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到极处即为大.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9596252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到极处即为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到极处即为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到极处即为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到极处即为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到极处即为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到极处即为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到极处即为大.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到极处即为大 洪山中学“三小教育”之学校文化建设案例分析 武汉市洪山中学 李崇荣“一滴水中有鲜花,一粒砂中有世界,把无穷无尽握于手中,永恒只是刹那的时光”。在一次旅游途中,导游的一番话,将“大与小”、“刹那与永恒”给予了高度概括。办教育是一篇大文章,探索教育的文化精神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做大文章从小处着手,追求永恒需把握稍纵即逝的刹那时光。洪山中学从“三小教育”模式构建入手,制定标准,强化规范,不断凝练教育理念,努力提升文化品位,彰显教育“小”文化的“大”特色。 凝练教育理念,引领教育行为 一所学校应该有其主流文化影响下教师能普遍认同的观念和行为,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许多课程专家指出,课程改革

2、在根本就是学校文化的变革,是促进人的生命主动展现,主动发展的文化,是以改造人的生活方式为己任的文化。我们现阶段的教育,课程设置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容易忽略学校文化对于学生成长乃至今后的人生道路的影响。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这既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价值使命。把课堂还给学生,践行一个中心,即以“学中心”变教学模式的“以教为主,先讲后练”为“以学为主,先学后教”,是当今基础教育的一种趋势。洪山中学在借鉴全国各地成功课改案例的经验和

3、学校发展客观实际,提出“三小教育”的基本思想,致力于全面优化高效课堂的组织形式,彰显学校文化特色。所谓“三小”,即是:在教与学的组织形式上采用“小班教学”;实施形式上采取“小组学习”;落实形式上采取“小处入手”。三小教育的前提是小班教学,核心是小组学习,关键是小处入手。“三小教育”是洪山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原点,具有如下如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目标聚焦“三质”。第一是学生学习方式之质,小组内“独学、对学、群学”的学习过程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地变革。第二是资源分配之质,小班教学让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得到个性化的教学,让教师关爱每个学生、教好每个学生成为可能。第三是学力发展之质,

4、小处着手有利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二)、能力突出“三主”。第一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小班教学放大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第二是学习是课堂的主线,小组学习促进了知识的传播与互助共进,催生了高效合作与公平竞争。第三是学得是评价的主尺”,小处着手,关注学生学习的细节,关注学生学得的细微。(三)、建设强调“三步”。第一是组织的建构,小组的分组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基本原则,综合考虑性别的平衡、性格的互补等多种因素,确保组间的静态平衡与组内的动态平衡。第二是机制的建立,组内实行大组长负责制,建立组内对子互助合作机制和组间竞争激励机制。第三是文化的建设,鼓励小组形成自己独特的、稳定的文

5、化符号,实现“以文化人”的基本目标。 洪山中学的“三小教育”,将大而虚的校园文化 构建制度文化,创新教育行为 课堂教学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改变师生行为方式的重任,是建设学校文化的需要。 洪山中学提出了“四四一”课堂教学模式:即四会会倾听、会表达、会质疑、会合作;四步学、展、点、练;一个中心以“学”为中心。“会倾听、会表达、会质疑、会合作”,这是我们高效课堂的目标,也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高效课堂的指向不仅是让学生获得认知,而且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意系统的开发,培养学生生存、生活能力。这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使然。学生在课堂上行为的自律,倾听的自觉,表达的自信,质疑的自由,合作的自主

6、,我们都以小课题的形式进行了跟进式的培训,并以三字歌的形式进行了统一的规范。“四四一”课堂教学模式既是学校教学的一种规范,也是学校制度文化的一个亮点。1、 【目标导学】2、 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学生明确学习任务。3、 【预习独学】学生在课堂文稿“学”的部分问题引领下自学,疏通课本相关章节的内容,完成“学”中问题并对疑难困惑的地方进行标注。 具体说明:(1)学生在老师设计的问题指引下预习自学。教师根据时间内容,决定学生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完成自学任务。(2)“学”是问题前置,是“展”的基础;“展”是在学生“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展示的内容是学生先预习自学过的内容,不“学”则不教不展不点。对“学”这一环

7、节设计的具体要求:(1)参照学情确定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要求语言精练、浅显易懂,有易于操作的学法指导。(2)解读知识目标,提出行动目标,知识、能力目标贯穿于自主学习过程中,按环节呈现目标。(3)目标呈现必须用多媒体,并按学情体现一定梯度。多媒体出示读书要求:静心泛读、圈点、勾画、思考、笔记等,课堂文稿提示“独学”方法和学科思维培养的训练和指导。独学过程中课堂文稿上有知识检测或归纳总结。课堂文稿上有学生记录疑难的提示。课堂行为:2、展【互学解疑】即对学群学。学生小组内或同桌互相检查、批阅基础题目,组长组织组员讨论“疑惑”,针对同一问题进行多样化思考,安排组员做好记

