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第一讲.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9614183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极拳第一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太极拳第一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太极拳第一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太极拳第一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太极拳第一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极拳第一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极拳第一讲.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太极拳系列讲座之一庞 明(根据2000年6月28日录音整理)先讲讲现在为什么给大家加太极拳这门课。首先从现在气功整顿的时局来讲,不这么搞我们这个专业无法维持。我们现在这个专业不属于传统体育,更不属于气功,而是属于武术。如果我们象过去那样全面以气功作为专业学习内容,这个专业就不好保留。今年年初河北体院的院长来我们“中心”,本来我说我们整个“中心”准备转轨搞老年健身教学,以太极拳作为主要手段,我们中专班也要加太极课,他误听为我们这个专业要转轨。他说那好,咱们就转轨搞武术。我说不能搞成武术,因为现在武术学校里边对武术教学有特殊的规定。当时我们商定加点武术课,教教太极拳。第二,现在全国正在整顿气功,如

2、果按照以前那样搞,将来我们毕业之后,就不能直接运用我们所学的东西,所以我们根据将来社会的实际需要增加了保健按摩和太极拳这两门课程。大家可能要问,现在国家规定的拳术很多,为什么不加别的拳?首先因为太极拳在国内外的影响较大,很多国家都在教练太极拳。在我国,简化太极拳普及面最广。现在全民健身运动里边有许多教练员,所以大家学了太极拳还可以干这项工作。至于发教练员证的问题,以后我们再跟省体委、省体院商量。另外我们原来办这个中专班的初衷是搞个气功的专业班。从这个初衷出发,要增开武术课也必须首选太极拳,因为太极拳和气功联系密切。在智能功的功法渊源中,太极拳占了很大比例。智能气功继承了太极拳里边的很多好东西。

3、太极拳的要求和智能功动功的内容基本是一致的。如我们讲的身形的动、静态要求,有的和太极拳完全一致,有的基本一致。我们加练太极拳后就会更加丰富、充实我们练动功的内容。如,智能动功里边缺步伐,仅五元庄里边有个往前迈步的悠悠鹤步,所以练智能功的人不会走步。而简化太极拳里边就有步,如云手是横着走的,搂膝拗步是往前进的,倒卷肱是退着走的。另外练智能功要主动运用意识,练拳术也必须用意识。过去讲,练时身旁若有人。因为拳术有体有用,姿式是体,它的攻、防含义是用,用意念想每一招每一式是干什么的,这也是主动用意识,和智能功的练功内容是一致的。练拳就得结合着用去想,否则就没意义了。以上从煅炼的基本要求来讲,太极拳跟智

4、能功的渊源关系很密切。另外从理论基础来讲,太极拳也和智能功有渊源关系。太极拳本身立论于太极。儒家讲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道家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医学讲太虚廖阔,肇基化元,五运七星,然后生成万物这些都是古典的整体观。应该说气功里边早就有太极这个观点。宋朝周敦颐创太极学说,以后慢慢发展成为理气学说。实际从气功来讲,太极就是气,即元气。宋明理学家们虽然也练功,但练得不深,体会不够。他们只是讲无极是理,太极是气,不清楚气和理的真正关系。从宋朝之后理气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以后医学以及一部分气功都把理气学说作为它们的立论基础。而我们智能气功的混元气理论也

5、继承了传统的元气学说、道的学说。传统气功也好,真正的太极也好,用太极理论来指导练功基本就讲圆和空。好多门派讲,象天则地,圆空法生。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天是阳,地是阴,一说天地就是个阴阳,阴阳合在一起成为太极。太极无非是个圈,这个圈从外边看是圆的,有形的,从里边看是空的。从理气学说来讲,太极化成气。而气功和拳术一讲太极就是气,这个气就是个圆。这个圆形是实的,里边是虚的,所以太极是圆和空。但又不能这样去理解真正的太极,这样理解就把它歪曲了。这个圆有形,说它是实的,可又实在哪呢?实在有形的东西,有形而不实,有形而虚,实而虚。里边这个空又不是什么都没有,不是空无的空,它是气,气是虚而实的。所以太极一虚

