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调解分析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9598110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层调解分析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层调解分析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层调解分析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基层调解分析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基层调解分析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层调解分析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调解分析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层调解分析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 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基层调解分析 我们二甲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在市各主管部门、镇党委、政府及在坐的各位领导关心和支持下于202年8月5日挂牌成立。成立至今,我们调处中心围绕完善、巩固、规范、提高的工作思路和强素质、求实效的总体要求,大调解取得了一定成绩。成立至今,镇调处中心直接调处各种疑难复杂的矛盾纠纷362起,调结360起,成功率达99.2%,举办听证对话6场次,防止纠纷激化4起,制止群体性事件34起,调处非正常死亡18起,医患纠纷起,道路交通事故赔偿纠纷1起。无一起因调处不及时或不当而造成非正常死亡或民转刑案件发生,真正做到调处的法律效果、政

2、治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为我镇的社会稳定作出了一定的努力,在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方面探索出了一定的工作方法。 一、上下联通 调处中心坚持上下联通是做好调处工作的保证。为此,我们平时主动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党委、政府汇报工作,请他们领导(包括上级领导)到调处中心坐坐,有体会向他们谈谈,有困难向他们说说,有建议向他们提提,整个调处中心的工作时刻得到领导的重视、关心。02X年元月,市调处中心和市司法局的领导观摩了我镇一次庭式调解活动,镇领导也高度重视。我镇通运桥村王某,今年7岁高龄,前几年子女(子女三人,领养女一人)早已将财产分家,但是王某生活贫困,基本生活都难以得到保障,难以自食其力,子女又将赡养责

3、任推来卸去,王某通过村委会求助于镇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要求帮助解决她的实际困难,对此我们办公室组织了人员调查取证,研制调处方案,庭调时,从情、理、法各个不同的角度循循善诱,最后子女与老太达成了共识,子女们互谅互让,当庭签订了扶养赡养等协议,给这起错综复杂的矛盾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上下联通在我们调处中心办公室得到了很好的体现。20年8月5日在我们调处中心成立二周年之际,我们召开了综治成员单位座谈会,镇上书记、镇长、人大、纪检等领导参加了会议。会上,相关单位的领导提出了很好的见解,党委书记张进荣提出了工作要求,并寄语厚望,同时在张书记的倡导和关心下二甲大调解月刊产生,二甲大调解月刊得到了上级相关部

4、门的肯定。 二、左右逢“圆” 左右逢圆就是我们调处中心要和各部门搞好横向联系,协调运转,实行资源整合。自调处中心成立以来,我们发挥自身的龙头作用,坚持了“三个结合”。即:基层村组与镇级调处相结合,分工负责与联合调处相结合,属地管理与集中调处相结合。做到“三联”:信息联通、力量联通、矛盾联调。尤其对一些疑难复杂、跨区域的矛盾纠纷,镇调处中心组织协调,针对纠纷的类型、起因、涉及面,确定参与调处的相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三不”目标。(如建房矛盾与建管一起调处,110接警与公安联合调处等) 今年5月份,三余法庭的同志在工作交流时谈到一件让他们为难的案

5、件,希望我们能协助。通过了解,我镇斜河村16组(原油坊村组),陆某堂兄三人为老祖宗留下的8棵树,打起了小官司,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几方各执一词。对此案我们主动介入,找周围知情人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找几方当事人进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服教育,请他们把良心放在中间,讲各自的想法。通过几上、几下的工作,堂兄三人终于摈弃前嫌。三余法庭的同志终于松了一口气,对我们说,二甲调处中心的工作卓有成就,我们服气,我们满意。 三、中心“开花” 调处中心是否具有持久鲜活的生命力,关键在于能否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为此,我们坚持把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始终放在取得工作的实效上。工作中创新思路,大胆探索,针对不同类型

6、的矛盾纠纷,运用灵活多样的调处方式,最大限度地运用法制观念、理论辨别、人间常情、地方风俗等手段,去劝解钝化。用真心、耐心、细心、信心做好当事人的思想政治工作,达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依法教育转化人的效果。我们调处中心向社会作出了“有来必受,有受必理,有理必果,有果必公”的承诺,并以此作为工作宗旨,具体体现在“三个四”的调处管理模式上,即:“四个前移”(组织建设前移、工作目标前移、法制宣传前移、调处关口前移);“四个防止”(防止矛盾堆积、防止矛盾激化、防止矛盾反复、防止矛盾上交);“四个满意”(调处结果当事人满意、基层群众满意、上级领导满意、调处中心自身满意)。我们深记张书记讲的这样一句话:你们

