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结课论文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9606176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结课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结课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结课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结课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结课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结课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结课论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绿色城市,建美丽家园绿色城市意味着污染全部控制、资源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 谐相处。绿色城市需要合理的规划布局、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 良好的环境质量。欧盟环境经济项目顾问刘阿英博士强调,在尽 可能少的能源消耗、尽可能低的排放污染物的同时,绿色城市的 建设需要市民们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生活环境。拥有绿色城市, 就是拥有健康生活。绿色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森林是人们理想的 家园。发展城市森林提升到城市品牌战略层面来考量,以世界眼 光和科学理念规划建设城市的绿色未来。建设富有竞争力的绿色 城市,让一个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美丽家园将以更加绚丽 的姿态展现在市民面前,就要融入“绿色、健康、安全”的理念,

2、就必须着力提升城市绿色竞争力。自然生态良好是城市最好的 “名片”。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并为我们提供了美丽的环境。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城市垃圾成 分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居民的生活习俗 和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气候)和不同的季节变化等。一般 来说,居民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将直接影响到生活垃圾中成分 的变化,另外季节的变化,垃圾成分也将相应发生很大变化。影 响垃圾产量的因素主要有统计因素,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和政策 因素。目前发达国家的垃圾产量随时间的变化均有一定的规律, 在一定的阶段以前,垃圾总产量即人均产量逐年上升。当前,我 国生活垃圾年产量

3、已超过 1.4 亿吨,在近十年里,随着城市化进 程的加快能喝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增长率达到 8%左右。照 如此速度下去,后果将很难想象。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并为我们提供了如此美丽的环境。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 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垃圾的产量正在逐步增加,我们的这个 家园正在被城市生活垃圾所包围。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使更多的 人,更多的组织认识到城市垃圾问题的危害所在,对城市生活垃 圾有一个新的认识。城市垃圾产量不断增加,成份日趋复杂,其 危害也越来越严重,垃圾作为世界性公害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 点。为缓解城市垃圾污染,世界各国都致力于垃圾的综合治理和 利用的研究工作。城市生活垃圾的

4、处理有填埋、堆肥、焚烧等多种方式。“十 五”期间,我国生活垃圾处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2005 年生 活垃圾填埋场为366 座,垃圾填埋处理量6857.1 万吨/年,与2000 年相比填埋处理能力增加 16%。2005 年垃圾焚烧及发电厂为 67 座,垃圾焚烧处理量791万吨/年,与2000 年相比焚烧处理能力 增长了 10 倍,但焚烧处理垃圾的比例仅占 9.9。 发达国家处 理城市固态垃圾的主要趋势是采取焚烧法,从资源再生利用的角 度看,这是一种较佳的选择。垃圾焚烧后,体积和重量分别为原 来的 5%和 15%,灰渣还可用于制砖或铺路;垃圾经过焚烧消除 了有毒物质和病原体,降解绝大部分有机氯

5、化合物,在焚烧过程 中通过烟气净化装置处理可防止空气污染环境;此外,垃圾在焚 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经回收装置处理后,可用于供热和发电。 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垃圾采取卫生填埋和填埋的方式,少数城市 也采用筛下物堆肥,筛上物填埋的方式,这些垃圾处理方式解决 了城市垃圾短期内的处置问题,但同时也造成了大量土地的报 废,城市地下水受到垃圾渗滤液的污染,长此下去垃圾将无地可 埋。为解决这种情况,垃圾处理宜采取大型化垃圾焚烧电站和大 型卫生填埋场相结合的策略,并逐渐由现在的卫生填埋为主过渡 到垃圾焚烧发电为主,保留适当规模的卫生填埋场。近年来,我国也涌现出了许多种垃圾焚烧炉,垃圾焚烧处理 也被广泛认可,但真

6、正能做到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的比较少。垃圾焚烧带来的新的污染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 注,尤其是一些土法焚烧方式和一些无污染控制手段的焚烧炉, 带来的问题比较多,其尾气排放和灰渣处置难以达到国家标准, 这并不是我国垃圾焚烧的发展方向。对现有垃圾处理技术去粗取 精,将多种垃圾处理技术进行组合是我国垃圾处理技术发展的方 向。我国许多地区人口密度高 ,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的许多城 市,土地资源非常宝贵,焚烧处理会逐步发展成为这一类地区生 活垃圾处理的重要手段。预计未来 10 年城市垃圾焚烧处理将得 到很大发展,自2006 年6月2007年6月,全国共批复垃圾焚 烧发电项目9个,总垃圾焚烧能

7、力5200 吨/日。根据我国“十一 五”期间焚烧厂及能力建设规划,在未来的5 年时间内将新改扩 建垃圾焚烧及发电厂 82 座(新增焚烧处理能力 70000 吨/日), 其中东部地区新改扩建垃圾焚烧及发电厂 56 座(新增处理能力 45100 吨/日)。我国,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人多地少、土地资源 非常紧张,建立在分类回收处理系统之上的垃圾焚烧处理必将成 为未来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垃圾焚烧及发电项目由于公众担心 环保措施投运率及环保监管不力、厂址附近的房地产开发商和住 户出于自身利益角度考虑等原因,引起的法律诉讼或群体性环境 事件等环境纠纷日趋增多,但只要从以下两方面加强此类项目的 管理,污染是可

