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处理施工方案.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9615464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基处理施工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地基处理施工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地基处理施工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地基处理施工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地基处理施工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基处理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基处理施工方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2+48+32m连续梁支架地基处理施工技术方案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四局沪宁城际铁路站前标项目部2009年2月2日目录一、 编制依据1二、 工程概况1三、 施工准备1四、 人员及机具3五、 支架基础承载能力验算6六、 地基处理施工过程6七、 质量保证措施6八、 安全保证措施7九、 安全环保措施7现浇梁支架地基处理施工技术方案一、编制依据1.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2.路桥施工手册周水兴等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3.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5.地下与基础工程百问

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二、工程概况2124墩为32+48+32m连续梁,采用满堂支架现浇法施工, 其中21#墩身高度为8米,22#、23#墩身高度为7米,24#墩身高度为6米。箱梁梁高在端支座处及边跨直线段和跨中截面中心处为2.53m,中支点处梁高3.43m,全桥箱梁顶宽12.2m,边支点处箱梁底宽6.50m,中支点处箱梁底宽5.986m。顶板厚40cm,腹板厚50cm、70cm、90cm。三、施工准备3.1技术准备3.1.1测量放线定桩放样地基处理中心线、边桩,确定地基处理范围。 3.1.2机械施工技术准备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认真学习有关设计文件,做好施工技术方案和机械作业的流水顺序,

3、使施工现场的土木和机械两方面的施工人员全面了解地基处理方案和技术质量要求。3.2原材料物机部对原材料料源进行调查,确保能满足施工生产,保证工期;试验室对原材料进行调查,然后报中心试验室检测,整个过程现场监理见证。检测合格的材料方可使用。生石灰、片石、碎石料源来自南京周边料场。3.3运输便道将原有便道整平,碾压,确保便道满足运输要求。3.4排水 在地基处理范围外侧3m位置挖排水沟,防止地基处理场地积水。四、人员及机具4.1施工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情况由项目副队长任施工管理负责人,并配备技术负责人及技术施工人员,物资、设备均配有专人负责,主要施工人员见表4-1。地基处理主要施工人员一览表 表4-1序

4、号姓名岗位1施工负责人2技术主管3技术员4测量员5试验主任6试验员7物机部长88人915人4.2施工机具及测量、试验仪器配备情况(1)组织挖装、运输、摊铺、压实机械和设备进场,并对机械进行安装调试。机械设备见下表4-2。 主要施工机械一览表 表4-2序 号名 称型 号数 量(台)1平地机PY160B22挖掘机EX22013压路机YZ22t14自卸汽车东风(8t)85洒水车东风-14016装载机ZL-501(2)试验、测量仪器配置见表4-3测量及试验仪器配备一览表 表4-3序号仪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 位数 量1K30平板载荷试验仪台12平整度检测尺3m把13容量桶1000ml套24轻型动力触探仪

5、台15全站仪莱卡TC802台16水平仪DSC132台1五、支架基础承载能力验算 21#23#墩原地面表层1.5m为粉质黏土:灰褐色、灰黄色、软塑,下层为粉质黏土:黄褐色、硬塑,23#24#墩原地面表层2m土质黄褐色,松散,山粘性土及砂岩碎块组成,人工填土,下层为粉质黏土:黄褐色、硬塑 根据现场动力触探试验,21#22#墩中原地面承载力为140kPa、22#墩附近原地面承载力为252kPa、22#23#墩原地面承载力为124kPa、23#墩原地面承载力为108kPa、23#24#墩原地面承载力为124kPa。其动力触探布置如下图1-1所示。 图1-1动力触探布置图从图1-1可知道,取最小应力10

6、8kPa作为地基设计的控制应力。地基应力计算公式如下式6-11所示。 PN/A 6-11式中:N支架传递基础顶面的轴心力;A硬化层下素土受力面面积,600450mm。底座下硬化层厚15cm,底座140140mm,支承在2024cm枕木上,通过枕木底面按45(枕木底按有效宽度15cm计算)破裂角扩散至素土面。取最大的底座支承反力加支架自重后作为支架传至基础顶面处的轴心力计算,计算简图如图6-7所示。其中基础为考虑为10cm素混凝土,其中按照45o扩散角传递到地基(其中45o是根据地下与基础工程百问表2-2可知C15混凝土的刚性角为a45o),枕木的长为240cm(枕木底按有效长度230cm计算)

7、,其地基承载力计算如下所示。 图1-2支架基座计算简图 单位:cm根据参照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表3.4,碗口支架自重计算如下所示。GLGn+HGn7.419+(2.82+3.97)9127.8kg自重换算为千牛,G127.81010-31.278kN枕木强度计算如下所示。枕木(Pmax+G)/A(31.41+1.278)10-3/(0.142.3)0.102MPa根据路桥施工计算手册表8-1可知,查陆均松的顺纹容许弯曲应力14.5MPa,由于枕木的弯矩应力枕木1.7MPa14.5MPa,则枕木的强度满足施工使用的要求。根据跨友谊路特大桥连续梁施工方案计算书,单肢立杆承受最大荷载取为