7、调处每起纠纷能达到双方当事人都满意,都赞美,你们的工作就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202X年6月1日我们调处这样一例医疗纠纷。202X年8月25日镇路中村的张某,因交通事故到余北卫生院就诊,引发医疗纠纷后经南通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南通医鉴02X002号)属三级丙等医疗事故,院方承担次要责任。张某以“医疗事故院方有责任”为由多次到余北卫生院、基层调解分析-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第2页 市卫生局上访纠缠、吵闹,要求余北卫生院给予一定的经济赔偿,110出警不低于5次以上。我们调处中心介入后与相关部门多次结合劝导解释,并告知张某待伤口愈合后通过正当的合法途径解决,均没有良好的效果。今年月1日我们调

8、处中心通过事先预约三余法庭,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赔偿标准,花了一整天近10个小时的磋商调解,双方达成共识,形成了协议。一起近三年的医疗纠纷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事后双方均要道谢我们调处中心,均被我们谢绝了。一星期后,路中村的张某给我们送上了一面锦旗,锦旗的内容是“真情关怀细调解,春风化雨润心田”。 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我们侧重以下几方面: 1、提高调解员的业务水平是重点。调解中心成立后我们就制订了学习培训计划,做到有序推进,突出层次性、全面性、针对性,从培训调解程序规则和民法通则、婚姻家庭、土地管理等实用性、基础性知识入手,注重突出实用,急用先学,成立至今我们组织了

9、五次调处中心成员、各村(社区)调解员进行集中式的业务培训。为了增强培训效果,有两次进行了当场考试。我们办公室成员经常性地剖析、讲评调解案例。同时坚持自学与互学相结合。最近对三调(检调、诉调、公调)对接进行理论性学习与探讨。先后按排3人次参加三余法庭的案件赔审,使之成为人民调解的行家里手。 2、明确调解人员的工作纪律是保证。我们明确规定不得有任何有偿调解的行为,坚持免费咨询、免费调解、免费服务;不准对当事人生硬、冷漠、蛮横、推诿;不得对当事人侮辱、威胁、压制和打击报复;不得向当事人吃、拿、卡、要;不得泄露当事人隐私。自成立调处中心以来,无一例违反调解纪律的人和事,“三免原则”深受百姓欢迎。 3、

10、增强调解人员的服务意识是前提。我们始终奉行“进一家门、解百家愁、办千家事、求万家乐”的服务宗旨,变坐等受理为主动上门调解。今年,调处中心直接调处的79起纠纷中,有43起解决在纠纷发生地,同时,规范服务标准,从服务用语、服务态度、服务行为三个方面严格要求全体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听群众心声、问群众疾苦、想群众所需、办群众所求,大力营造“你创业,我护航;你发展,我服务;你满意,我心安”的氛围,把调解工作与经济建设融为一体。今年共调处企业有关矛盾等方面问题17起,最近成功地参与金益来为股东招标企业内部竞标事宜,深受企业老总的青睐。企业老总与我讲了这样一句话:想不到我们二甲镇还有这么好的机构调

11、处中心,以后要请你们当我们的法律顾问。 4、营造温馨调解氛围是基础。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是我们做好调解工作的基本原则。在来访接待上,化“门难进、脸难看、纠纷难解”的“三难”,为始终做到“五个一”,即:见面一声问好,接待一杯热茶,办事一身正气,服务一腔热情,送行一句祝福。给当事人在特殊的氛围中舒缓,特定阶段的对峙中于缓和,为纠纷双方交换意见、交流感情,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从而提高调解成功率,这样既彰显了服务型政府的精神,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5、领导重视是关键。我们调处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得益于党委、政府领导重视。02X年8月调处中心成立时就按市规范调处中心建设一步到位,有关运作、

12、工作开展也得到市有关部门青睐。南通市、通州市相关部门的领导多次到我们调处中心进行调研。书记、镇长多次亲临我们调处中心听取疑难纠纷调处及机制运行情况的专题汇报,关心过问调解人员的工作、生活。值得一提的是镇调处中心办公室享受了镇党政领导待遇,办公室安装了空调。 我们深有体会,调解工作虽苦虽累,同样能体现七彩人生,同样让领导牵挂,让群众牵挂。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调处中心办公室全体人员将负重奋进、开拓创新,努力把我们二甲调处中心打造成维护社会稳定的“服务中心”,倾听群众呼声的“议事中心”,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中心”,以争创一流的精神开展好我们的各项工作。 第 1 页 共 1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