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 舒婷1.docx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9597353 上传时间:2022-09-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致橡树 舒婷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致橡树 舒婷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致橡树 舒婷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致橡树 舒婷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致橡树 舒婷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致橡树 舒婷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致橡树 舒婷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致橡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和品味,说出诗中意象的丰富内涵, 掌握抓住意象特点鉴赏诗歌的方法。2.指导学习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先破后立的艺术构思3.培养学生独立、自尊的人格和高尚的审美情操,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学重点掌握抓住意象特点鉴赏诗歌的方法。教学难点象征手法的运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诵读、讨论、鉴赏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展示奚梦瑶与何猷君、金庸与夏梦、朱丽倩与刘德华的合照并简介他们的婚恋情况。请学生谈谈对以上三种婚恋关系的看法,导入新课。二、赏析诗歌(一)她说:爱不应该是这样的1.请一女同学朗读此片断。其他学生思考:在这节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

2、诗人借这些意象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师点拨: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是鉴赏诗歌的重要方法,什么是意象?意象是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意”是“象”的触发,“象”是“意”的载体,二者水乳交融,互为依托。2.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以下表格并讲解:事物(意象)特点象征木棉的态度凌霄花攀援、炫耀极力攀附的爱情绝不像鸟儿痴情的只知依附、单方痴恋的爱情绝不学泉源、险峰、日光、春雨慰藉衬托一味奉献、牺牲自我的爱情也不止;不,这些都还不够!教师分析“攀援的凌霄花”意象为示范,余下意象由同学独立完成分析。可举现实生活的例子做相应的阐释。(1)首先,攀援的凌霄花。它是一种藤本植物,没有直立的茎,依附性很强。为

3、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思考:这让你想起怎样的婚姻关系?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 明确:这是一种“夫贵妻荣”、“攀龙附凤”的依附关系,一方依赖于另一方,依赖者没有独立自主的能力。这是一种“极力攀附的爱情”,这种爱自私虚伪,功利性十足。作者采用象征手法,即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技巧。它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这里,诗人抓住凌霄花“攀援”高枝“炫耀”自己的特点,象征“极力攀附的爱情”。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

4、明,立场坚定,坚决予以否定,课文中有三个字,一起读出来绝不像!其中哪一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2)其次,对于痴情的鸟儿,木棉树又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呢?课文中也有三个字,绝不学!因为这种鸟儿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一味迷恋橡树,不愿飞出的阴影,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所以,这是一种“单方痴恋的爱情”。这让你想起怎样的女性?(甘愿做男性的附庸、花瓶、家庭笼中的小鸟,在男性的阴影中麻木丧志,迷失自我的女性。) 拓展:请选取合适的意象仿写以上诗句,表达你的爱情观。示例:我如果爱你,绝不做柔软的小草,匍匐在地下

5、,膜拜你伟岸的身躯;我如果爱你,也不像忙碌的小溪,一路奔波迷失在大海的怀抱里。(3)接下来,诗人又分别列举了“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那么本诗中木棉对它们的态度呢?同学齐声回答“也不止;不,这些都还不够!”虽然不像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遗憾。因为,这是一种“一味奉献的爱情”。它们为了橡树的蓬勃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予,却失去了自我,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固然可嘉,却也难免令人遗憾。拓展:作者在写到“日光”、“春雨”这两个意象时,不像前面是完整的句子,请你将其补充完整。示例:甚至也不止像日光,照亮你的前程,放射你的光芒;甚至也不止像春雨,播洒爱

6、的甘霖,孕育你的希望。3.诗人举出这六种意象有什么用意?这一组群体意象对于主体意象起到对比反村的作用,作者用不同情感强度的否定词否认了三种不健康的爱情观,为下文确立理想爱情观做好铺垫。那么,作者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样呢?木棉是如何回答的呢?(二)她说:爱应该是这样的。1.全班同学齐读至结尾。分析主体意象和群体意象。说说诗歌中是怎样描绘木棉和橡树这两个主体意象的?这一部分,诗人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同学讨论,完成下面的表格,然后分析解读。)意象象征伟大的爱情树的形象,站在一起独立 平等爱的基础根,紧握;叶,相触息息相通 紧密结合爱的方式风过,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心有灵犀 互相尊重橡树:铜枝铁

7、干,像刀、像剑、也像戟伟岸挺拔 坚强有力爱人的形象木棉: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青春秀美 内涵丰富分担、共享;仿佛分离,却又相依同甘共苦 独立相依爱的真谛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精神相融 灵魂共鸣2.明确:(1)“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两句强调了爱的基础应是“独立、平等”(板书)。指出了只有以独立的人格、高贵的尊严为前提,才可以论及“爱情”。(2)“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这几句强调了爱的方式:双方应息息相通、紧密结合、互相尊重、心有灵犀。(3)作为爱的双方