6、一实,虚实交映,它里边在起作用。太极本身就讲气,如果气有形体,就是个圆的。圆很活泼,很好动,方的就不好动。方的一推推不动,圆的一碰就动。所以太极非常好(读三声)动,不好(读三声)静。另外圆体积最大,能容东西。大家要注意,太极这个圆不是一个平面的圆,而是一个球体的圆,任何太极都是一个圆球。圆球周围有个边,有个边就是太极。球里边有气,气就是里边虚的东西。太极是无形无象的,但不是什么都没有。古人讲太极是元气,智能功就说它是混元气。古人运用太极,尤其从拳术上来讲,就是体会(圆圈)边上那个实,实而不实,实而空,(圆圈)里边这个虚、空才是真正的实。外边这个圈叫空。空和实两者交替变化就是太极的妙用。练太极拳

7、就是练这个东西。我们一动作,那个圆是太极,这个太极是有形的,它要虚,一绷劲(实)就坏了。它里边这个气是实,气得充斥着。练太极拳总得想着这个气才行。太极拳就是通过形体来练气的。如果练太极不练气,那是柔软体操,不是拳。太极本身就是圆空法生,虚实变化,空能容能变,圆和空要生化,变化。从古人的理气学说来讲,无极就是理(道理),理能生出气,虚和实要这样起变化。智能功理论讲混元气无形无象,在人体里边开、合、出、入、聚、散、化;可太极不这么讲,它讲阴阳的对立、统一、互根、互变等,以此指导拳,则是动静、开合、虚实、屈伸、升降等,通过练太极拳的动作就能练出气。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如果把太极拳的指导理论太极论,仅作

8、上述理解还是不够的,因为传统拳术都符合上述阴阳变化的要求。太极拳除了注重太极即元气这一点外,更注意阴阳之变的太极图中的“S”形,这一连续变化并走向自己反面的弧线“S”线,是太极的“生命线”。太极拳的弧线:走行及缠丝劲(螺旋劲)等都是依此而来。了此才能体会阴阳变化之真谛。现在社会上研究拳术的都在考察太极拳到底是谁编创的,并为此争论不休。武术界的一些学术权威认为太极拳的编创人是河南陈家沟的陈王廷,对此学术界仍有不同意见。因为陈王廷写的拳经里边没有太极这一名称,另外他的创拳依据是黄庭经,可太极拳不应该以黄庭经作指导思想,它应以太极图作指导思想,而太极图是陈抟传下来的。以前没有“太极拳”一词,“太极拳

9、”一词最早出自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有人说太极拳是张三丰创的,现在又把它否定了,否定的道理我看也不充分。尚需探讨。当然我没找到证明张三丰创拳的资料,史书上也没写他创拳,但有的书说他教过拳。我们就不管太极拳是谁创的,反正在应用太极理论指导太极拳方面,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起了很大作用。现在的陈式、杨式、武式、岳式、孙式太极拳,基本是以太极理论来作指导的。而太极理论实际就是元气学说,内在的元气、真气、正气都是它。太极拳用太极理论来阐述它的道理,指导它的体和用。从体用来讲,太极拳讲走弧形,走圈,这跟智能功的理论是一致的。缠丝劲是太极拳的一个根本特征,其实很多拳术,如八卦拳、形意拳,也都讲胳膊拧转,只是不叫缠丝

10、劲。不过太极拳对此讲得比较细致。它是从太极立论来讲这个问题的。陈氏太极拳讲缠丝劲有逆缠丝、顺缠丝,大拇指往外一翻是顺缠丝,大拇指往里一扣是逆缠丝。八卦拳讲滚,形意拳讲钻。滚钻落翻,胳膊都要转,一转不就是缠丝吗?太极拳书中有螺旋劲、缠丝劲、抽丝劲三个名词。缠丝劲是总的说法,什么正缠丝、逆缠丝,胳膊上缠丝、腿上缠丝、腰上缠丝。螺旋劲和抽丝劲就不能这么随便叫了。书中对此没有下定义。我在60年代练拳的时候琢磨过这个问题。我的体会是:进如螺旋,退如抽丝。进是螺旋劲,退是抽丝劲。螺旋劲是转圈往前进,用力往前钻。好比拧螺丝,得使劲摁着往里钻。胳膊往回一带这么转叫抽丝。直着抽丝丝就容易断,一边捻转一边往回抽,

11、丝就不容易断。所以抽丝劲就是把几根丝捻成一股往回抽。你看纺线时锭得转动,这样线才有劲;你若硬抽,线就容易断。所以抽丝劲是往回抽的时候转,螺旋劲是往前拧着转。练太极拳有一个总的、很关键的要求就是要气贴于脊。太极拳论解里边讲:“动牵往来气贴背,敛入脊骨。”这对智能功来讲也是很关键的。可我们智能功功法里边没注意这个问题。尽管我们讲过一身备五弓,但没有强调气贴于脊,而太极拳非常强调这个问题。当时我为什么没有强调气贴于脊?因为智能功讲混元气,强调气要充斥周身,而没有强调当中这个主干。另外智能功不练下丹田,直练中上二田,所以我们练三心并站庄时守肚脐,守混元窍。这有它的好处,看来也有它的不足。我觉得作为练功

