时期。示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7年的1392元增长到2008年的3104元,预计到2009年底,示范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5500元,高出全区平均水平1000余元。 实现了基础设施大改善。示范区基本村村通公路、组院通便民路,高效农田的比例占到试范区耕地面积的30%以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实现了发展能力大增强。

4、示范的每个村形成了1-2种骨干增收产业,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龙安柚和无公害蔬菜产业带渐具规模,产业结构调整比例由过去的10%升至现在的近40%。 实现了村容村貌和精神文明的大改观。示范区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乡风不断文明,农民素质大幅提高,不再等、靠、要,积极融入市场,学习科技种田,主体意识明显增强,自主参与建设和管理村务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入良性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抓创新,激发农民主体作用。 广安区以践行科学发展观为重要契机,以理念创新作为以工代赈工作的切入点,对全区以工代赈工作实施20多年来的成效和教训进行了深刻反思和总结。按照省以工代赈办提出的新时

5、期工作创新的要求,区委区政府认为只有在理念上进行一场大革命,才能在实施机制和操作上进行创新;只有激发农民的主体作用,最终才能提高以工代赈资金的投资经济效益和扶贫社会效益,使资金投入达到效益最大化。在实际工作中,区委区政府坚持把尊重农民意愿放在首位,把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交给农民,做到政府引导而不主导、领办而不包办。政府与村民签定建设公约,凡是能够由村民自主建设的,政府一律不插手,凡是村民可参与建设的,政府一律不包办,凡是该由村民决定的,政府一律不干预,切实把尊重农民意愿贯穿于以工代赈建设全过程,充分调动了农民参与以工代赈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抓示范,连片开发整体推进 示范村起

6、好步。2007年,广安区在城郊结合部的广门乡、枣山镇、广福街道办3个集中连片的6个村搞试点建设,采取3+1模式(3指路、水、土三项基础设施建设;1指产业发展),以以工代赈项目为引子,配套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等财政补助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集中投入,在示范村修建公路16.8公里、排灌渠7.9公里、蓄水池和山平塘89口,改造中低产田土3820亩,实施五改三建588户,极大地改善了示范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示范片选好路。在巩固示范村建设成果基础上,2008年,按照省以工代赈办建设一线、带动一片思路,广安区把示范村扩大为示范片,将协兴镇、龙安乡、大龙乡、浓溪镇四个乡镇94.5平方公里的区域作为示范片

7、,新规划21个新农村建设重点村,与原示范村连成一体,实现滚动发展。集中连片发展优质蔬菜1.5万亩、优质龙安柚2万亩,使区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骨干优势增收产业规模初显,农民尝到了选好项目、发展产业的甜头。 示范园上规模。2009年,广安区将护安、观塘、代市、虎城三镇一乡178.4平方公里的丘区现代农业园作为推动以工代赈工作的重要载体,按照项目建园、市场运作、公司经营、滚动发展的思路,围绕高效益、可控性、信息化、可持续目标,采取小田并大田、小土并大土、薄土改厚土等办法,强力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上规模。新建可控式联栋钢架大棚和标配钢架大棚4000个,规模发展绿色蔬菜5000余亩,园区农产品附

8、加值有效增加,产出效益不断提升。建设中的观塘现代农业园区拟建10万亩规模,定位于全省丘陵地区现代设施农业的标准展示区、体制机制创新的政策孵化区、农民快速致富的增收样板区,聚集了极大的发展潜力。 (三)抓整合,形成建设合力 整合发展规划。广安区以工代赈建设由示范点到示范片再到示范园,步步科学规划。示范点领导规划,示范片多部门研讨,示范园专家论证。对各方面的规划,都强调规划的科学性、布局的合理性、发展的持续性。特别是示范园的建设,按照规划先行原则,以项目建设为依托,高标准完成了全区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并配套编制了基础设施建设、村居建设、产业发展布局等各项子规划,以优质的规划引领全区的以工代赈项目。

