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侪压力下的青少年价值取向.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9616358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侪压力下的青少年价值取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同侪压力下的青少年价值取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同侪压力下的青少年价值取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同侪压力下的青少年价值取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同侪压力下的青少年价值取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侪压力下的青少年价值取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侪压力下的青少年价值取向.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同侪压力下的青少年价值取向青少年希望自己被接纳、受肯定、有归属感,因此急切地想与他人结为好友的心理动机,会促使他作出某些努力,例如打扮得很时尚以获得校园内的瞩目和崇拜,或收看某部电影电视剧以便和同学有话题可说。这种希望被接纳的渴望会让他们改变自己的穿着、说话用语、想法,做些原本不敢做或不愿做的事情,甚至有些事情会让他感到良心不安。例如得跟其他同学一样去欺负某位同学,才会被接纳当做哥们儿;或是非得去排挤某位同学,才能进入姊妹们的小圈子;甚至最好的朋友在顺手牵羊时要求他把风。有位接受我辅导的高中男孩,家长屡屡因为他在学校犯规而被叫到学校听训。我在为这个男孩咨询的过程中,不断听见他用一句话“这样才够

2、义气”来解释自己的行为。初中二年级时,他和父母一起从西南地区搬到北京,虽然家境十分优渥,但说话时仍然带着点儿家乡的口音,穿着上也不像大城市的孩子那样时尚。喜欢恶作剧的男同学们因此常常讥笑捉弄他,还给他取了个很有些地域歧视意味的外号。他于是度过了十分艰难又屈辱的初中岁月。上高中以后,他立誓要在一个全新的环境里反败为胜。为了讨好同学,他不仅出手大方花钱请客,还总是很仗义地承担一些触犯校规的后果。他告诉我,虽然因触犯校规而被老师和家长严厉地处罚,但是在看见同学们崇拜的眼神之后,这些“牺牲”就都值得了!除了因为争取同侪的认同而过度地补偿表现之外,还有的孩子是因为胆小而屈服于同侪的压力。例如有个初中女孩

3、的父母发现她的零用钱用得比往常快得多,后来才知道她每天早上都必须帮固定的几位同学买早餐,要不就会受到处罚;另外一个孩子近来总是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甚至常常找理由不想去学校,后来才知道他每天都得提心吊胆地绕路上学,因为有几位人高马大、看他不爽的同学,霸住了学校前门,只准他从后门爬墙进去。父母事后知道了孩子在学校被同侪欺凌后,除了心疼之外,很多时候也很焦虑生气,我们可能会对孩子说,你为什么那么怕同学,不理他们就是了;或是,你可以告诉老师呀,为什么要这样忍气吞声;或是,你怎么这么没用,就这样被人欺负。其实,我们不知道的是,就是因为他无力处理或反击,所以才会屈服于负面的同侪压力之下。这一点是我们不能低

4、估的。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只要是有人群聚集的地方,就会有权力和政治,校园里也不例外。如果我们在校园里仔细地观察一天,就一定会看见下课时有某位女同学或男同学是其他同学簇拥的中心,她可能长得漂亮,可能高挑时髦,可能作风豪放,可能成绩优秀;他可能体格健壮,可能吸引女生。总之,他(她)因某种特质而被其他同学崇拜,也因此掌握了可以支配他们的权力。而这种校园内自然而然所形成的权力阶级,就是负面的同侪压力的来源。一位研究学习差异的专家麦尔李文博士(Mel LeVine),在他的一场演讲中,相当清楚地陈述了以下的观点:“对大部分在学的孩子来说,人缘好不好,是非常重要的。不惜任何代价要避免丢脸,是非常严酷的竞争

5、活动。大约到了中学阶段,社会压力到达最大的程度,孩子变得容易受伤、羞怯,也知道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并且不想要脱离同侪间行为的常轨。”但是专家们也带来了好消息,那就是父母的协助,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去处理负面的同侪压力,而且,我们对孩子的影响力,比我们所了解的要大得多。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后,可能会表现出不怎么在乎或相信我们所说的话,但他们还是会仔细观察我们的行为和价值观,也会默默地希望我们伸出能扶他一把的手。所以,以下是几件我们可以做的事:1. 留意是否有任何不同寻常的征兆(但是不要因过度紧张而疑神疑鬼)。孩子如果在学校遇到同侪压力而又无力应付时,一定会在一些行为表现上显现出征兆,它们通常是食欲、睡

