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整本书阅读.docx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9606809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5.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楼梦》整本书阅读.docx(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文摘【话题】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篇目】1.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建议及方法2.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实施方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思考4.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相关问题5.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要点与难点 为不断充电的老师,摘录好文章!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建议及方法 我们知道,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具有纲领性的指导文件,教材会严格按照这一标准来编撰其教学内容。选入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也不例外。为此,在进行教学之前,我们首先就得认真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课程内容”“学习任务群”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具体内容,并把握其精要。 课标制定者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

2、群里,从“学习目标与内容”和“教学提示”两部分提出要求或给出建议。其中,第一部分“学习目标与内容”与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有关的就有四条: (1)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重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 第(1)条针对任何一本“整本书”。从“探索”“门径”、“形成和积累”“经验”到“运用”“方法”“读懂文本”等可以看出,其要求不仅是会读,而且还要读懂。 (2)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

3、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艺术架构,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 第(2)条锁定“一部长篇小说”,具体地说就是我们所共知的选入教材必修下册的红楼梦这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其中“通读全书”是其底线要求。具体可从“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而且还要体会其“主旨”,研究其“艺术价值”。 (4)利用书中的目录、序跋、注释等,学习检索作者信息、作品背景、相关评价等资料,深入研读作家作品。 第(4)条提醒我们要“利用”整本书正文以外的内容或信息。因为无论是“书中的目录、序跋、

4、注释等”,还是“作者信息、作品背景、相关评价等”,对“深入研读作家作品”都具有重要作用。 (5)联系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享受读书的愉悦,从作品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概或提要、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介,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 第(5)条指出无论是作品理解、情感体验、精神滋养、语言运用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还是学习作业的“撰写”与“分享”,都应落实到学生“个人”“自己”具体的实践层面。 如果说第一部分侧重于“学”,那么第二部分“教学提示”则是给予教师“教”的提示。其中“安排1学分,18课时”,

5、既是出于学习任务群课程比重的考虑,也在于明确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专题学习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与交流”,而非“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从“课时可安排在两个学期”可以看出,高一上学期选入教材必修上册的是“一部学术著作”乡土中国。“宜集中使用”而不是分散,其目的是“便于学生静下心来,集中时间和精力,认真阅读一本书”。而“以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则更是提醒我们:学生读整本书不应受限于课内,而是应该利用课内外时间并“自主”完成。当然,教师的角色除了提出目标、组织教学、引导学习外,还“应善于发现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成功经验”“善于发现、保

6、护和支持学生阅读中的独到见解”等。 总之,在进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之前,教师要吃透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要深切领悟通读全书是其前提条件;没有了通读全书,后边的阅读、思考等实践活动便没法开展。 下面,我就从红楼梦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主旨”和“艺术价值”当中选出一两项,从“分类”“梳理”的角度设计出具体的学习活动以作说明。 第一,以红楼梦前五回的人物出场和故事情节的分类梳理为例。 阅读这部大书,很多学生迈不过的“第一道坎”就是前五回。在前五回里,作者的笔触神秘而魔幻:一会儿仙界,一会儿人间,一会儿梦境,既充满了浪漫、诡异、离奇的色彩,又有着对现实生活的折射与映照;既有全书在宏观上的总体安排和

7、布局,又有在幽微处设置无数令人遐思的悬念和伏笔,天上地下,亦真亦幻,虛虚实实,时隐时现,确实会让人一时半会儿摸不着头脑。然而,仔细分类梳理前五回的人物出场和故事情节就会发现:作为这部长篇章回体小说的总纲,它大体出现了统领全书的三个神话故事,即炼石补天、绛珠还泪、太虚幻境;三个现实故事,即甄士隐入道、林黛玉进京、贾雨村断案;以及三个过场人物,即甄士隐、贾雨村和冷子兴。作者通过这三个过场人物,将很多故事逐一连缀起来,如画卷般次第展开,把镜头逐步推近贾府,把主要人物送进贾府。为此,我设计了如下学习活动: 分类、梳理并概括前五回的人物出场和故事情节(见表1。附第一回示例。无内容可填请留空白。此活动也可

8、用思维导图呈现)。要求:(1)按前五回行文顺序,依次填写表格空白处内容(语言要简练,不要遗漏项目);(2)说说每一回目作者的目的或作品的寓意;(3)说说好了歌、“护官符”和红楼梦十二支曲所隐伏的作者寓意或作品中人物的命运;(4)从整体上思考,前五回最主要的作用是什么?【第(3)、第(4)条要求的思考或答案可附在表格之后】 前五回尽管内容繁复,头绪交错,但一脉而下地道出了“炼石补天”“绛珠还泪”的神话故事、甄家荣枯甄士隐出世入道、冷子兴演说宁荣两府及主要人物、主人公宝黛亮相、门子说“私单”社会关系网、第三主人公宝钗登场,以及“太虚幻境”暗示一大批人物的命运和结局等内容。分类、梳理并概括作者这种由