8、,又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呢?A请男生选读:“你有你的铜枝铁杆,像刀、像剑、也像戟”。师点拨:铜、铁、刀、剑、戟等意象说明橡树的形象坚毅、刚强、有力,充满阳刚之美,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汉形象应是伟岸挺拔、坚强有力的。B请女生选读“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重点分析木棉意象,观察木棉,说说作者为什么选择它为女性形象的代言者,这与传统诗歌中的女性形象有什么不同?特别背景介绍:木棉,其树高大挺拔,其花鲜艳硕大且坚实不易凋零,很英雄地道别尘世。它的壮硕的躯干,顶天立地的姿态,英雄般壮观。花瓣的颜色红艳但不媚俗,犹如壮士的风骨,色彩就像英雄的鲜血染红了树梢,所以也被称为“英

9、雄花。“木棉”作为女性形象的代言者十分新颖,作者摒弃了传统文学作品中对女性娇柔脆弱的描述及定位,赋予它热情健美又坚韧、深沉、丰盈的生命气息。歌颂了新时代女性独立、自尊、自强的理想人格。C.怎样理解“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这句?师点拨: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来,妇女长期被压迫在社会的最底层。不平等社会世俗观念,造成了很多女性的悲剧。这“沉重的叹息”可以理解为对旧时代女性悲剧命运的悲叹惋惜以及对陈旧社会观念的不满和反思。但“木棉”并不消沉,她高举“英勇的火炬”,显露出像男子汉一样英勇、顽强的品质和热情友爱的态度,她要努力抗争,积极争取自身的幸福,还能给别人带来力量、光明和温暖。所有这些

10、加起来,构成了理想中完美的女性形象。因此,此处木棉形象是外在健康美和深刻思想内涵、坚强意志的统一。(学生可以有自己的理解,不以教师的解读为唯一答案。)(4)橡树和木棉应当怎样面对生活?请找出相关诗句,再加以概括。请学生选读重点文句。“寒潮、风雷、霹雳” 象征着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雾霭、流岚、虹霓”等意象象征着生活中的快乐与成功。作者以这组丰富华丽的意象指出:相爱的两人,应风雨同舟、同甘共苦。这才是爱情的真谛。(5)思考:第二部分写到的了哪些群体意象?有什么作用?明确:第二部分的群体意象有两组,一组选取刀、剑、戟、火炬等意象来用于描绘渲染主体意象,将它们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们充分感知

11、他们的性格特征和思想内涵。另一组意象都是自然环境,作为背景,起烘托的作用,使主题情感得以升华深化。(6)最后,诗人的感情喷薄而出,大声表白:这才是伟大的爱情!(男女生齐读)怎样理解“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这句?伟大、坚贞的爱情,不仅止于容貌的倾慕和形体的结合,而是更进一步,把对方的事业追求、理想信念也纳入自己爱的怀抱,从精神上完全相融,在思想感情上完美结合,双方站在同一个阵地,有共鸣的思想和灵魂,拥有相同的生活信念,追求同一种目标。这是一种升华了的爱情,是爱情的最高境界。3. 作者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是怎样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独立平等、心心相印、患

12、难与共,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没有他人,思想相融、灵魂共鸣。四、总结艺术手法(一)以群体意象反衬、烘托主体意象多层次、叠加式地采用群体意象去反衬烘托主体意象(二)象征手法诗歌以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橡树象征男性的阳刚气概,伟岸挺拔,刚强不屈,坚强有力;木棉象征女性的柔韧气质,青春秀美,充满生机,坚韧不屈。以橡树、木棉的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真挚爱情,一方面使得哲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另一方面使作品的题旨不局限于爱情的视野,从橡树与木棉的意象构成中同样可以合理地引申出人与人之间相互同情、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同时又以平等的地位各自独立这种道德理想。(三)先破

13、后立的艺术构思在诗的开头首先否定了种种世俗的爱情观;接着在强调独立平等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的爱情。这两种爱情观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强调了爱的基础独立、平等。五、请同学谈谈:对爱情又有什么新的认识?你最向往的是爱情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调控,并最后作总结。若学生羞于表达自己的爱情观,教师可直接寄语学生:当我们表达爱或接受爱时,都应该认识到一点,爱是一种承诺,它需要各方力量来支持,生理、心理、精神或物质。当我们还没有具备足够的能力来对这份承诺负责时,只能把心中偶尔萌发的美好情感深深埋藏心底,把它化为动力,努力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当我们开出红硕的花朵,练就铜枝铁干的意志,有能力对爱负责时,才更有资格追求平等美好的爱情。(展示习近平彭丽媛的合照,播放歌曲致橡树)六、布置作业课后练笔:选取合适的意象,运用象征手法写一首诗或一篇散文,表达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对理想、对生活、对社会、对国家甚至对未来的爱。七、板书要求学生设计出能表达诗歌主旨的板书。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检验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此环节弹性较大,视情况而定,可留可删。) 致 橡 树 舒婷意象 象征 态度 结构世俗的爱情凌霄花 极力攀附痴情鸟 单方痴恋 橡树 否定 破 泉源险峰 一味奉献 日光春雨 独立平等 伟大的爱情 相互依存 木棉 思想相融 橡树 肯定 立 甘苦与共灵魂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