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谁动了我的奶酪”优秀作文选编.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9598965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作文“谁动了我的奶酪”优秀作文选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材料作文“谁动了我的奶酪”优秀作文选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材料作文“谁动了我的奶酪”优秀作文选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材料作文“谁动了我的奶酪”优秀作文选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材料作文“谁动了我的奶酪”优秀作文选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材料作文“谁动了我的奶酪”优秀作文选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作文“谁动了我的奶酪”优秀作文选编.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材料作文“谁动了我的奶酪”作文讲评 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拥有奶酪,就拥有幸福,如果你不改变,你就会被淘汰;经常闻一闻你的奶酪,你就会知道,它什么时候开始变质;越早放弃旧的奶酪,你就越早发现新的奶酪;朝新的方向前进,你会发现新的奶酪;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并享受变化!摘自谁动了我的奶酪全面理解材料,然后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一:关于审题立意通过四步审题,细致分析,找关键词语,看关系: 谁动了我的奶酪是一本畅销书。书中有这样几句话:拥有奶酪,就拥有幸福;如果你不改变,你就会被淘汰;经常闻一闻你的奶酪,

2、你就会知道,它什么时候开始变质;越早放弃旧的奶酪,你就越早发现新的奶酪;朝新的方向前进,你会发现新的奶酪;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并享受变化。分辨关系;/前提:变化(丢失,)与时俱进立意:(1)改变(2)检查、反思(3)放弃旧的,发现新的(4)向新的方面前进,有所发现(5)随之改变,享受改变(提高了自己、发现了自己、成功的喜悦)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看前提,只要做法。离开前提,谈改变。反思、放弃 2、论点不会变成一个具有一定条件的复句形式 3、论述的材料与原材料没有相似点。只是扣住一部分内容。例如李时珍遍尝百草 ,鲁迅弃医从文等等 4、对原材料中的概念分析错误。要理解:(1)“奶酪”的概念

3、是什么。比喻:过去的理想、旧有的环境(地位、成绩等等)(2)奶酪丢失了指以上的旧有的“东西”全都没有了。(3)改变后的做法。三:如何举例分析思维顺序四步: 原有的情况 现在没有了 应该这样去做 这样做的结果(意义、作用)示例: 体操女孩桑兰,曾经是我国著名的体操运动员,曾经多次在世界大赛中获奖。可是她却在1998年7月,桑兰在美国纽约参加第四届友好运动会上摔下鞍马,造成了先高位截瘫。过去的光彩照人的荣誉不见了。没有任何生活自理能力的她这样才能面对以后的人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她没有选择自暴自弃,而是勇敢的面对,她以顽强的毅力进行锻炼,从高中开始学习,一直坚持到大学毕业。并且经常参加各种公益活动。

4、现在她成为了我国奥运会形象大使。桑兰在自己的”奶酪“丢失之后,勇敢的面对,并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另一片天。她的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尊敬,并以她那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灿烂的笑容成为感动中国的人。 四:写在点评之前的话观点与材料能否统一证明论点,不能单纯地罗列事例而不讲道理。对事例恰当分析,可以在论点和论据之间架一座桥梁,揭示出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文章产生令人信服的逻辑力量。五:优秀示例第一:精彩片断只有在成功之后不断改变,继续奋斗的人,才会知道那奶酪什么时候会变质,并且努力去发现新的奶酪。索尼集团刚成立时只是日本一个普通的电子企业,几次转型之后,它在电子领域的名声越来越大,而

5、当索尼与当时镜头业第一的卡尔蔡司合作推出索尼相机时,已经让它成功挺立于世界科技的高峰。但索尼并没有停留在这个成功当中,它向着手机,笔记本电脑、家电等多个市场进军,让它的成功一直延续了下去,成为今天的世界强企业。正是因为没有满足于眼前的成功,放眼去寻求新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它,索尼集团才发现了新的奶酪,享受着新的成功。不要停留在成功中要不安于现状,永不止步。鲲并不满足于北冥,才化而为鹏,飞向更广阔的天地;人们并不满足于步行才研究出了火车、汽车,日行千里的飞机;牛顿不满足于站在先人的肩膀上,才看得更高、更远,提出多条重要的理论。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不安于现状、永不止步是进步的动力。正如一位诗人所说:

