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引路说课稿.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9612897 上传时间:2024-02-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蜜蜂引路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蜜蜂引路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蜜蜂引路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蜜蜂引路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蜜蜂引路说课稿.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蜜蜂引路说课稿周万英一、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制二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材第七组的第二篇课文。本组课文的主题就是“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寓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于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之中。在教学时要让学生以读为主,在读中认识生字,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发现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感悟做人的道理。所以“朗读感悟”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此文要求会认和要求会写的字不多,课文篇幅不长,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在课时分配时把写字教学都放在第一课时,目的在于利用第二课时指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书中感悟道理,解决本课难题。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

2、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了解列宁是利用什么方法找到养蜂人的。 四、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传统课文,怎么在传统的基础上,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讲出新意,就是我这节课所要体现的。 在全国第四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课后,崔峦曾说过:“书一定要在课上读顺、读好。读得不充分的课,看不出读书有长进的课,不是好的阅读课。要重视词句的理解、积累和运用。课标对此是重视的,但要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揣摩、理解,要与机械、重复的字、词、句的练习,要与单项的字、词、句的测试区别开来。 要珍视并鼓励学生发表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我在教

3、学设计上作了如下的安排: (一)、 通过检查前一节课的知识点引入课题,目的在于回顾旧知,引出新知。导课简单明了, (二)、进入到了课文的具体学习,我加强了对于字词的理解与课文朗读的指导。比如:在理解“附近”时,我就通过学生的实际生活,说说你身边哪些同学在你的附近,哪些同学在你的旁边,哪些同学在离你比较远的地方。这样,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附近”是指离自己不太远的地方。从而为了后面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作了铺垫。 再比如:在理解“果然”这个词时,我采取了使用不同的朗读方法来进行理解,通过,重音放置的位置不同来体会,句子的含义。 对于本课的重点,我把讲课的主要力量放在了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上。通过出示学习要

4、求,让小组交流学习完成。他是怎么找到的?由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出来,然后让学生找句子体会,通过读句子体会,学生还只能找到:注意发现仔细观察得到验证这三个方面。接下来,又通过读课文,让学生分析列宁一边观察一边想的过程。当课讲到这里时,学生已经对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有了清楚的认识,可以来完成课后练习:画出寻找养蜂人路线图。可以说学生对于这个练习已经是水到渠成了。 对于第四自然段,我则采取做动作表演“惊讶”一词,然后,分角色朗读,再引出“向导”,这样就可以导出蜜蜂真的是列宁的向导吗?其实这是作为全文回馈用的。体会出,并不是蜜蜂真的做了向导,而是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得来的结果。 最后,让学生来谈谈

5、学习的收获,将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明确点出,点明了课文的中心。 蜜蜂引路教学反思教学过程就如同在夜晚走一条走过的路。虽然你可能早已熟悉路上的每一处景物,但永远不确定在一团漆黑之中会不会突然冒出什么意外来。所以总是要求你一边走一边摸索,发现意料之外的东西,并绕过它,避免一路上的磕磕绊绊。原本设计好的教学过程也会需要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完善原有的教学设计,以确保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对蜜蜂引路这一课我准备的教学设计不能不说已是十分的精心了,但尽管如此,在教学真正的实施过程中还是做了许多的改动。其中最明显的一处就是对学生的估计不足,教学第三自然段时,通过交流合作学习,学生把前两个问题找到了,但画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路线图没有完成。我应该在学生回答前两个问题时,边梳理边指导统一画在黑板上。再请学生根据图画叙述路线图,效果就更好了。其它的一些小的改动还有许多,在这里不一一详述。虽然随着教学的进行,对教学过程进行了不少的调整,但教学之后再看仍旧不是尽善尽美,尤其是对于学生说话训练提升不到位,要是再多花些精力和时间,多做一些细致的引导,学生的说话水平应在这一课的训练中有更大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