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丞传后叙》练习.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9595002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中丞传后叙》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张中丞传后叙》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张中丞传后叙》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张中丞传后叙》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张中丞传后叙》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张中丞传后叙》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中丞传后叙》练习.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中丞传后叙随课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嫉妒(j) 呜咽(y) 杀戮(l) 云霄雨霁(j) B沮遏(j ) 须髥(rn) 诉讼 (ssng) 卷帙浩繁 (zh)C蚍蜉(pf) 远遁(dn) 诟骂(gu) 流言蜚语(fi)D羸弱(li) 睢阳(su) 创伤(chung) 潜滋暗长(z)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竟,竟然 B然尚恨有缺者,不为许远立传。恨,怨恨C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擅,擅自 D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讲,谋划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籍时尚小,粗闻巡、远事,不能细也 宣德间

2、,宫中尚促织之戏 B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 草创为就,会遭此祸 C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示之者三D强留之,具食与乐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4.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 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B.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 C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 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 D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与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呼巡为兄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屡道于两府间 道,取道,经过 B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延,邀请C云虽欲独食,义不忍 义,恩

3、情 D此矢所以志也 志,通“识”,标记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 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 不可为不义屈A和相同,和 4 不同 B和相同,和 4 相同C和不同,和 4 相同 D和不同,和 4 不同7.下列句子补出的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巡不屈,即牵(巡)去。 B(贼)又降霁云,云未应(贼)。C(霁云)不听其语,强留之。 D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志)以相语。8. 从课文行文方式看,本文的最大特色是( )A叙事与议论并重 B着重叙事 C分叙主要人物事迹 D着重刻画人物9.下列四项是用细节描写来写南霁云的一项是( )A记忆超

4、人 B拔刀断指 C抽矢射贺兰 D怒则须髯张10.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较多,其中作者歌颂的三个主要人物是( )A张巡、张籍、雷万春 B李翰、张巡、许远C张巡、许远、南霁云 D雷万春、许远、南霁云11.文中在写南霁云拔刀断指时说:“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从刻画南霁云的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 )A对比反衬 B心理刻画 C表情描写 D侧面烘托12.翻译下列句子(1) 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 (2)宁能知人之卒不救。 (3)此矢所以志也。(4)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5)何为久读此?张中丞传后叙练习答案:1.A(嫉j妒)2.D(A竟,最终。 B恨,遗憾 C擅,掌握,拥有

5、)3.C示,给看 (A尚,还 ;崇尚 B创,伤;创,写;草创,起草稿 D具,备办;详细)4.B表转折,却(A介词,把;介词,凭借。C副词,于是;介词,凭借。D介词,向;介词,比。5.C(义,名词用作状语,在道义上)6.D(主谓之间。结构助词,的。介词,替。 4 介词,表原因,因为。)7.C(“霁云”应该为“贺兰”)8. A 9.B 10.C 11.D 12.翻译(1)译:哪有城被攻破、他的部下都死了,唯独蒙受羞愧耻辱而求活命的呢?即使是最愚蠢的人也不忍心做。(采分点:乌,虽)(2)译:怎么能料到别人最终不来救援呢。(采分点:宁能:怎么。卒:副词,最终。)(3)译:这支箭就是用来作标记的。(采分点:所以:用来的。志:通“识”作标记。)(4)译:怀疑他(许远)害怕死而向敌人说了屈服的话。 (这句既是状语后置句,又是省略句,应该是“疑之畏死而于贼辞服”。)(5) 译:为什么总读这本书呢。(宾语前置句,应该是“为何久读此”。) (设计:仲爱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