9、远及近、由外入里,行文如榫卯咬合般的结构线索,学生就能看到贵族之家繁文缛节的礼仪、钟鸣鼎食的生活、炙手可热的权势,更可体会世态的炎凉、人情的冷暖、人物命运的悲欣与荒诞,以及作者对历史、对人生深重的感慨与悠长的叹息。 在此补充一句,之所以在上述活动中强调阅读、分类、梳理并概括前五回的主要内容是指“人物出场”和“故事情节”,目的是要提醒我们:高中生不是红学家,不要在“绛珠草”等神话原型,或在“金陵十二钗”的“正册”“副册”“又副册”、红楼梦十二支曲的意象上作过多“逗留”(或大讲特讲,或烦琐考证)。简单地说,前五回是甄士隐带出贾雨村,贾雨村带出冷子兴,然后再牵出林黛玉曹雪芹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对全书的背

10、景作一个全面、大致的介绍,要让一个个重要人物悉数登场。另外,高中生运用表格分类梳理作品的结构形式,要比用思维导图显得更加条理明晰。 第二,再举红楼梦主旨(主题)研究分类梳理的例子。 红楼梦的主旨(主题)是20世纪红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自“索隐派”提出“清康熙朝政治小说”,“新红学派”提出“自叙传说”之后,20世纪50年代后又先后提出“爱情主题说”“政治历史主题说”“家族衰亡史说”“反封建主义说”“歌颂女儿才华说”等,共有30多种不同的说法。阅读红楼梦当然要深入思考红楼梦的主旨(主题),这也是每一位高中生无法回避的一项学习任务。 那么,怎样完成红楼梦主旨梳理、探究的学习任务呢?查找相关的研究

11、论述固然可行,但学生总不能照搬结论却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吧?为此,我们还得从小说的内部去寻求,以便对其主旨有一个相对比较正确或合理的解释和看法。这里,举一个我们团队成员张安群老师对红楼梦回目分类梳理的例子。受其启发,我设计如下学习活动: 按列表提出的要求,分类梳理红楼梦回目标题(见表2、表3。这里我们给出所有结论,供参考。在具体操作时可只给出示例)。要求:(1)分类梳理第一组回目,找出点明居所及盛衰变化的关键词(地点名词、事件动词);(2)分类梳理第二组回目,找出点明众女子及其命运的关键词(称呼或形容众女子的名词、短语、形容词或动词);(3)综合两份表格整理的内容,思考并概括红楼梦的主旨意蕴。

12、 红楼梦无愧为一部古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尤其是它不以波澜壮阔的场面和曲折离奇的情节取胜,所展示的不过是日常的生活和情趣,那可是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写法。然而,就是这样一部大书,就是这样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笔法,却实实在在考验着读者的耐性,也影响着学生对其主旨(主题)的一窥究竟。但提取回目,“管中窥豹”就完全不一样,因为回目是对每一章回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分类、梳理居所空间及眾女子命运这两组回目,以此为突破,虽“动刀甚微”,却能让其“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据此,学生便可毫无疑义地确认,这部大书的主题就是一句话:“大厦倾覆”(见表2),“香消玉殒”(见表3)。其实,我们还可以再进一步推想,那亲眼看见“千

13、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可怜男孩贾宝玉(从某种角度说,曹雪芹就是贾宝玉),眼见这贾府由盛及衰的过程,这众女子由聚到散到亡的命运,怎能不令人扼腕,不让人痛彻心扉。然而,不管你怎么“哭”,怎样“悲”,都不能阻挡这繁华落尽,这旧时代的衰颓,而这就是这部大书暗含的价值判断“千古红楼只一梦”。 以上仅举出在通读全书的基础上,红楼梦前五回人物出场、故事情节及主旨主题分类、梳理和探究(推理、判断等)的例子,意在抛砖引玉。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对宝黛爱情、贾府宴请、大观园儿女居住的环境等进行分类、梳理与探究。限于篇幅,此不赘述。来源:语文建设上半月 2020年1期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实施方案作者:

14、陈双 一、教学价值 1.课程设计初衷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殿堂的瑰宝,古人云:开谈不讲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高中生若没读过红楼梦那实在是一种遗憾,然而,现实却充满了遗憾。据说在知乎上评选最难读进去的书,红楼梦高居榜单前列,学生普遍觉得红楼梦读起来较难,其中人物关系、诗词文化等内容又让他们望而生畏。这就需要教者努力地引导,从他们的年龄出发,帮助他们亲近名著,感受阅读的快乐,领略古典文学的魅力,让学生愿意在以后的生活中,把阅读文学经典作为一种乐趣,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2.教学价值 (1)学习阅读名著,积累相关经验。 (2)学习通读、精读、细读、深读。 (3)尝试从多个维度解读文本。 (4)

15、运用文献资料等资源研究作品。 二、过程指导 三、典型任务 例一 红楼梦中环境描写专题任务例谈 任务目标: 1.运用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的基本方法,了解红楼梦中以人物视角展现典型环境的写法。 2.分析典型环境下人物的性格及言行。了解社会环境对个人的影响,思考个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具体环节如下(详见下页表格): 例二 畅谈红楼梦中人 任务:选择书中的某个人物,结合文本,了解其他读者对这个人物的观点,阐述自己的观点及感悟。 环节: 1.下达任务。 2.学生上报自己选择的人物。 3.按所选人物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可适当调剂。 4.学生分组研讨,最终形成论文。 5.召开“红楼梦中人”研讨会,各组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 6.评选出“最的红楼人物”,写出颁奖词。 以下为教师示范。 红楼梦中我曾误读漏读的人 我一直認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