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复习材料-最终版本.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9598912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复习材料-最终版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马克思复习材料-最终版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马克思复习材料-最终版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马克思复习材料-最终版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马克思复习材料-最终版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复习材料-最终版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复习材料-最终版本.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指导(2011-2012-1)一、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来源和三个主要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2、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哲学是理论基础,政治经济学是主要内容,科学社会主义是核心纲领)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5、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的特征意识的起源和本质(一)起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形成经历3个阶段:由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由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由动物的感觉

2、和心理到人类的意识。(二)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实践的基本形式 :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一)原理;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b、区别:普遍(一般)只大致包括特殊(个别)的一部分、一方面或本质;任何个别

3、都不能完全被包括在一般之中;c、联系: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都是一般,都具有一般的本质或属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和特殊的统一。普遍和特殊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二)重要意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践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自己分析一下)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各有自己特定的含义,彼此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主体对客体有能动作用客体对主体有制约作用,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主体与客体之间是改

4、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即实践关系。其次主体与客体之间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即认识关系。第三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即客体对主体的效用关系。第四,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其中,实践关系是首要的和基本的关系。社会规律和人的活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实践是整个人类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但对每一个人来说不可能事事都去实践。接受间接经验也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而间接经验也是源于别人的实践。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源

5、和流的关系。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是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首先变化发展着的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其次实践给人们提出新课题的同时也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标准以及新的认识工具使人们能不断解决认识问题使认识不断向前发展。再次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人在实践活动中不断使神经系统受到新的剌激从而逐渐改变和完善了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结构使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不断提高。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在实践中形成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体的本质和规律是否具有真理性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检验。 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

6、于指导实践有效地改造世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一)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首先,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其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二)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首先,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广度)其次,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深度) (三)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

7、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真理的相对性之中,也包含着绝对性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无数具有相对性的真理之总和构成具有绝对性的真理。 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人类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从相对性真理走向绝对性真理、接近绝对性真理的过程。人的本质( 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商品价值量变动的规律生产商品所耗费得劳动时间(正比),劳动生产率(反比)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在剩余价值用于积累和消费的比例不变的条件下,资本积累

8、的数量取决于剩余价值的绝对量,从而一切能够决定剩余价值量的因素,都会影响资本积累的数量。(1)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2)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3)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4)资本家垫付资本的大小。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及职能形式1)三个阶段:第一,购买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购买阶段,它属于商品的流通阶段,在这一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第二,生产阶段,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结合生产物质财富并使用生产资本得以增值,执行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第三是售卖阶段,即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化阶段,此阶段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2)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内

9、容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证券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等。国际垄断同盟的主要形式1)跨国公司是国际垄断同盟的重要形式之一。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是国际垄断同盟的高级形式。2)常见的垄断组织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等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1)第一种是借贷资本输出,即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银行、企业把资本贷给其他国家的政府、银行或企业。2)第二种是生产资本输出,即在国外直接投资,独立创办企业,与外国资本合营,或者收购外国已有的企业等。3)第三种是商品资本的输出。经济全球化及表现1)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

10、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2)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企业经营全球化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几次飞跃十九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二十世纪初,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这是社会主义史上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另外还有: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里叶,欧文)。)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形式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或理论)斗争。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11、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和历史任务最终目标( 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 历史任务( 镇压阶级敌人的反抗和破坏活动,保护人民的合法利益;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和发展公有制;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防止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支持世界人民的和平) 社会主义社会最根本的政治特征( 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政权)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工人运动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马克思关于人的生存状态的三个阶段1)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独立社会)2)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资本主义社会)3)“自由个性”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马

12、克思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为前。第一,依据规律预测未来。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第二,从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第三,只讲一般特征,不作细节描绘。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细节的描绘。共产主义的阶段第一阶段(社会主义)和高级阶段(共产主义)二、基本理论1、哲学基本问题1)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前用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后者用来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2)内容: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即谁先谁后,谁决定谁,谁是世界的本质、本原。精神和物质之间有无同一性

13、,即人们能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按照对哲学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3)理论意义: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科学解决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才能为在实践中理解世界的本质,把握世界的联系和发展,认识包括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在内的整个世界的规律奠定基础。2、实践以及社会生活的实践性。1)实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2)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3、对立统

14、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 “ 钥匙 ” ;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矛盾分析法。 4、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1)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3)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4)第四,辨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

15、,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5、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指导实践) a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体现: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第二,实践为认识的产生提供必要条件。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 b 、认识对于实践也有巨大的反作用:实践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本身就包含(认识的因素),需要以正确的认识作先导;认识活动及其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遵循其特有的逻辑;认识能够反过来(指导)实践。 c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有两种情况: a 、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会促进实践; b 、错误的理论指导实践会阻碍或破坏实践。 6、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其特征是 “ 生动的直观 ” ,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辩证关系:首先,理性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