6、“哪怕有一天我们登上顶峰,也要努力乘上飞去更高更远的热气球。”这句话表达出的正是人类不安于现状、永不止步的探索豪情。李苑婷享受变化让我们学会创新。 20世纪70年代,我们使用的电脑大多数都是由美国苹果公司生产和研发的,当时的那套系统,复杂,麻烦,想学电脑还要学习编程,指令,这使得普通的老百姓望而怯步,普及电脑,简直是比登天还难。可后来,一名哈佛大学的高材生突然间退学,带着自己的创新理念,去研究他的梦想,他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他就是当今世界众所周知的比尔盖茨。就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比尔所创建的微软公司,成功的研发了windows系统,他开玩笑称它为“傻瓜”系统,因为这套系统让电脑变得简单,实

7、用,迅速占领了全球的个人电脑市场,让世界在短短的几年之内,就实现了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对电脑的普及,而这一切,都应该归功于比尔的创新理念,因为他的创新,让我们全世界人民都拥有了方便,快捷的生活。创新,就会有收获那么只有舍弃就够了吗?当然不是,你还要懂得创新。你把奶酪丢在那里,“守株待酪”是等不来奶酪的。所以最重要的还是创新。找到新的出路。日本商人和田一夫由于没有闻到奶酪的变质而经历了一次破产。然而他并没有消沉下去,而是踏上寻找新的奶酪道路上去。他和年轻的朋友一起合开一家网络咨询公司,于是他的公司又恢复了原来的规模。他的创新精神帮他寻找到了新的奶酪。试想,如果没有创新,他能被喻为商业界的不倒翁吗?

8、点燃创新的神灯固步自封让人沉迷成功而无法前进。美国发明大王一生发明了一千三百多件物品,殊不知,驱散黑暗的电灯,让美妙的声音成为永恒的留声机都是在这位“发明大王”的前半生研制而成的。因为晚年的爱迪生自命清高,固步自封,所以在发明事业上止步不前。如果不这样,这位名声斐然的发明家何以会江郎才尽?固步自封:失败的预兆寻找奶酪的过程中,要进退有度,如同对弈,跨过楚河汉界,是死亡也是新生。父亲教我下象棋时,常言象棋不是游戏,那就是对军打仗,每一颗子都应发挥其应有的效用,依靠强大的后盾直捣敌穴,进退之间,翻云覆雨。前进时必要留后路,绝杀时也必要制其死穴。不要忽略一兵一卒的微小力量,过了楚河汉界,便是对方老将

9、,也奈它不得。记得一本小说里有位储君,彼时势单力薄,且右手残疾,有小人欲与其难堪,赠上一琴,妄言聆听清音。就在那储君心灰意冷之时,一句话点醒了他:“那把琴属于你,但那弦,你可以换个方式来弹。”后来他登上皇位,以天下作琴,从暗蓄势力的病秧子转而成意气风发的帝王,一统天下!人生也是这样吗?看到奶酪时进退有度,胜利才属于你。欧芸丧钟为你而鸣永不止步,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学一学“水”吧!它从天而来,向前奔腾。遇磐石则绕而行之;遇平川则一泻千里;遇小流则碎步而行;遇大江则奔腾呼啸;遇曲水则蜿蜒信步;遇通途则静而淌之千山万水,永不止步,朝着海的怀抱奔去。也学一学“蚂蚁”吧!无论你千方百计去阻挠它前进的道路,

10、他永不放弃,或向上爬,或向下钻,寻找一条通途。切勿小看这细微的努力,这是深谋远虑,从不放弃,全力以赴的精神,这是蚂蚁哲学。“水”和“蚂蚁”正是因为具有永不止步的品质,才成就其个性,成就其高贵的品质!永不止步第二:病例剖析享受时局的变迁。想起了武侠小说中一句话:“天下万物,唯快不破。”是的,时代在变化,格局在更新,似乎总令人措手不及。但若变得比时局更快,便可安然度过。李煜,南唐的末代皇帝,是一位好词人,但却不是一个懂得何谓时局变迁的人。若不是在被囚时仍作些回顾往事,回忆那些个“雕栏玉砌”的大好河山的诗词,哪会被宋人一疑之下断其性命?若是保得一条性命,更多的诗词便可以流传于世,不必令世人扼腕叹息了

