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济.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960625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经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古代经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古代经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古代经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古代经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经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经济.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12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复习资料第(2)期熟记课本:必修二专题一 1-4节组稿:李培 张敏 审稿:杨晓辉励志格言: 研读材料:提纲挈领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经济文明一、整体一知识体系耕作技术:刀耕火种铁犁牛耕耦犁、一牛挽犁曲辕犁;特点(精耕细作、小农生产)、影响土地制度:井田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农民)均田制;主要形式(地主土地所有制)、特点、影响水利技术:都江堰、郑国渠井渠、治黄渠堰使、筒车水转翻车风力水车二基础知识梳理古代中国经济结构 农 业类型:家庭手工业(特点)、田庄手工业(背景、部门、特点)、官营手工业(目的、部门、特点)纺织业:麻、葛、丝妇功素纱禅衣、丝绸之路私营兴起棉资萌冶金业

2、:青铜(商周)冶铁(春晚)官营、煤炭、水排灌钢法煤陶瓷业:彩黑陶釉陶(原始青瓷)青瓷(越窑)、白瓷(邢窑)、釉下彩绘瓷五大名窑粉彩瓷 手 工 业商人活动:商人骨铜贝陆路河陆海运会馆、商帮市:明码标价集中管理草市(尉)夜市、东西市商业街商业区城市:出现市井长安和五都长洛扬杭湖开封苏州和四大名镇 商 业 三基本特点1)古代中国农业具有世界领先、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特点。(世界领先体现为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古代中国手工业由官

3、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两部分构成,手工业发展的基础在于农业。3)古代中国商业是不断发展,发展主要体现在商业交易空间、时间的逐步扩大。4)古代中国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这种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主要起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则逐渐阻碍经济的发展。 四重难点解析(一)古代农业1.古代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从经济构成的角度看,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3)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4)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以地主土地所有

4、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2. 影响中国农业发展的因素及规律性认识生产力因素: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提高与经验积累、农业劳动力的迁移、农田水利兴修等政治因素:统治者的土地政策、赋税制度、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统治经济的重视度、以及中国重农思想与政策等。其他因素:国内外民族间经济联系、前代基础、自然环境、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等因素。认识:农业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3 主要生产方式小农经济 (1)含义:以家庭为单位,以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为基础,完全或主要依靠劳动者自己的劳动,独立经营小规模农业,以满足自身消费需要为主的经济形式。(2产生的条件: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

5、生产技术的提高。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3)形成:春秋战国时期。(4)基本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实际上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5)弱点:分散性:属于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落后性: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生产资料有限,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是王朝政策的影响。(6)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利: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铁农具和牛耕的应用与普及。农

6、民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自主权,具有生产积极性。规模小,有利农民提高耕作技术,促进精耕细作作业。封建政府采取重农、扶植政策。不利: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抗天灾人祸能力低。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顽固(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保守性)。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与多重盘剥(脆弱性)。严重的自然灾害。(7)地位: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8)评价:小农经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的出现和逐渐普及、封

7、建土地所有制的逐步确立而形成和确立的。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阻碍经济的发展。(6)破产: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廉价商品大量涌入,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二)古代手工业1. 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1)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长期居于世界前列,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享誉世界(行销海外,影响深远)。(2)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春秋战国前,官府经营,春秋战国后,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并存的局面。(3)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有

8、的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新行业,有的则是由某个行业演变分化成的新部门。(4)种类繁多,工艺先进,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其动力主要来自手工业工人的经验以及对手工业的充足投入。(5)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方式不断进步。从经营的方式来说,其发展的一般趋势是由家庭手工业到作坊手工业,再到工场手工业。明代中叶以后,城市手工业生产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工场手工业的经营方式。(6)手工业的发展与农业经济密不可分,且始终作为农业经济的从属地位。(7)手工业生产的区域分工和专业化水平受商品经济活跃程度的影响。(8)手工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互相影响。(9)手工业中心分布区域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呈相应变化。