8、以控制的。首先,制定和完善与生活垃圾焚烧及 发电项目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其次要强化环评管理。我国中等城市多,垃圾处理主要采用填埋的方式,但是随着 城市的发展,填埋场已不能满足需求。开发新的垃圾填埋场不仅 垃圾运距远,而且土地占用量大。垃圾渗滤液将污染地下水和江 水。为此,垃圾处理需寻求新的出路。垃圾处理对策的确定,除了考虑城市垃圾成分和特性外,还 要考虑城市经济发展、技术水平、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而定。 总的来说,城市垃圾处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向综合处理方向发 展。具体而言,现阶段大城市对各种处理技术的选择排序如下:l )首先应建设符合标准的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逐步 消除垃圾堆放场,优先解

9、决大城市日益增加的垃圾产量的出路问 题;2)在资金、条件容许,以及国家的规划、指导下,逐步建 立符合国家烟气排放标准的垃圾焚烧厂,对热值含量高可燃烧的 垃圾进行焚烧处理,并进行余热利用;3)在已推行分类收集的基础上,对已分开的厨余物采用适 宜的堆肥技术进行堆肥或发酵处理。4 )最后考虑其他技术的选择,如焚烧废渣的制砖等综合利 用技术。处理城市垃圾固然重要,但为了让我们能健康绿色的生活, 为了建设我们美丽的家园。绿色城市规划建设也需要统筹考虑, 特别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 提升层次,全方位做好新视野下绿色城市规划建设之路。(一)绿色城市化的理念要贯穿规划建设管理全过

10、程。贯彻 绿色城市化的初衷是必须下大力气研究我国的城市化体系,将绿 色城市化理念贯穿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在规划建设过程中, 必须要统筹考虑绿色城市化建设问题,摒弃那种仅从城市建设的 角度思考问题的弊端,牢牢把握住绿色、节约、低碳、环保这一 主题,并且贯穿到城市建设的每一个环节,贯穿到城市的规划、 建设和管理中。城市建设者在建设城市过程中。同时,要更新理 念,推进低能耗建筑。绿色城市化还应包括城市内涵的发展和城 市质量的提高。(二)坚持将绿色城市发展体现在城市规划上大力实施绿色 战略。要立足于把新城 1/3 的土地用于建设生态、1/3 的土地用 于发展产业、1/3 的土地用于提供居住和公共服务

11、,保证新城功 能布局和发展效果最优化,从而令发展布局更加合理。绿色城市 不是绿色建筑的叠加,同时,绿色城市也不仅仅是花园城市。绿 色城市应该是生态的、低碳的、宜居的、环保的。在城市规划建 设上要积极推动绿色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推动城市采用健康、合 理的城市化模式和节约的消费方式。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研 究制定适应本地特色的绿色城市评价标准,制定不同类型的绿色 城市规划建设指标体系,进行统计、检测和考核,开展绿色城市 示范工程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调节,不断加快绿色城市建 设步伐。(三)坚持将绿色城市发展体现在城市环境上。绿色城市的 规划建设要充分利用和保护原有地形地貌、自然植被,因地制宜 进

12、行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打造生态优良、绿量充足、植物多样、 景观优美的生态型园林城区。绿色城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 是,要减轻交通压力,在规划上应该将居住区和工作区统筹,混 合居住,混合功能。此外,绿色城市的节能减排重点要放在公共 建筑上,公共建筑重于居住建筑,既有公共建筑的能耗基本上是 居住建筑的七倍,所以作为绿色城市对既有建筑的改造应该是非 常重要的工作。同时要强调理念优于技术,光有节能减排的技术 还不够,要实现绿色城市,必须在老百姓、在各行各业中,贯彻 绿色、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四)坚持把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市结合好。要把绿色建筑这 颗“种子”再发扬光大,使绿色建筑成为建设生态城市、建设

13、资 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的重要抓手。突出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型工业 “双轮驱动”,着力引进和发展占地面积小、环境污染少、综合 效益优的绿色项目,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构筑强劲的产业支撑,促 进都市型工业升级,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经济。同时,要立足未来, 做好长远规划,从一开始就要做好长远规划,注意到绿化美化用 地安排和城市用水的资源条件;在交通运输日益现代化的今天, 要逐步推动城市建设由“单中心规划”向“多中心规划”转变, 彻底解决城市发展带来环境恶化的问题。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 来保护环境,一起共创我们大家共同的绿色家园,为了我们自己, 也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参考文献1 赵由才:生活垃圾处理与资源化技术手册,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 年 05 月。2 延爱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探讨,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8-06-15。3 殷京生 绿色城市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01月。4 王华、毕贵红、李劲:城市生活垃圾智能管理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年 05月。5 白雪涛、张文丽:城市社区生活环境与健康,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年03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