8、录。组长决定哪些收获有价值以及以怎样的形式、由哪些同学在全班进行展示等。【展示交流】小组按要求展示本组探究出的问题的结论、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及总结的方法规律。具体说明:展示的形式:口头展示、文本展示、操作展示。展示包括“互查检测”和“展示交流”:对学:小组对子学生互学“学”中的基础题(A级题);群学:小组讨论探究预习自学中的B级题、C级题;全班展示:全班展示预习自学中的B级题、C级题和学生在研讨中即时生成的问题。展示的内容:包括探究的结论;思维的过程;总结的方法和规律;即时生成的问题。展示环节是最能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环节,重难点突破、知识构建在这一环节完成。展示环节是最能体现“以人为本”思想

9、的一个环节 ,因为这一环节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自尊感。教师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展示交流,注重适时参与,给予中肯评价,汇总展示中的问题,把握课堂教学的关键点、易错点等,为下一步点拨做好准备。对“展”这一环节设计的具体要求:(1)多媒体出示备展的具体要求,课堂文稿提示备展的方式、方法;提示学生先对学,再讨论。(2)课堂文稿中教师预设展点(适当区分大展示、小展示),预设学生自学生成点、点拨点。(3)留有空间让学生自主、创新的进行展示。(4)提示学生时间效率观念,鼓励组内中等学生多参与展示。(5)独学要全面,展示要分工(教师抽签决定大展示任务分配)。3、点【学生点评】学生

10、对同伴的展示从知识、情感态度、语言等方面进行点评,可以是强调,可以是补充,可以是追问,也可以是质疑。【老师点拨】教师根据学生展示情况,强化学习目标,或归纳达成目标的方法和规律,指出学生展示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具体说明:(1)点:包括学生点评和老师点评。 老师点评包括集中性点评和即时性点评。集中性点评:a. 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考点、 易错点作集中性总结、归纳、强调。b.学生展示时暴露出的典型问题。 c.对展示点评情况科学评价。即时性点评:即时性点评是指老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的评价,学生讨论偏离主题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点评不到位时,教师重点点拨;学生展示不到位时,教师可追问。(2)点评内容:学

11、生评知识,评情感态度,评动作语言;教师点评包括本节课达成的学习目标、达成这些目标的方法规律及学生交流过程中共性的问题。教师行为:(1)提示讲解,总结归纳规律和方法。(2)进一步强调,重难点突破,并评价。学生行为:(1)总结升华,前后知识点联系。(2)记录规律和方法。说明:1、“学展点练”四步骤可由多节课完成一次循环;可由一节课完成多次循环。 2、不同学科的不同课型“学、展、点、练”四步骤侧重点不同:复习课侧重于“点、练”;评讲课侧重于“展、点”。养成行为文化,提升文化品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

12、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 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将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将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将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将约束校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将促进校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

13、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1、打造优雅的校园文化“校园情境、情景、氛围等会给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以极大的影响”。我校重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促进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校园文化建设以 “净化、美化、文化”目标,突出以校园文化为核心的人文化的建设。教学楼过道上大幅展板“老师轻轻地告诉你”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室门口“班主任寄语”温馨地提醒着孩子做一个文明积极向上的人;在校园垃圾桶、卫生间及树木、草坪

14、的护栏上提写警示语熏陶学生,告知学生爱护环境;2、创建个性的班级文化鼓励每个班级有自己独特的班歌、班训、班徽,可以建立反映班级精神面貌、富有特色的班级网页。在遵循“小组管理”的基础上,可以打破传统教室统一布置模式,创建不同的班级文化,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个性空间。通过小管理的模式,在早晨三部曲、出勤、作业、卫生、仪容仪表、两操、纪律、好人好事、文明礼仪等方面养成良好习惯,并最终达到学生能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塑造的目的。3、实行丰富的宣传手段加大宣传力度、丰富宣传手段。充分利用我校现有的宣传资源,开发宣传阵地。如利用电子大屏幕用双语(英语、汉语)滚动名人语录、格言、谚语等激励学生;

15、在校门口宣传板上书写“每日一语”警醒学生;用校园橱窗定期办好主题宣传板画教化学生;各班用黑板报进行主题宣传教育启迪学生。此外,通过校园标语、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等围绕每个月的活动主题大力宣传,形成一个小处育人的宣传网络,让校园形成一个最适合学生成长的德育场、寻梦园! 课堂教学的核心应该是体现课堂真正意义上“质”的飞跃课堂即成长,即从关注知识,到关注获得知识的途径、方法、能力,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和精神成长,关注“人”本身,因而高效课堂才会被描述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1、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文化研究。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两个平等的生态要素,只有这两个要素之间相互平衡,生态互动,和谐共处,课堂才能闪现智慧的火花。反观我们的课堂,教师似乎太注重自己的师道尊严了,完全是课堂的主宰。课堂上,学生噤若寒蝉,这样的课堂怎么能释放学生,放飞学生的心灵呢?生态和谐的课堂是民主平等的,相互尊重的,教师应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全身心地关注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 2、构建学习共同体,探索和谐共进、合作发展的课堂教学文化。“生态”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和谐”。当前,课堂教学缺乏活力的最明显标志是缺乏个性化以及体现个性之间的和谐。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有八种智力,有的人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