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聋校学生的说话能力.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9608804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聋校学生的说话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培养聋校学生的说话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培养聋校学生的说话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培养聋校学生的说话能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培养聋校学生的说话能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聋校学生的说话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聋校学生的说话能力.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如何培养聋校学生的说话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说话训练是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是引导学生发表之欲的枢纽。”可见,说话能力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那么,在特殊教育学校怎么才能让学生说话(包括用手语表达)呢?我个人认为,学生所在年级不同,培养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低年级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激励说话法。 如:师:小朋友你们爱吃苹果吗?请举手回答(老师手里拿着一个苹果) 生:爱。 师:把句子说完整。谁爱吃什么? 生:我爱吃苹果。 师:这个苹果是什么样子? 生:又大又圆。 师:苹果是什么颜色? 生:红红的。 师:苹果的味道怎么样?(可以再让学生尝尝) 生:甜甜的。 师:(你说得真棒)谁能把刚才说

2、的话连起来说说? 生:我爱吃甜甜的又大又圆的红苹果。这样,我让每个学生都去说,并给予适当的提示和鼓励,不敢说话的学生也爱说了,训练效果很好。 二、情景练习法。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使学生愿学、乐说,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我们有了学生乐于说的内容,还需要学生乐于说的形式。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客观刺激物越新奇,就越能使大脑形成兴奋中心,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也就积极活跃,内部语言也就随之发展,由此推动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的发展过程。根据聋哑儿童的特征,让学生亲身感受、感知具体事物,练习说话难度就会降低。比如:在下雪天,组织学生堆雪人,打雪

3、仗,学生兴趣十分浓厚,引导活动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学生争先恐后,畅所欲言,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模仿说话法。根据低年级学生模仿的特点,让学生听(看)一句话,然后复述。引导学生只有集中注意力听(看),才能正确复述。为了激发学生说话兴趣,可以通过看电视进行说话训练。中高年级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呢?我认为: 一、教师引导观察、指导说话。 一次上作文写片段课,我手捧一只玩具猴子走进 教室。同学们被猴子的可爱逗笑了。我随机导说:同学们,这只猴子可爱吗?“可爱!”同学们伸出大拇指。“哪儿可爱?”我追问到。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谈开了,相互交流,有的说它这一点可爱,有的说它那一点逗人,大家

4、兴趣非常高,从猴子的外形特点进行说话比赛非常成功。 二、设置情景自由练习说话。每一个课堂就是一个语言训练的实验室,教师为学生设置了情景,就会激发学生说话的积极性,从而受到说话的训练。如:在每周的班会课上,我都会让每个学生自己一周来干了什么,学到了什么,自己以后应该怎么样等等,学生们个个畅所欲言,说得有滋有味,有的说得眉飞色舞。三、学生即兴演讲。即兴就是提前有准备,在规定时间里完成演讲。这种形式的训练,可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迅速选材能力。我在开学初成立班委会前,开展了竞选活动。每人准备十分钟,接着轮流上台演讲。内容是你能当什么样的干部,如何使班级在各方面有进步,时间三分钟,这样训练,学生中几个能

5、说成一段通顺的话的同学就脱颖而出了,另外几个也能用手语断断续续的表达出来,又达到了训练说话的目的。四、口头作文。 在中高年级中开展口头作文,是锻炼学生说话的较好机会,我在口头作文中,提前公布训练内容,如写人、记事、写物,记一次活动等。先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思考,同座位的两个同学说说“悄悄话”,相互启发与交流,然后主动口头作文,个个争相表达。同时,以鼓励为主,让他们自由联想,让学生没有思想压力,轻轻松松进行说话,人人说得头头是道,个个昕(看)得津津有味。既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又培养了记忆思维能力,还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学生的作文水平也逐步提高了,说活能力也得到了强化训练。总之,说话和读写训练一样,说话能力的培养,只能循序渐进。在语言训练活动中,主要体现丁说话的流畅性,条理性和应变性,而这些综合能力是交叉体现在说话中。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说话能力培养中,要采用多种形式的训练,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并做到及时反馈、矫正,以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学生的说话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