9、近3年来,规划实施的82个新农村重点村实现了整体相融、连成一体,辐射面积达390余平方公里。 整合发展产业。按照为卖而产,为赚而卖的产业发展思路,引导业主和农民围着市场转、盯着市场干。通过发展订单占市场、运用网络引市场、争取支持拓市场、做优品牌争市场等形式,提高农产品商品率,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和产出效益。现已引进香港、重庆等地营销大户建立起常年适销对路的海椒、西红柿、香芋、莲藕等精细蔬菜4.5万亩。现代农业园区内龙安柚产业带、蔬菜产业带、林下养殖产业带,农家旅游带初具规模,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 整合部门资源。建立项目打捆机制,以滚雪球方式,整合区内发改局、财政局、农业局、交通局、国土局

10、、水利局等10多个部门的农业开发、移民后扶、标准良田建设、通达工程、土地整治、水土保持等项目和资金,集中人、财、物等资源优势推动示范建设,打破了以前按部门分工不能涉入以工代赈的禁区。 (四)抓保障,夯实发展基础 组织保障。全区成立了以工代赈建设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担任组长,对当年目标任务进行逐一细化,层层落实领导工作责任,做到了领导、责任、目标、考核四落实,确保以工代赈项目稳步、高效推进。 政策保障。在用好国家和省市扶贫支农政策基础上,研究各部门有关三农的政策,制定了广安区发展现代农业奖励扶持办法。在示范区实行一系列有利于促进以工代赈建设的土地、金融、税收等优惠政策,将一切有利于三农工作的资源

11、引向农村、发展农业、服务农民。 资金保障。在确保项目资金管理权限不变、项目补贴机制不变、部门职责不变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整合项目,集中投放,将国家和省市涉农项目资金向示范区倾斜,改变过去插花点缀式的投放现状,有效提高了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如现代农业园区先后整合了10多个项目资金6000多万元,带动农户自主投入达2000多万元,累加集合效应和示范带动效应凸显。 人才保障。实施人才工程,吸引优秀大学生、区乡机关干部、外来业主到园区担任村干部,充当农村经济发展领头雁,带领农民致富。打破身份限制,在全区遴选17名具备现代农业知识和先进管理理念的干部,充实到园区管委会工作,负责园区建设和经营,推动园区加快

12、发展。 监督保障。坚持以工代赈资金的安排做到十个不投入,严禁乱用资金;认真落实三权,强化群众监督,对完工项目交给群众评判;开展交叉检查和交叉验收,互相监督。全区自开展以工代赈示范建设以来,没有一起违纪违规案件发生,没有倒下一个干部。 三、几点建议 1应充分整合省级部门资源。全省以工代赈资金额度有限,应把全省各涉农部门支持产业发展的资金整合起来,由省政府明确一个省级部门来牵头负责协调。具体操作上,由各项目需求县每年11月底上报次年项目实施方案,通过省级部门协调会确定年度统筹安排的项目和金额。 2取消县级财政资金配套的规定。我省使用以工代赈建设资金的省级贫困县地方财政实力薄弱。目前,在实施以工代赈

13、建设项目时,要求县级财政要配套建设资金,这部分资金往往不能及时足额到位,影响了建设进程。应从实际出发,取消以工代赈要求县级地方财政的资金配套规定,确保建设资金真正落实。 3适当提高部分项目资金补贴标准。目前,我省以工代赈建设在项目资金补贴上仍执行2005年制定的标准。这几年来,由于物价上涨了40%左右、劳动力价格上涨了30%左右,导致很多项目实施困难,数量和质量都难以保证。如按2005年的标准,村级公路建设补贴标准是10万元/公里,而现在的建设成本是20-30万元/公里。 4强化对农民的技能培养。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生存能力、生产能力和发展能力,核心是提高农民的技能和素质。应在我省以工代赈示范的地区、县区建立农业技术培训学校,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 负责人:向荣东 成员:任晓波(执笔)李梅 (提供单位:发布时间:2009-07-15 录入用户:admin-swzy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