9、 2.古代手工业生产的特点(1)家庭副业手工业一直比较活跃(2)官府手工业在较长时期内比较发达(3)集生产与销售于一体的前店后坊模式比较普遍(4)民间手工业生产者的土地投资偏好(5)工匠的身份变化比较大(6)工匠技术的传授途径主要是父子相承或兄弟相承3.手工业的发展演变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周时期:手工业发展,但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商周时期,设置管理官营手工业的机构工官,组织手工业生产。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并开始出现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是古代中国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10、,官营和专业的私营手工业代表了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明朝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取代了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古代手工业由官营为主到私营为主变化的原因: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农业生产的进步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原料;而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也有利于劳动力的获得;官营手工业陈旧的管理模式,压抑了生产者的积极性。)2.官营手工业概念:官营,指依靠国家权力,官府垄断经营。所谓官营手工业,指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它利用国家权力,征调最优秀的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演

11、变过程:西周:设工官管理,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垄断经营。春秋战国:垄断地位被打破,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长期并存的局面。汉武帝时代起:煮盐、冶铁、冶铜、铸钱等高利润行业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唐代:出现工匠定期在官营手工业作坊服役的制度;中唐以后,役匠逐渐减少,雇匠增多。宋代:雇匠居多,实行薪酬制。元代:实行“匠籍制”,工匠世代相袭。明朝中期以后:实行“班匠银”(输钱代役)代替“匠役制”。演变趋势:垄断地位三家并存日渐萎缩。特点:技术水平高(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工艺水平高),代表着生产技术的最高水平。历史地位:从商周到明朝前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产品及流通方式:主要生产军用

12、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产品由官府统一调拨,不进入市场(除盐、铁等生活必需品)。经营方式:集中的大作坊,官府统一经营管理,生产不计成本。人民:中国古代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户称作“匠户”,唐代已有工匠定期在官营手工业作坊内定期服役的制度。宋代匠户往往被官府以强制方式役使。元代时,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由专门机构直接管理,不得脱籍改业,必须世代相袭,承担制定的工役。明代将匠户制度改为轮班轮作,除分班定期服役外,其余时间可以自制成品进入市场销售,成为半自由的手工业者。清顺治二年(1645)废除“匠籍制”,匠人获得自由身份。优势:优势:资金雄厚、规模经营,有利于细密分工和协作。工匠集中、管理

13、严格,利于技艺水平提高。弊端:官府提供原料,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缺乏竞争。大多采取强制劳动手段,不能调动工匠的积极性。工官制度使得水准较高的手工业技术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也容易失传。4.私营手工业(大象称为民营,人教把民营和家庭手工业统称为民间手工业)产生和发展: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原因:生产力提高,生产关系变革)。魏晋南北朝遭受摧残,隋唐时期得到恢复和发展,两宋后在曲折中继续艰难发展。尽管受到官府的压制和盘剥,仍在曲折中不断地发展壮大,成为手工业生产中日益重要的成份。明朝中叶以后,在制瓷、纺织、矿冶等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

14、占据主导地位。明朝中后期,在纺织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特点:民间私人经营,有较大的主动性。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产品按照市场需要进行生产,在市场流通。劳动者有较多人身自由,有一定报酬,劳动兴趣比较高。民营手工业中既有个体经营的小手工业,也有可以匹敌官营的大手工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唐代以前,以农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组织生产。唐宋以来,商品经济繁荣,私营手工业的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以雇佣劳动关系为特征、以手工工场为标志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4.家庭手工业产生:家庭手工业随着小农经济的形成而出现,它与农耕相结合,以纺织为主,是农户的副业。产品:产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进入市场,但数量很少。影响:在漫长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的比重。家庭手工业对于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附:中国古代宫廷工艺品和民间用品的差异:生产机构不同:宫廷工艺品由专门的官办皇家工场生产,而民间用品由普通的民间工场生产;用途不同:宫廷工艺品除供日常使用外,还供艺术欣赏,而民间用品一般是老百姓日常使用;管理机构不同:宫廷工艺品从生产到使用都由专门的官僚机构管理,而民间用品则由私人或家庭经营;工艺水平不同:宫廷工艺品的生产水平是全国最高的,而民间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