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调座位带来的反思》.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9609645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月17日《调座位带来的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9月17日《调座位带来的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9月17日《调座位带来的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9月17日《调座位带来的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9月17日《调座位带来的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月17日《调座位带来的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月17日《调座位带来的反思》.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月17日 星期六 雨调座位带来的反思晚上,我在收到了贾晨滢同学的辩论会小练笔同时,又收到了她的留言。如下: 李老师,您能不能等礼拜一给我们组调个人。我们组有:莫一洲、苏欣、王韦陈和我,我跟莫一洲坐没问题,可这个组实力太弱,苏欣和王韦陈会互相影响,调个能管得住自己的,大家一起互相进步就好了。具体等礼拜一上一节课,我看看,先请您考虑一下,谢谢您,祝您周末快乐! 贾晨滢信息提取:1、“我”愿意和莫一洲坐同桌,帮助莫一洲进步。 2、“我”想帮助苏昕和王韦陈但能力有限,请老师帮忙。 3、“我”要带领我们组同学一起进步,使我们组成为“实力”派。 培养出这样的学生是我们所有老师、家长和同学的骄傲。短短几节

2、课时间就准确分析了小组的情况,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不仅是她班干部组织管理能力的体现,更是她平时对同学的观察与关心的结果。她处处为别人着想,热心帮助每一个人。很自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帮助同学进步,她的合理要求老师能不考虑吗?。每一位同学都有他的优点和缺点,他们的优点或缺点都可能影响周围的同学。我们的家长都希望用周围孩子的优点来影响自己的孩子,孩子们大多也是这样想。这样的想法并没有错,问题在于判断优缺点的标准,以及自己的选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从这次调座位来看,同学们心中的理想同桌大概有以下几个特点:1、自己的好朋友。(这次是男生和女生坐,不是很明显)2、学习好,守纪律。3、女孩儿漂亮一点儿,男孩

3、儿帅一点儿。(虽然表面不说,心里还是蛮欢喜的)。4、和谁坐都可以,座位得靠前(视力的问题)。5、和谁坐都可以,坐哪里都可以(人不多)。6、相互帮助,性格的互补(只有几人)。综合以上分析,同学们无论选择和谁坐同桌都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取得更优异的成绩,不断完善自己。这一点,我是很欣慰的。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了解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孩子们所存在的不足是很多方面的,影响人成长、发展的因素却不只是以上几点。应完善的不能只是学习,更重要的是人格。从这一点来看,大多孩子的择(同桌)友标准显然有很大缺失,一些标准多半是社会的压力(升学)所制,并非是孩子成长的需要,人格完善的需要。要提高孩子的学习成

4、绩,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人格。一个人的人格,在10岁之前基本上是父母基因遗传的作用,但后来则越来越是个人努力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格完善就是对个人的性格特点扬长避短,补善去恶。说白了,就是江山易改,本性当移。心理专家提出较为完美的现代人的特征,并用几句话进行了概括:外圆内方、张弛自如、新旧通融、自觉自由、幽默严肃。简单说来,就是实现个人的人格优化组合与优势互补,就是主张不断改善自己的性格,完善自己的人格。换言之, “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差,取什么”。 比如说,平时,有的人太自卑,太敏感,非常想变得自信、随和起来。这当中他的现实自我就是自卑,理想自我就是自信。那么,他

5、唯有不断地与自己作斗争,才能终有一天达到自我的人格完善做一个不自卑、不敏感,从容自信的人。这需要我们家长时常观察、分析孩子,理智的引导孩子,为孩子创设最佳成长环境(有许多需要家校合作)。我们可以对照如下几点分析:完善人格需要掌握十大重点(一)培养自我挑战:就是要意识到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人格完善就是指一个人不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完善实现的结果。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艾森克指出:“人格乃是决定个人适应环境的个人性格、气质、能力和生理特征。”所以,在生活中,别人怎么看你,怎么议论你,都在照射着你人格的优缺点。对此,你只有不断上心,方可完善自己。小孩子与大人不一样,大人能自己发现。小孩子则要在父母在敦促他

6、们改正缺点,形成某种规范行为。(二)培养自我信念:就是要树立一个信念。在人生的最初10多年当中,先天遗传对个人的人格占主导作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后天培养的人格因素越来越起主导作用。因此,人格实际就是个体适应环境的一种行为方式。所以,人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培养与努力,改变自己的人格。(三)培养自我批评:就是要客观评价自己。有时人们容易自傲、忽略别人给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可实际上,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也许比自我评价更客观、具体。我们应该避免自我封闭,要信任他人,并谦虚接受别人指出的不足。其实,不管对方是何等身份,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面能反射出自我的镜子。同时,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扩大自己的社交圈,以得到更多