11、。(材料无法让观点成立。国家灭亡了,怎堪享受其变化?认识太肤浅。)享受变化 第三:美文示例有所舍,有所得古人云: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今人也常把舍得二字挂在嘴边。我认为,人生之中,我们有所舍弃,才有所获得。(明确提出中心论点。)正如材料中所说:越早放弃旧的奶酪,你就越早发现新的奶酪。唯有舍弃,才有获得。那么何为舍,何为得呢?(引材料,巧妙过渡。)对于陶潜,我们并不陌生。他也曾误落尘网中,而且一去就是三十年。在这些年中,陶潜却不曾觉得愉快,官名、钱财、荣誉不是他想追求的东西;田园,菊花,山水才是他心之向往的世外桃源。于是,他辞掉了官职,脱下了沾满铜臭味的官服,换上一身轻便的农装,逍遥归园了。陶潜有所

12、舍,他舍去了官名,舍去了利禄;自然,他也得到了清静闲适的生活。舍便是舍去一直压在我们身上的石头,得则是得到我们真正向往的事物。(2、3、4自然段从“是什么”的角度切入,以陶渊明为例,诠释自己对“舍”与“得”的理解。)还记得几天前在海地发生的大地震吗?还记得废墟下的中国人吗?他们,和我们一样,有自己的亲人,有温馨幸福的家,他们也想和家人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但他们却匆匆地离开了人世。他们是维和部队里的几名中国警察。为什么?为什么他们要舍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却在遥远的国家生活?为什么不享受和妻儿在一起的幸福,却孤身一人在远方睹物思人?因为他们心怀大义,因为他们知道舍弃了自己的幸福,换来的是世界的和平

13、。他们用自己的牺牲告诉世人,为什么舍弃?只因为他们希望人们得到正义,得到稳定与和平的世界!(对论据的分析太粗糙。)人生就像一条永不回头的河流,一旦舍弃了,就没有后悔的一天。或许你会说,现在的社会不同了,诱惑更多了,舍弃并不是简单的事。殊不知,正是因为诱惑更多了,舍得才更加重要。(5、6自然段从“为什么”的角度切入,“舍弃”小我,是因为心怀大义,是因为诱惑太多。)那么身为高中生的我们,又该如何舍得呢?在校园中,舍去休息的时间,得到更多的知识;在家里,舍去娱乐的时间,陪家人聊天,得到的是家人之间的理解;在社会上,舍掉公车上舒适的位置,让给有需要的人,得到的便是他们会心的微笑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得到的

14、东西太多太多,这正要求我们要懂得舍弃。如果你舍掉了可口的奶酪,换来的却是发霉的蛋糕,这就不值得了。自古君子舍利求义,我们也应该舍掉不必要,求得更为重要的事物,这样才是真正的舍得。如果你还在为如何舍得而烦恼,那么就请仔细考虑什么该舍,什么又该得。(7、8、9自然段从“怎么办”的角度切入,紧扣中学生的生活实际,有针对性。8段开篇的排比句很精彩。)人生百态,尽在舍得。舍得舍得,有舍有得。(归结全文,句式活泼。)简评:采用了层进式结构,开篇不凡,结尾漂亮,意脉清晰,中心突出。论据可以更新颖更典型一些,对维和警察“舍”与“得”的分析有贴标签之嫌,观点与材料的衔接不够细腻。静观其变谁动了我的奶酪中主张“享

15、受变化”,这固然在理,但我觉得当今社会,更应懂得以不变应万变,静观其变。(引材料,明观点。角度新颖,匠心独运。)古之圣人,大多崇尚“静”,以静制动,静观其变。(分论点一)孔明教子曰:“夫君子之行,静修其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名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人读书,唯天地日月与其同在,“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身虽静,而思想却澎湃汹涌,不断与前人产生共鸣。古人授书,也非今人授书这般,而是注重言传身教。真正的教书,大多以静代动,强调开启学生的悟性。相传李耳的老师商容曾张着嘴巴让他看,坚硬的牙齿已经掉光,而柔软的舌头却还在,这一瞬间,无言无语,却使老子顿悟。从而写出了:“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这全从老师的启发而来,故古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对材料缺乏应有的分析,应解读这些圣人怎样“静观其变”。)静的另一境界,便为隐。(分论点二)“隐”并非无所事事,六根清净,而是隐士们在动荡的社会,选择另一种生活方式静,他们并非不忧国忧民,不忠君爱国,并非漠视世事的变化,而是在变化莫测的表面看到了最本质的宁静。陶渊明以菊为友,淡泊名利,桃花源记中的避秦人,大概说的就是他自己吧。隐而不隐,留下了“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佳话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