6、眠受到影响,无精打采,莫名其妙地陷入沉思,出现啃指甲、撕指甲皮等这些焦虑的行为反应,零用钱花得太快,不明原因的肚子疼、胃疼,学习成绩突然下滑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向我们所发送的求救信号。2. 给孩子一个安全的场所,让他敢于打开心门对我们吐露实情。有些孩子不敢对父母说实话的原因,是害怕爸妈小题大做,把事情弄得更僵,让他太丢人而无法再回去面对同学,或者是害怕爸妈听到后大发雷霆,或是对自己的软弱感到失望。所以我们除了要不预设立场地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之外,还要冷静地面对,不要让他受到二次的伤害。例如,我们可以问:妈妈发现你最近好像睡得不太好,有没有什么事要告诉我啊?如果有什么烦恼的事,可以告诉我们,我们来想

7、办法一起解决。我和几个比较要好的同学在和你一样大的时候,总是很怕学校里的某些同学,你会不会呀?昨天有个同事很烦恼地告诉我,她的儿子在学校里总是被人欺负,她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你能给妈妈一些建议,告诉她该怎么做吗?3. 如果事情是可以控制的,那就教导帮助他自己去处理这个问题,我们不出手,只在一旁打气。当孩子面对同侪压力的问题时,我们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帮他找出他自己可以处理问题的方法。不要试图为他而战,这样只会让他在面对同侪时,感到更加无力,因为我们不能掌控其他孩子对待他的方式,所以孩子必须经历和学习如何独自去处理这些事情。我们能做的事,就是提供一个安全的打气共鸣板。另外,我们也可以和孩子一起

8、头脑风暴,想出可能的处理方式,例如建议他试着开个玩笑、不要理会这个同学,或勇敢地抵抗他。角色扮演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能帮助孩子找出可能对他有用的应对方式。所以,如果孩子向我们打开心扉,告诉我们在学校被欺凌的事实后,我们要:先告诉他,他告诉我们这些事情是很正确的,因为他不能保持沉默,而且爸妈也是能保护他的安全臂膀。告诉他,通常会被同学欺凌的孩子大概都会具有一些特质,例如,看起来很孤单、很容易被激怒、害羞胆小,所以要教会他挺起胸膛走路、漠视那些挑衅的行为或暗号、找几个好同学相伴。但最好不要教他还击,因为这样有可能导致他打架受伤,或反而让他变成欺凌同学的人。通过讨论或角色扮演,教他一些面对欺凌时的

9、对策。4. 如果孩子在学校所受到的欺凌是比较严重、必须被家长正视并立即阻止的,那么我们在出面处理时,必须也有几个要遵守的原则:去学校作任何处理之前,必须让孩子知道,也必须先和他讨论过。绝对不可以在知会孩子以及和他讨论之前,就自行在学校出现,这样会让他很受伤害,也会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变得更脆弱。和老师会面处理事情时,要冷静,不要动怒和大吵大闹。青少年非常要面子,我们歇斯底里的表现会成为他被同学取笑的笑柄,让他受二次伤害。持续和学校保持联系,掌握状况,让同学和他都知道,有人正在火眼金睛地观察和保护自己的孩子。真的必要时,可以考虑转换学校。5.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让家成为孩子可以依靠、歇

10、息、疗伤、重新获得自尊自信以及爱的温暖港湾;父母,则是那永远张开双臂,随时等待着提供保护和爱,以及他永远可以信任的人。成长的列车在飞驰,我们已告别了“童言无忌”的时代。如今的我们,一言一行都是经过了自己的思考,自然,我们对自己的言行也有了不同方面的顾虑。这是一个个性张扬的年代,然而,也就是在这个时代,我们的组员却发现了一个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细节,这个小问题让人们有时会放弃个性,这便是“同侪压力”。所谓“同侪”,就是你的同辈,你的朋友,你所认识的其它孩子,或泛指所有年龄与你相当的人。而“同侪压力”指的是受到他的压迫、教唆、影响、游说,而去做(或不去做)某件事。另一种解释是:由于考虑到你的朋友可能会