8、31.41kN。素混凝土强度计算如下所示。max(6Pmax+G)/A(631.41+1.278)10-3/(2.60.45)162.17kPa165kPa由于混凝土采用的是C15混凝土,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4.1.3可知,C15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为10MPa,根据以上结算结果可知,枕木0.102MPa108kPa,其中108kPa为现场动力触探试验所测得,因此原地面承载力不满足使用的要求,采用在混凝土底下做一层20cm碎石垫层。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表4.5.4可知,碎石的强度为200300kPa。根据以上计算可知,max162.17kPa200 k

9、Pa,则碎石自身满足承载力的要求。根据地下与基础工程百问表2-2可知,碎石的刚性角为a20.81o。则计算简图如下图1-3所示。 图1-3 地基承载力计算简图 单位:cmmax(6Pmax+G)/A(631.41+1.278)/(2.790.64)106.26kPa108kPa 根据以上计算可知,max106.26kPa108 kPa,其中108kPa为现场动力触探试验所测得,因此地基承载力满足使用的要求。 六、地基处理施工过程 6.1场地清除表层1.5m厚粉质黏土后,压路机碾压,平地机整平,压实度达到90%后做60cm厚5%石灰土垫层,分2层碾压,然后再做25cm碎石垫层,在碎石垫层上做15

10、cmC15混凝土。 6.2承台基坑抽干积水,挖掘机挖除淤泥,基坑回填片石,连续梁边墩基坑填筑高度2.4m,中墩填筑高度2.8m,片石30cm一层,挖掘机履带分层碾压,片石填筑完成后在片石表层摊铺10cm厚5%石灰土垫层,采用22t振动压路机先静压一遍,然后压路机振压4遍,碾压时先慢后快、先轻后重、由两侧至中间、轮迹重叠不小于40cm、最大速度不超过4km/h,碾压时确保均匀,无漏压、无死角、无明显轮迹。然后做60cm厚5%石灰土垫层,再做25cm碎石垫层,在碎石垫层上做15cmC15混凝土。七、质量保证措施7.1、原材料控制7.1.1填料质量、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填筑前对取土场填料进行取样检验;

11、7.1.2填筑时对运至现场的填料进行抽样检验;7.1.3当填料土质发生变化或更换取土场时,应重新进行检验;7.1.4对不合格的原材料清除退场,并建立台帐。7.2、施工质量控制在工程开工前,由项目总工主持,组织工程部、试验室、施工队队长及技术主管、作业班长、各技术工种的工人,针对连续梁地基处理的施工特点,学习技术规范,做好岗前培训,学习监理程序,密切配合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接受监理工程师的检查指导。加强地基处理的工序质量控制。在各道工序开工前,由工程技术人员对各作业班组长进行详尽的技术交底,每日班组长在组织施工前对作业人员进行交底。专职质检员负责对各工序质量进行检查,并填写各种检查证,经自检合格后

12、上报质检部及驻地监理检查。若发现操作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或达不到质量验收标准,及时整改,并按质量控制程序,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质量偏差原因分析,制定纠偏措施,确保工程质量达标,在易发生质量通病的工序,设置质量预控点,制定事先防范措施,加强专项检查,杜绝质量通病。八、安全保证措施8.1各种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酒后作业;8.2机械定期保养,确保机械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8.3工程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必须遵守安全规程。8.3大型机械作业半径内严禁闲置人员靠近,施工场地严禁非施工人员进入。九、安全环保措施9.1保护当地自然植被,采取措施使地表植被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9.2施工营地及施工现场设固定的垃

13、圾桶或垃圾池盛放垃圾,分类标识存放,定期清理,运至指定的垃圾处理场或废品回收利用,不得乱扔、乱倒垃圾。9.3 注意夜间施工的噪音影响,尽量采用低噪音施工设备。9.4 临时运输道路经常洒水湿润,减少道路扬尘。对产生尘埃运输车辆加以覆盖,减少对空气污染,生产及生活垃圾定期处理。严禁焚烧有毒废料。9.5 施工及生活废水的排放应遵循清污分流、雨污分流的原则,各种施工废油、废液集中储积,集中处理,严禁乱流乱淌,防止污染水源,破坏环境。9.6工程完工的同时,严格按照环保及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对临时设施、施工工点、取弃土场及其他施工区域范围做好环保及生态环境的恢复工作。9.7石灰土施工中,容易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是石灰土施工中应注意的首要问题。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减少甚至避免石灰扬尘,消解石灰时,选择在一避风近水的地方,在其周围进行封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