12、的基础来说,气贴于脊还是不容忽视的。我们练太极拳不讲别的,仅气贴于脊这一点就弥补了我们智能功的不足。下面讲一讲我们练太极拳应该练什么。同学们千千万万不要把太极拳作为单纯的拳术来看待,而要把它看作一门学问。我在谈武术时曾跟有些人谈过这个问题。1996年我去过一次台湾,当时台湾大学国术系请我讲武术与气功的关系。武术界一讲武术就得比比,看谁行。在台湾讲武术,人家和你比怎么办?我说:“我是搞气功的,不是搞武术的,所以没法讲武术与气功的关系。因为武术这门学问太深奥了。据我了解,它应包括武术、武功、武道,统称为武学。当然武学中还包括阵法和用兵。”从招式练起来的是拳术。武功讲功夫。以练内气为主而后用到招式上

13、去,这称为武功。武道要研究道学,往成仙上走,所谓“武道通仙道”。武术如此,太极拳作为一门拳术也有三个层次,即太极拳、太极功、太极道。练太极拳要从一招一式练起,既要健身,又要技击。无论哪一家太极拳都要盘架子,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要学姿式,熟悉动作,掌握姿式要求和动作要领。第二阶段要在熟悉动作的基础上把意念和动作结合到一起。这个意念就包括体和用。这一招是打人的还是防人的,是怎么做的,得加意念。第三阶段就需要认真体会里面的变化。以后还要练推手,搞技击。关于太极拳的要领,陈式太极拳讲了13点,顾留馨他们也讲了13点,有的书写了10点,有的写了6点,情况不完全一样,我在这儿不多讲,同学们看看书就

14、行了。而且把我们讲过的那些形体动作要求拿到太极拳里边基本上都适用。太极功和太极拳不一样,它从站庄(或打坐)练气入手,先得练气,包括练呼吸。而真正的太极拳是通过练功发动内气之后出现的自发功。里边内气一动称为太极灵动,也叫开太极,太极开起来,身体慢慢打出动作,来通形体、经络、内脏以至于神经。通哪儿哪儿就会有一定的动作,那些动作基本都是往复循环的。现在我们练的太极拳是一些定了型的姿式,什么108式、几十几式。智能功讲整体性有神气统一于形,有神形统一于气,太极拳的自发功就是神和形统一于气。从气入手(自发功只是其中一种形式),这是太极功。而太极道从意识上入手,意识更无形。智能功都是从根本理论讲起来,先难

15、而后易。理论很难,掌握了理论再去实践就会容易。我们要从学问搞起来的,不能从一个简单的术搞起来。所以我们练太极拳应是太极拳和太极功同时练,并以太极功为主,绝对不能死到一招一式里边。不过不练姿式也不行,练姿式时要有一个内在的核心和灵魂。练太极拳首先要明了太极拳的根本宗旨。太极拳的根本宗旨不是技击,可是现在各派太极拳都在搞技击,而且认为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就是一本关于推手的著作,这样就把太极拳论局限化、简单化了,把精华的东西丢了。太极拳的根本宗旨是养生,我们要从这个高度去练。现在我们为了符合社会需要,要练拳术,但根本是练太极功。这么讲有没有根据?我这次给同学们讲的都是经典,其中一个就是十三势歌。歌诀全文

16、如下: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变换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少滞。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歌兮歌兮百卌字,字字真切义无遗。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夫贻叹息。这首歌诀不知道是谁作的。有人说是张三丰作的,陈家拳就说是陈王廷作的。不过我觉得它不是陈王廷作的。为什么呢?因为陈王廷有个拳经总歌,跟这个内容完全不一样。拳经总歌是: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劈打推压得进步,搬撂横采也难敌。钩掤逼揽人人晓,闪惊巧取有谁知?佯输诈走谁云败?引诱回冲致胜归。滚拴搭扫灵微妙,横直劈砍奇更奇。截进遮拦穿心肘,迎风接步红炮捶;二换扫压挂面脚,左右边簪庄跟腿;截前压后无缝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