7、人对自己的反馈。这样我们才能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和完善自我。(四)培养榜样学习:就是神交古人,结交益友,通过对他们的认同来促进自我的成长。毛泽东主席曾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格的成长,需要不断地发现古往今来的榜样人物,并加以积极的效仿。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可视为叫完美的现代人的典范。阿德勒是弗洛伊德的大弟子,后来因为学术见解不同而分手了,他曾提出著名的“自卑情结”理论,就是指人在某些方面都有自卑,因此人需要不断克服自卑,不断成长,这才是人的基本需求。有趣的是,阿德勒本人的生活经历恰恰验证了这一点。阿德勒在家中六兄弟中排行第二,从小驼背,行动不便。他的哥哥体格健壮、蹦跳自如,所以阿德勒总

8、是自惭形秽。为了超越哥哥,他不断地努力,直到有朝一日,他发现自己成为了一个名满天下的学者,而他哥哥只是一个乡村小教师。早年,因为阿德勒学习差,其老师曾建议他去当鞋匠,但是当他在奋发学习后,他的人生完全是另一番风景。(五)培养目标设定:就是要树立自知之明,要深刻地了解自己的长短优缺,并勇于挑战自己,完善自己。(六)培养自我磨炼:就是要付诸行动。即使是很小的改变或象征性的计划,也比停留在脑子里的计划要好一百倍。要相信自己能都成长,能够改变,相信行动是改变自我、接近理想人格的最佳途径。尤其是最初产生自我完善想法之时,是最有行动动力的时候,此时应尽快行动起来。(七)培养自我监督:就是要监督自己。要有所

9、行动,就需要“勇”字当先,比如一个原本就很窝囊的人,再忍就更雪上加霜。对这样的人,就要有点英雄气概,要该出手时就出手。要注意两点。首先是在行动之前,要战胜“内在的批评”。 即自卑,还没做就觉得自己不行。其二,在行动中,要善于接受失败。在失败面前,要善于把抱怨变成目标。一旦开始实施自我完善计划,就要坚持到底,决不可半途而废。即使遇到困难,也不要退缩,因为最后的成果是极大的骄傲与荣誉!(八)培养坚持不懈:就是在自我完善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进度,努力达到新的目标。林则徐曾在他的书房里挂一个大匾,上书“制怒”,林则徐每天要看这个匾,这种做法对于他就是不断的自我提醒和对自我发展的不断督促,其天长日久必产生

10、潜移默化的转化作用。心理学将这个过程称为“内化过程”,林则徐这样苦炼“制怒”,其实就是在做较完美的现代人!(九)培养自我开放: 就是要保持一个开放的思想。我们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所有的信息和事物都在不断地更新,这就意味着我们要不断重新审视自己的人格,看看有没有和这个时代不合拍的地方。一旦发现,就有必要采取行动进行自我人格完善。(十)培养自尊自爱:就是要学会接受自己,纳悦自己。虽然追求完美是好的,可是过度的完美主义很可能给自己带来比不做自我完善更大的压力与麻烦。不应该盲目追求孩子的“完美人格”,而是努力帮助孩子拥有一个“完整人格”。这就需要我们客观认识自己,包容和接受自己;增强自己的优点,

11、改变自己的“大”缺点,接受自己的“小”缺点并把它变成自己的特点。 联系一下我们的孩子们,每人都具有以上好几点,每人也都缺少两三点,而且人人各不相同。现在再来回顾调座位时的一些情景:1、某某同学:学习成绩一般,上课偶有小动作,时常不按时完成作业。思维活跃,胆子大,做事有主见。凡事经过思考才去做,想不通不做。谁要和他同桌,全班定是笑声一片,为不是自己而感到庆幸。2、某某同学:学习学成绩中上,上课听讲专心,作业按时完成,偶有粗心。心态好,常常纳悦自己。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受外界干扰。谁要和他同桌,全班基本没有反应。3、某某同学:学习成绩优异,上课听讲专心,作业按时完成,学习习惯好,做事有条理。胆子

12、小,守纪律。表达准确,但自己的想法易受外界干扰。谁要和他同桌,全班嘘声一片,很是羡慕。这三个孩子都有其他同学学习的地方,但在班里却有如此不同的反应。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不只是某些优点不能引起注意而成了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大多孩子人格完善的方向偏离了自己的实际需要。为此我反思如下:1、对孩子的引导一定要站在全面成长的角度,有时还要站在终身成长的角度。不要只想着学习,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老师和家长尽可能给孩子们创造相互了解的机会,了解别人的同时会更了解自己。3、在孩子面前尽可能少评论孩子同学的缺点,因为这样孩子会更加关注同学的缺点。看到别人优点越多的孩子他的优点会越来越多,只是一种隐性影响。4、像爱自己孩子一样爱着班里每一位孩子,这样您的孩子定会获得更多的幸福。其实,在这次调座位过程中不只出现了贾晨滢同学,还有韩煊、郝明妍、邓芷涵等同学。他们对自己有一定了解,能较全面地看待同学,能及时和老师交流自己的想法。她们无论在哪里,无论和谁坐,都是快乐的。因为她们总能从同学那里汲取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孩子终究是孩子,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很大。这一点也是我们调座位的目的,每一位老师都会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优质的成长空间。其实最优质的空间,就是空间里充满了赏识与和谐,处处可见上进与合作;在同学眼里,每一人都是优秀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让我们一起努力引导孩子全面了解自己和同学,正确看待优点和缺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