11、有什么想法或做法你只好违背自己心里的真正感觉,依照其他人所认为正确的方法去做事。面对这种有着深刻根源的社会现象,我们开始着迷,开始关注,至始至终,许许多多的问题一直萦绕在我们课题组成员的心里。究竟是什么力量让如此多的人甘愿放弃真我而当假我?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这种现象是不是在青年中普遍存在?不同年龄、不同学习环境的人受此压力情况怎样?这种现象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影响是好是坏?我们应当如何来面对它、解决它? 于是,我们带着这些让大家疑惑的问题踏上了研究性学习之路,用我们的眼睛和行动去探寻问题的答案。 初中学生中,女生的自卑感程度没男生严重,从众心理的程度也比男生轻。而从总体看,自卑感一般到较

12、强和从众心理略有的人占多数,分别达92%和68%。 后经咨询专家并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同侪压力”即表现为从众行为,是从众心理的结果。从表二中可看出,高中学生中,女生的自卑程度要比男生严重,从众程度也严重于男生。而从总体看,自卑感一般和较强的人和从众心理略有的人占多数,分别达93.5%和82.3%。对比表一和表二,可看出:高中生的自卑程度总体上比初中生严重,但其中男生较轻;高中生总体的从众心理比初中生严重。从表三中可看出,自卑感一般和较强的人略有从众人格程度高于其它,没有自卑感的人没有一个是完全是从众人格的,自卑感最强的人数为0,自卑感较强和一般的人中不具从众人格的百分比小于没有自卑感的人中不具

13、从众人格的百分比。 4.小结 1)高中生男生自卑程度较初中有所减轻;2)高中生女生自卑程度比初中女生严重;3)随着年龄的增大,从众人格加重;4)自卑感越严重,越容易受从众人格影响;5)大部分人具有一定程度自卑心理和从众人格。另外,本组组员们通过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发现以下几种现象:1、经济情况相近的学生经常在一起玩并成为好朋友的较多;2、女生中的“小团体”比男生的多;3、身高相差不大的人容易成为好朋友(相较身高悬殊大的而言);4、尤其在女生的小团体中,很少出现大多是漂亮女孩而其中只有一个相貌平平甚至不漂亮的这种情况;而大多相貌平平,其中有一个很漂亮的这种情况就较为多见一些。5、成绩差距不大的学生

14、更容易成为好朋友。 此外,我们还做了一些“生活实验”:让被实验者2-3名组员一起去商店(如饰品店等),找到被实验者喜欢的东西(事先调查好他或她喜欢的饰品类型),然后几名组员都说“不好看”或“式样土”或“颜色俗”等。结果:一共做了10组实验,每组的被实验者最后都跟从了组员的意见,认为该类型的饰品不好看。 5.原因分析:从这些结果中,不难看出,从众心理,即同侪压力所属的一类心理现象,在我市重点中学学生中普遍存在,其原因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点: 5.1.来自于团体的压力 个体对于世界,包括对于自身的知识、信息,主要是通过别人获得的。别人、团体是个人的信息的来源。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团体生活是我们生活中一个

15、十分重要的部分。别人、团体提供的知识、信息乃是个人成功地进行活动所心不可少的。而且经验证明,多数人的意见正确的机遇更多。因此,是否同多数人的意见一致,就成了人们评价自己个人的知觉判断和行为的正确与否的依据。另外,任何团体都有一定的规范,这是用以判断成员行为的标准。团体的成员遵守团体规范就会受到表扬与奖励,受到接纳与欢迎;违反团体规范就会受到批评与惩罚,受到冷淡与排斥。团体惩罚违反团体规范的成员的方式包括冷淡、疏远、讽刺、挖苦、断绝来往等等,是极其多种多样的。任何团体的任何成员都不愿意受到团体的惩罚,因而也就不敢使自己的言行脱离,违反团体规范。于是,便自然而然产生了同侪压力。 5.2.虚荣心理 学生当中其实不只在学习上存在竞争,在其它方面同样有着不同程度的竞争。每个学生都不愿承认自己落后,无论是学习、谈吐、时尚、流行,还是课外知识,因此,在不知不觉中便会不自觉地模仿、跟随在这些方面优秀的人,但有时也极容易演变成盲目追随。无论理智或盲目,都是不同程度的同侪压力带来的结果。 5.3.地位 这里所指的地位是指学生在团体中领导与被领导的“地位”。通过观察,团体中的领导者,即“地位”高的成员,自主性较强,不担心因偏离团体规范而受惩罚因为他(她)有威信领导大家去创新,因此从众行为较少;而被领导的人,即“地位”低的成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